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文字到万物,AI 感知世界的进化
大型语言模型(LLM)的诞生,让机器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生成文本的能力。然而,人类感知世界远不止于文字。图像,作为信息传递最直观、最丰富的媒介之一,蕴含着远超文字的细节、情感和上下文。要让 AI 真正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与之进行更深层次的交互,就必须赋予它一双能够“看懂”图片的「视觉之眼」。
多模态大模型(MLLM)正是这场视觉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它们试图打破语言和视觉之间的壁垒,让 LLM 不仅能处理文字,还能理解图像中的内容,完成诸如图文问答(VQA)、图像描述、物体识别等复杂任务。
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 MLLM 输入端的图像编码器 (Image Encoder)。它的核心任务是将像素构成的图像,转换为 LLM 能够理解和处理的特征表示(通常是向量序列)。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挑战与精妙的设计。
那么,MLLM 究竟是如何实现图像编码的?有哪些主流的技术方案?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又是什么?本文将结合图表示例和代码片段,深入浅出地为你揭秘 MLLM 图像编码器的核心技术和实现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