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
文章平均质量分 54
kepa520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竹枝词九首之七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峡中尤多礁石险滩,峡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滩.“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塘峡的这种险阻形势.“嘈嘈”,流水下滩发出转载 2016-06-23 13:51:25 · 561 阅读 · 0 评论 -
放言五首·其三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译文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使这人转载 2015-08-28 16:14:00 · 523 阅读 · 0 评论 -
别董大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第一首 千转载 2015-07-29 10:19:29 · 780 阅读 · 0 评论 -
钗头凤
《钗头凤·红酥手》,南宋词人陆游所作,抒写陆游自己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两阂词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 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转载 2015-07-29 10:08:13 · 919 阅读 · 0 评论 -
上李邕(yong1)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写作背景] 四川有个江油县,江油县有座戴天山,山内有个大明寺,大明寺内有个读书郎,20岁以前的李白在大明寺读书。 之后,有2次著名的外出溜达。 第1次。转载 2015-07-29 09:58:31 · 954 阅读 · 0 评论 -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词牌叫“临江仙”为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朝中叶杰出的词人。正德六年进士。官经筵讲官。以直谏忤旨,被明世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年七十二,死于贬所。升庵博转载 2015-07-29 11:14:07 · 838 阅读 · 0 评论 -
绝句四首
《绝句四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诗作。是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又重归草堂,,遂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是寓情于景的佳作。《绝句四首》中尤其第三首家喻户晓,最为著名。 正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想不到又能重归草堂,心情比较愉快,但因长在外奔波,毕竟触物多感,遂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这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转载 2015-07-29 10:04:06 · 878 阅读 · 0 评论 -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①凉州:今甘肃武威。唐朝河西节度府所在地。 ②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1]③馆:客舍。④解:懂转载 2015-07-29 09:55:59 · 620 阅读 · 0 评论 -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转载 2015-07-29 09:45:10 · 1367 阅读 · 0 评论 -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①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泌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转载 2015-07-29 11:12:05 · 784 阅读 · 0 评论 -
梦江南(二首)
【唐】温庭筠 (其一)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其二)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苹)洲。 【作者简介】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转载 2015-07-29 10:31:11 · 694 阅读 · 0 评论 -
死是安慰
死是安慰——林徽因个个连环,永打不开,生是个结,又是个结死的实在,一朵云彩。一根绳索,永远牵住,生是张风筝,难得飘远,死是江雾,迷茫飞去。长条旅程,永在中途,生是串脚步,泥般沉重,——死是尽处,不再辛苦。一曲溪涧,日夜流水,生是种奔逝,永在离别!死只一回,它是安慰转载 2015-08-02 11:37:35 · 701 阅读 · 0 评论 -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诗文翻译】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人生浮泛,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古人持转载 2015-07-23 14:23:57 · 701 阅读 · 0 评论 -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天教分付 一作:天应乞与)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译文作者:佚名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转载 2016-07-02 09:24:23 · 710 阅读 · 0 评论 -
论诗五首·其二
朝代:清代作者:赵翼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译文李白和杜甫的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注释(1)李杜:指李白和杜甫。(2)才人:有才情的人。(3)风骚:指《诗经》中的“国转载 2016-06-28 15:23:11 · 570 阅读 · 0 评论 -
寒菊 / 画菊
朝代:宋代作者:郑思肖原文: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注释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2、疏篱:稀疏的篱笆。3、转载 2016-01-10 12:35:33 · 665 阅读 · 0 评论 -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转载 2016-01-04 14:38:31 · 488 阅读 · 0 评论 -
定风波·三月七日(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转载 2016-01-02 22:12:03 · 1173 阅读 · 0 评论 -
吕蒙正 命运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转载 2015-12-29 15:53:55 · 655 阅读 · 0 评论 -
己亥岁
