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你的容器开始“堵车”和“迷路”
想象一下,你刚刚运行了一个崭新的Docker容器,它就像一艘刚刚下水的小船。你还没来得及指定它停靠哪个码头(网络),它就已经自动融入了繁忙的港口交通中。这个默认的“港口”,就是Docker为你自动创建的bridge网络。
但有时候,这个默认港口会变得异常拥堵(性能问题),或者你的小船被分配了一个和已有船只冲突的编号(IP冲突),甚至它想和隔壁港口(主机网络或其他网络)的小伙伴打招呼都困难重重。这时,你就不能只关心单个容器了,你需要一位更高明的“城市规划局局长”——这就是Docker Daemon的网络配置参数。
这些参数在Docker引擎启动时就被加载,它们为所有容器奠定了网络的基石。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市长”,深度分析如何通过Daemon参数,从根源上“魔改”Docker的网络布局。
一、Daemon网络参数:城市规划局的顶层设计
Docker Daemon的网络参数主要用于控制Docker自身的默认网络行为,尤其是默认的docker0网桥。它们不是针对某个容器的,而是全局性的、一劳永逸的设定。
1. --bip(Bridge IP):划定核心商业区的范围
- 作用:
--bip是 Bridge IP 的缩写,用于为Docker的默认网桥docker0指定一个IP地址和子网掩码(通过CIDR notation)。 - 深度解析:你可以把
docker0网桥想象成容器城市中心的核心立交桥。所有没有指定--network的容器,默认都会连接到这座桥上。--bip就是给这座立交桥本身分配一个IP地址,同时这个地址和掩码也定义了整个桥所管理的网段范围。例如,--bip=192.168.5.1/24意味着:
-
- 立交桥本身的地址是
192.168.5.1。 - 所有通过这座桥的容器(默认桥接网络),其IP地址都将从
192.168.5.2到
- 立交桥本身的地址是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3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