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的本质在于短和小(Size Matters)

敏捷开发的核心在于短迭代和小规模,通过短迭代实现快速反馈和试错,用户故事的小型化保证了敏捷性和持续交付的可行性。持续交付强调小范围高频次发布,降低风险。产品小分队保持小规模以提高沟通效率和交付速度。当遇到交付效率问题时,应检查迭代周期、用户故事大小、发布周期和团队规模。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敏捷开发有什么特别的?早几十年前就有迭代开发的概念了。


用户故事和需求文档里的功能点有什么区别?瀑布模式也是一个个功能点做的呀。


持续交付有什么特别?就算是瀑布模式,也经常分阶段(Phase)发布。


产品小分队(Pod)和传统的团队(Team)有什么区别?所有的IT团队都是对齐业务的边界,对接一个大的产品或服务范围的啦。



以上问题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规模Size)。

 

不错,迭代开发真的不是新的概念,其历史几乎跟瀑布模式一样久远,但是敏捷开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迭代开发。短迭代意味着反馈周期短,从而实现快速试错,持续演进,确保产品完全满足业务需要。如果可以,迭代的周期应该越短越好,可以一周一个迭代就不要两周(当然需要根据实际平衡相应带来的开销)。每日站会、持续集成、测试驱动编程等实践也是为了把反馈周期缩到最短,实现快速反馈。

 

用户故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应该是可以实现一定业务价值的最小可交付工件,是一个短迭代内能够交付的东西,否则就需要进一步拆分。用户故事是否足够小,也是实现真正敏捷和持续交付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瀑布模式下确实也经常分阶段发布,但每个阶段的间隔可能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每次发布的范围依然很大,风险很高,其惊吓程度和一次性发布(Big Bang)不相伯仲。持续交付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把发布周期缩短到每月、每周甚至每日,由于每次发布的范围非常,风险小,回滚也容易,这也是最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产品小分队也必须是可以独立交付特性的最队伍,也就是所谓的“两个烧饼团队”(2-pizza team,两块披萨能喂饱这个团队)。队伍越大,沟通成本就越高,步伐也越慢(同样到达一个地方,5个人一同前进一定比20个人要快得多,也灵活得多)。在满足能够独立交付一个特性,对外依赖小,具备自治能力的前提下,维持最小的队伍规模,保持内部沟通和交付的高效率。

 

因此,要说敏捷和传统模式有什么最本质的区别,答案就是(不要想歪smiley_20.png)。所谓量变带来质变,不要小看这个“规模效应”。如果你的交付效率出了问题,请审视:

 

  • 你的迭代周期和反馈周期是否太长了?

  • 你的用户故事是否太大了,能不能进一步拆分?

  • 你的发布周期是否太长了,每次发布范围是否太大了?

  • 你的队伍是否太大了,有没有进一步拆分的余地?



我的其他文章:


敏捷与瀑布需要和平相处

两款敏捷工具,治好你碎片化交付硬伤

「用户故事」竟然还可以这样写!?

拆分与解耦是敏捷与精益的核心

把项目拆分成用户故事才是硬本领

通过厨房做菜解释什么是敏捷开发



关于作者


  • 早期敏捷践行者

  • 起步于极限编程

  • 熟悉极限编程、Scrum、看板方法、测试驱动开发、持续集成、行为驱动开发


关注公众号

640?wx_fmt=jpe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