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基础教程(二十一)WebSocket:告别“轮询”尬聊!WebSocket:让网页和服务器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

第一章:一场由“HTTP尬聊”引发的“血案”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正在和一个反应慢半拍的朋友聊天。你每问一句“在吗?”,他就回一句“在的”。然后你再问“有新消息吗?”,他回“没有”。过了两秒,你又问“现在呢?”,他无奈地回“还是没有”…… 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他真的有新消息告诉你为止。

是不是感觉血压有点上来了?效率低得令人发指!但在WebSocket出现之前,我们的网页应用(客户端)和服务器(Server)之间的通信,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这种名为 “轮询(Polling)” 的尬聊模式。

传统的HTTP协议是一个单向、无状态的协议。它的生命周期永远是:客户端发起请求 -> 服务器响应 -> 连接关闭。就像你打完一次电话就立刻挂断,想问下一个问题就得重拨。为了实现“实时”效果,前端JavaScript只能傻傻地每隔几秒(比如1秒)就发起一个新的HTTP请求去问服务器:“数据有变化吗?(Any update?)”

这种方式带来了几个致命伤:

  1. 性能浪费:大量的请求头(Header)、响应头在网络中穿梭,其中很多请求的响应体都是“没有更新”,有效信息密度极低,浪费带宽和服务器资源。
  2. 延迟严重:数据真正更新后,必须要等到下一个请求周期才能被获取,实时性取决于轮询的间隔,陷入“要实时就得疯狂轮询,疯狂轮询就拖垮服务器”的死循环。
  3. 服务器压力:无论有无数据,服务器都要处理海量的无效请求,连接不断建立又断开,开销巨大。

于是,在人们对实时Web应用的强烈渴望中,WebSocket应运而生,它就像一位社交大师,彻底打破了这场尬聊。

第二章:WebSocket——握手之后,便是坦途

WebSocket是HTML5提供的一种在单个TCP连接上进行全双工通信的网络协议。说白了,就是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长期的、双向的通信通道。

一旦连接建立,双方随时都可以主动发送数据给对方,就像接起了一条永不挂断的电话线,你们可以自由地对讲,再也没有了“请求-响应”的束缚。

它的核心工作流程堪称优雅:

一次友好的握手(Handshake)
WebSocket并非凭空出现,它巧妙地利用了HTTP协议来“敲门”。客户端首先发送一个特殊的HTTP请求,这个请求头里包含了一些“暗号”:

GET /chat HTTP/1.1
Host: server.example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值引力

持续创作,多谢支持!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