己亥岁 曹松[唐]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其一】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 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 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其二】转载 2015-07-25 12:38:07 · 472 阅读 · 0 评论 -
代悲白头翁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体裁:【乐府】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关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转载 2015-07-25 11:37:38 · 500 阅读 · 0 评论 -
辛弃疾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次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转载 2015-07-23 13:21:20 · 326 阅读 · 0 评论 -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 惟吾德馨(5)。苔痕上(6)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7),往来无白丁(8)。 可以调素琴(9),阅金经(10)。无丝竹(11)之(12)乱耳(13),无案牍(14)之劳形(15)。 南阳(16)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7)。孔子曰:“何陋之有(18)?”转载 2015-07-29 10:10:32 · 448 阅读 · 0 评论 -
自嘲
鲁迅先生 《自嘲》 自嘲 (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转载 2015-07-29 09:40:00 · 445 阅读 · 0 评论 -
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是晚唐杜牧的七言绝句诗。杜牧于公元841年(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失败自刎之处。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惋惜他负气自刎,使如日中天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诗中暗寓讽刺之意。(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转载 2015-07-29 10:17:19 · 573 阅读 · 0 评论 -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写作背景] 3年以后,也就是738年,王维从边塞回京,正式任职监察御史(正8品下)。 监察御史的级别虽然不高,但权力不小,“分察百僚,巡按州县。”中央及地方官员都惧怕三分,因为他能向皇帝打报告。转载 2015-07-29 10:00:46 · 631 阅读 · 0 评论 -
叹白发
【名称】叹白发 【年代】唐代【作者】王维【体裁】七言古诗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转载 2015-07-29 09:57:10 · 578 阅读 · 0 评论 -
赠别 二首之二
赠别 二首之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 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 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转载 2015-07-29 11:10:23 · 535 阅读 · 0 评论 -
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转载 2015-07-29 10:16:50 · 560 阅读 · 0 评论 -
木兰花
宋祁 北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的这首《木兰花》很出名,其中的“闹”字最受人推崇,枝头上的红杏,在宋祁看来就像妙龄少女在眼前嬉戏耍玩一样,养眼。 由此,宋祁得“红杏尚书”美名。 整首词还是宣扬及时行乐思想,不为过也,如果大家都转载 2015-07-29 10:04:03 · 628 阅读 · 0 评论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转载 2015-07-29 09:47:52 · 444 阅读 · 0 评论 -
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盈盈月光下水波荡漾,像我的思恋一样,无边无痕. 千里相会的约定在瞬间成了泡影. 自此以后再也无心在如此美好的夜里想起他(她)来. 就让明月独自静静落下去. 这首七绝以《写情》为题,细玩全诗,很象是写恋人失约后的痛苦心情。 此诗所写的时间是在女友失约后的当天晚上。诗人躺在花纹精细、珍贵华美的竹席转载 2015-07-25 11:27:09 · 452 阅读 · 0 评论 -
把酒问月 李白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转载 2015-07-25 11:28:02 · 914 阅读 · 0 评论 -
叠题乌江亭
《叠题乌江亭》是北宋王安石的诗作。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转载 2015-07-29 10:19:40 · 594 阅读 · 0 评论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将军角弓不得控,都(dū)护铁衣冷难着(zhuó)。瀚(hàn)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转载 2015-07-29 09:55:06 · 619 阅读 · 0 评论 -
嫦娥
【嫦娥】 边贡(明)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转载 2015-07-29 10:12:44 · 421 阅读 · 0 评论 -
《悯农二首》
唐 李绅 (一)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转载 2015-07-29 10:01:00 · 2793 阅读 · 0 评论 -
如果有来生
如果有来生-三毛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没有善感的情怀,没有多情的眼睛。一半在雨里洒脱,一半在春光里旅行;转载 2015-07-29 09:40:11 · 427 阅读 · 0 评论 -
鹧鸪天·桂花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转载 2015-07-29 11:12:55 · 721 阅读 · 0 评论 -
牡丹亭记题词
作品名称:牡丹亭记题词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汤显祖 作品体裁:散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1),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2)。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3)。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转载 2015-07-29 10:20:59 · 89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