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基础教程(十)文本格式化:别再<u>乱码七糟</u>了!HTML文本格式化,从“杀马特”到“高级感”的终极奥义

HTML文本格式化终极指南

第一章:开篇:文字的“化妆术”与“整容术”

想象一下,一个没有任何格式的网页:所有文字大小一样,没有标题,没有重点,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像一份忘了排版的论文草稿。是不是光想想就感觉眼睛要罢工了?

HTML文本格式化,本质上就是给网页文字“化妆”甚至“微整容”的技术。但它绝不仅仅是让文字变粗、变斜、<u>加条下划线</u>那么简单肤浅。真正的高手,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格式化不仅是为了给人看的,更是为了给机器(浏览器、搜索引擎、屏幕阅读器)看的。

这其中的学问,堪比直男学习色号分辨——你以为的红色,其实分为“朱砂红”、“珊瑚粉”和“斩男色”。同样,你以为的加粗,也分为“物理加粗”(<b>)和“灵魂强调”(<strong>)。

第二章:基础三件套:B、I、U的“前世今生”

在HTML的远古时代,网页设计师们靠着“三驾马车”走天下:

<b> (Bold) - 粗暴的直男审美:
它的作用简单粗暴:让文字看起来更粗。它不携带任何额外的含义,纯粹是视觉上的改变。就像一个直男对你说“多吃点”,没有任何潜台词,就是字面意思。

<p>这是<b>简单粗暴</b>的加粗。</p>

<i> (Italic) - 优雅的斜体小姐:
它让文字变成斜体。最初常用于表示技术术语、外语短语、或者小说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同样,它最初也是一个纯样式的标签。

<p>The word <i>etiquette</i> is of French origin.</p>
<p>小明心里想:<i>这人是不是有点问题?</i></p>

<u> (Underline) - 容易被误解的下划线:
它的历史包袱最重。在web早期,下划线几乎是超链接(<a>)的专属标识。随意使用<u>会给用户造成极大的困惑,让他们误以为哪里都可以点。因此,在现代HTML中,除非你真的需要一种不带链接含义的下划线风格(比如中文人名下的专名线),否则应尽量避免使用它,用CSS的text-decoration属性是更好的选择。

<!-- 谨慎使用! -->
<p>这是一个<u>可能有歧义</u>的下划线。</p></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值引力

持续创作,多谢支持!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