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
jwdstef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单子设计模式解析(Singleton Pattern)
单例模式是什么 按照四人团的说法 Singleton 模式的意图是: 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且为该类提供一个的全局访问点。 也就是说你希望在你的应用程序或系统中,只存在唯一的该类的实例。这句话隐含着两个意思:你不能通过一般情况下的 new 来创建和访问该实例,如果可以这样,那你 new 一下就会产生一个实例,那么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是创建该类实例的责任要要由该类自己承担,这让我们想到了静态工厂方法(getInstance 之类获取当前类实例的方法);要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原创 2010-09-07 17:03:00 · 610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2):里氏替换原则
肯定有不少人跟我刚看到这项原则的时候一样,对这个原则的名字充满疑惑。其实原因就是这项原则最早是在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姓里的女士(Barbara Liskov)提出来的。定义1: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 T1的对象 o1,都有类型为 T2 的对象o2,使得以 T1定义的所有程序 P 在所有的对象 o1 都代换成 o2 时,程序 P 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 T2 是类型 T1 的子原创 2014-03-17 23:11:17 · 853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6):开闭原则
定义: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问题由来: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内,因为变化、升级和维护等原因需要对软件原有代码进行修改时,可能会给旧代码中引入错误,也可能会使我们不得不对整个功能进行重构,并且需要原有代码经过重新测试。解决方案: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开闭原则是面原创 2014-03-17 23:18:23 · 614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5):迪米特法则
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问题由来: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解决方案: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自从我们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了软件编程的总的原则:低耦合,高内聚。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低耦合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怎么原创 2014-03-17 23:17:36 · 846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3):依赖倒置原则
定义: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问题由来:类A直接依赖类B,假如要将类A改为依赖类C,则必须通过修改类A的代码来达成。这种场景下,类A一般是高层模块,负责复杂的业务逻辑;类B和类C是低层模块,负责基本的原子操作;假如修改类A,会给程序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解决方案:将类A修改为依赖接口I,类B和类C各自实现接口I,类A通过接原创 2014-03-17 23:13:00 · 697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
定义: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通俗的说,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问题由来:类T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职责P2。当由于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T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解决方案: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T1、T2,使T1完成职责P1功能,T2完成职责P2功能。这样,当修改类T1时,不会使职责P2发生故障风险;同理,当修改T原创 2014-03-17 23:08:02 · 773 阅读 · 0 评论 -
JDK里的设计模式
<br />下面是JDK中有关23个经典设计模式的示例,在stakeoverflow也有相应的讨论:<br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673841/examples-of-gof-design-patterns<br /> Structural(结构模式)Adapter(适配器):<br />把一个接口或是类变成另外一种。 java.util.Arrays#asList() javax.swing.JTable(TableModel) java.io.I原创 2011-04-22 23:10:00 · 652 阅读 · 0 评论 -
一些软件设计的原则
<br /><br />Don’t Repeat Yourself (DRY)<br />DRY 是一个最简单的法则,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但它也可能是最难被应用的(因为要做到这样,我们需要在泛型设计上做相当的努力,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意味着,当我们在两个或多个地方的时候发现一些相似的代码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他们的共性抽象出来形一个唯一的新方法,并且改变现有的地方的代码让他们以一些合适的参数调用这个新的方法。 <br />参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KISS_princ转载 2011-04-25 17:17:00 · 453 阅读 · 0 评论 -
装饰设计模式(decorator)与IO包
要明白java.io,确实需要理解decorator设计模式,下面详细介绍下。所谓decorator,装饰,其实可以说是一种设计的技巧,说白了没什么难的,别看很多网上资料说的天花乱坠的(非常讨厌有些文章总是把简单的问题描述得跟两头猪的kiss问题一样复杂……)。decorator的结构如下: MyInterface |_______|_______| | Myclass Decorator ____|_____ |原创 2010-10-15 17:14:00 · 568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4):接口隔离原则
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问题由来: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解决方案: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举例来说明接口隔离原则:原创 2014-03-17 23:15:05 · 736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