电子银浆中的“玻璃粉”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低熔点的无机粘接剂和助熔剂。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它的意思和作用:
1. 核心作用:粘接剂和骨架
-
粘接银粉和基板:银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银粉(导电功能相)、玻璃粉(粘结相) 和有机载体(调节印刷性能)。在银浆经过高温烧结后,有机载体会完全挥发,而玻璃粉会熔化。
-
形成牢固桥梁:熔融的玻璃液会浸润并包裹银粉颗粒,同时也会与基板(最常用的是氧化铝陶瓷)表面发生轻微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冷却后,玻璃凝固,就像“水泥”一样,将银粉颗粒彼此之间、以及将整个导电银层牢固地“焊接”在基板表面,形成一个坚固的、一体化的导电膜。
2. 关键功能:助熔和调节烧结
-
降低烧结温度:玻璃粉的熔点远低于纯银的熔点(961℃)。通过选择特定成分的玻璃粉,可以将银浆的烧结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例如500℃ - 850℃),使其与基板和其他元件的工艺温度相匹配。
-
控制烧结过程:玻璃粉的软化、熔融和流动特性决定了银浆在烧结过程中的致密化行为和微观结构,直接影响最终导电膜的致密性、平整度和机械强度。
3. 对性能的决定性影响
玻璃粉的化学成分、粒径、含量和形貌直接影响银浆的最终性能:
-
附着力:这是玻璃粉最核心的作用。附着力差的银浆,导电层会从基板上剥落。玻璃粉通过与基板形成牢固的化学键(主要是与氧化铝反应)来提供强大的附着力。
-
可焊性:银浆烧结后形成的表面需要能被焊锡良好浸润。玻璃粉的成分和烧结后的表面状态(是否会形成过厚的玻璃层)直接影响可焊性的好坏。
-
导电性:虽然玻璃本身是绝缘体,但它通过影响银颗粒的烧结和排列方式来影响导电性。理想的玻璃相应该存在于银颗粒的三角交界处,而不是完全包裹银颗粒,这样才能形成连续的导电通路。过多的玻璃相或不当的分布会降低导电性。
-
稳定性:玻璃相的存在可以保护银层免受环境(如湿气、硫化物)的侵蚀,提高产品的长期可靠性。
玻璃粉的常见类型(化学成分)
为了达到上述功能,电子银浆中的玻璃粉是经过精心配制的,常见体系有:
-
铅系玻璃粉:如PbO-B₂O₃-SiO₂体系。传统上应用广泛,性能优异,烧结温度范围宽,附着力好。但由于环保要求,正逐渐被淘汰。
-
无铅玻璃粉:如Bi₂O₃-B₂O₃-SiO₂(铋系)、ZnO-B₂O₃-SiO₂(锌系)、磷酸盐体系等。这是当前研发和应用的主流,旨在替代铅系玻璃粉,但其工艺窗口和性能通常需要更精细的调控。
-
钒酸盐、碲酸盐等特种玻璃粉:用于一些特殊应用场合。
一个形象的比喻
您可以把电子银浆的烧结过程想象成 “用特殊水泥(玻璃粉)铺设嵌有鹅卵石(银粉)的路面(基板)”:
-
印刷:将混合了鹅卵石、水泥粉末和水的砂浆(银浆)涂在路基上。
-
烘干:水分蒸发,砂浆初步固定。
-
高温烧结:在高温下,水泥粉末熔化成液态,浸润每一颗鹅卵石并渗入路基表面。
-
冷却固化:水泥凝固,将所有的鹅卵石紧密地粘结在一起,并与路基牢牢地结合成一块坚固耐用的石板(导电膜)。
总结
在电子银浆中提到的“玻璃”,特指一种低熔点的功能性玻璃粉。它的主要角色是:
-
结构性粘接剂:提供银层与基板之间强大的附着力。
-
工艺调节剂:降低烧结温度,控制烧结过程。
-
性能影响者:直接决定银浆的可焊性、导电性和长期可靠性。
它是确保银浆从“可印刷的浆料”转变为“牢固附着的功能性导电膜”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成分。
31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