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很有意思,我下的5.3版的FreeBSD的Disk1有问题,安装到一半的时候会产生信号11,被强制结束。但是这个时候,启动扇区和一些核心文件已经安装完成了,重引导后,"顺利"的看到了login。。。当然打root,密码?不打先,回车……呀!进去了(-_-b) 。
这就是第一次用FreeBSD的情况 :)。第一个感觉,就是FreeBSD很好用,虽然Unix系统历来以命令行操作为主,不过偶开始自己学计算机时,Win95尚未面世,所以对命令行很熟悉。不过FreeBSD的设备名有些奇怪,比如,wd是硬盘而wcd是光驱,linux用的是hda hdb 这样的名字,不过规则到是一样,基本分区用数字1-4,逻辑分区就从5开始了。
接着说下FreeBsd的分区问题,FreeBSD不使用我们熟悉的分区理念,它的理念继承自Unix.硬盘上只有文件系统和交换区的概念。不过为了和x86机器上的其他OS兼容,FreeBSD还是做了折中,既可以使用基本分区来装载文件系统,在这个基本分区里,再划分出文件系统和交换区。否则按照BSD Unix的方法,是要彻底独占整个硬盘的。这样和x86上的其他OS就完全没有办法共存了。
FreeBSD使用Slice而不是分区来规划磁盘,你可以把Slice也理解为分区,作为FreeBSD,它已经在硬盘使用方式上做了折中,因此这样理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bsd Unix,它甚至并不使用分区表来保存分区信息,而是完全将硬盘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Slice(似乎最多不能超过8个),然后在各个Slice中再建立文件系统,或者交换区。
建立好Slice后,就接着要在Slice里建立文件系统和交换区了(好好理解这句话,在Slice里,而不是直接在其他的地方),推荐第一次装的朋友们先用命令A,看下系统自己的建立方案,你可以尝试下只建立一个文件系统,将/挂在上面,然后再创建一个交换区,这应该是最小化的创建方案(我没试啊)。不过我查了些资料,都推荐将/var和/usr等目录单独挂到一个文件系统上,大家可以参考下。实在不知道怎么分合适,就用系统默认的也不错。
注意,如果你想让Unix接管以后的多引导任务,就装上Boot Manager,否则选None。选标准方式的话,则会用标准MBR覆盖现有的MBR,这样的话,要求启动分区的设置必须正确。否则将无法引导系统。另外由于MBR被覆盖为标准版,之前装的其他OS的多引导程序也就失效了,这点大家注意下。其他的我认为都没什么难的,愿意装Unix的一般都是有一定基础的了,所以就不多说了。上面说的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 。:)
p.s 我比较推荐第一次装FreeBSD的朋友们用虚拟机,一方面是不会破坏现有系统,造成数据丢失,另一方面,你可以随时在现有系统下上网查询资料,解决安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