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缘起——为什么你的Docker镜像需要个“私密小家”?
想象一下,你熬了三个通宵,咖啡当水喝,终于炼成了一枚承载着公司核心算法的Docker镜像。它完美、强大,是你智慧的结晶。你兴奋地 docker push 了一下,把它传到了公共的Docker Hub上。
第二天,你发现:① 下载速度慢如蜗牛,因为服务器在海外;② 老板脸色铁青,因为扫描发现镜像里一个不小心带进去的密钥被公开了;③ 收到了一份天文数字般的云账单,因为公开下载流量爆了。
这一刻,你恍然大悟:有些东西,不能放在公共场合。就像你不会把私房钱存到小区公告栏里一样,你的核心镜像也需要一个安全、私密、高速的“小金库”——这就是私有Docker仓库存在的全部意义。
它让你:
- 绝对掌控:谁能看,谁能下,你说了算。
- 闪电速度:内网传输,速度拉满,CI/CD pipelines 再也不用苦苦等待。
- 安全合规:满足企业对数据安全和行业监管的硬性要求。
- 成本可控:节省巨额公网流量费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动手,从“公共广场”Docker Hub出发,一步步筑起我们自己的镜像堡垒。
第二章:公共广场初体验——Docker Hub的登录与使用
在搭建自己的家之前,我们先得熟悉一下最大的“公共广场”——Docker Hub。它是Docker官方的镜像托管中心,海量开源镜像的聚集地。
1. 登录与使用
首先,去 Docker Hub官网 注册个账号。假设你的用户名叫 awesome_dev。
在命令行中登录,这是你通往镜像世界的大门钥匙:
docker login
# 根据提示输入你的用户名和密码
# 登录成功后,凭证会保存在 ~/.docker/config.json 中
2. 拉取(Pull)镜像
这就像从广场的书店买一本公开的书:
docker pull nginx:latest
这条命令会默认从 Docker Hub 的 library/nginx 仓库拉取最新的 nginx 镜像。
3. 推送(Push)你的第一个镜像
你想把自己写的一个小应用分享出去?那就需要给它打上标签,并推送到你的命名空间下。
打标签(Tagging):给你的镜像加上“地址”和“名字”。
# 假设你的应用镜像本地ID为 a1b2c3d4
# 语法: docker tag <本地镜像名:标签> <DockerHub用户名>/<仓库名>:<标签>
docker tag my-app:latest aw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