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你彻底扒开这层外衣,从为啥需要它,到JSON/ORM/表单验证三大实战场景,手把手教你玩转json:”name”、db:”column_name”等标签语法。最后,我们还会自己动手,写一个专属标签解析器,让你彻底掌握这个提升代码逼格和效率的利器!告别字段裸奔,从今天开始。
嘿,伙计们!今天咱们不聊那些枯燥的Hello, World!,来点Go语言里真正能让你的代码变得“高大上”的玩意儿——结构体标签。
你是不是经常在写Go代码时,看到这样的结构体?
type User struct {
ID int
Name string
Age int
}
看起来人畜无害,对吧?但当你兴高采烈地想把它变成JSON发给前端,或者塞进数据库时,问题就来了。比如,前端兄弟说:“哥,我们这儿字段名都用小写蛇形命名,user_id这样的。” 你难道要一个个手写转换逻辑?或者,数据库里的列名叫user_name,你每次查询都要手动Scan?
别傻了!是时候请出我们今天的主角,给你的结构体字段穿上得体的“社交马甲”了!
一、 结构体标签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字段说明书”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产品(比如一个User结构体),你要去参加不同的社交场合(比如JSON派对、数据库酒会、表单验证座谈会)。在不同的场合,你需要用不同的名字和礼仪。
结构体标签,就是贴在你每个字段身上的那张社交名片或行为准则。
它的长相是这样的,被反引号包裹在字段后面:
type User struct {
ID int `json:"id" db:"user_id"`
Name string `json:"name" db:"user_name"`
Age int `json:"age" db:"user_age"`
}
看到了吗?在ID字段后面,跟着一串神秘的咒语:`json:”id” db:”user_id”`。
json:”id”的意思是:“嗨,encoding/json包,当你把我序列化成JSON时,请叫我id,别叫我ID了。”db:”user_id”的意思是:“嗨,数据库ORM(比如sqlx或gorm),在数据库里找我的时候,我的列名是user_id。”
这样一来,一个结构体就能在不同场景下“无缝切换身份”,优雅得不像实力派。
二、 语法规则:别写错了,不然编译器可不认账
这块有点枯燥,但很重要,咱们快速过一下:
- 包裹方式:必须用反引号 ` ` 包起来。单引号、双引号都不行!
- 格式:是
key:”value”的格式。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78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