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是草,大众Wiki是鹰

本文对比了Blog和大众Wiki的生存特点,Blog成本低、生命力强,大众Wiki需众人参与,成功案例少。作者分享自身写Blog和参与Wiki的经历,还指出网站应注重让‘如果’条件成立,如客齐集要先实现足够多人参与的条件。

blog就像生物链中的草,一点点养分就可以生活;Wiki像食物链里的鹰,处于食物链的上端。维护一个blog,一个作者,若干读者就足够了,成本低,牵涉面小,所以生命力强。虽然每天有无数的人放弃刚刚开始几周的blog,但是更多的人又开始了,于是像草原一样,浩浩荡荡,巍为壮观。只有一个人贡献,不叫大众Wiki。大众Wiki需要更多的人,跟多的精力,以及更多的读者,所以数量就少,所以在一个领域,有了一只成功的"鹰"以后,其他的"鹰"就很难存活。像Wikipedia这样的网站,仅全球的人力,才只出了几个而已。

我所说的大众Wiki,只得就像Wikipedia这样的需要很多人贡献,集众人的力量才做得出来的浩大工程。当然,如果把Wiki作为个人或公司内部的信息发布工具(仅仅作为工具),应该还是很有前途的。RojoChris,就把Rojo网站上的几乎所有静态页面,比如Rojo TourAbout Us等全用Wiki编辑了。

我的故事,或许是通用的故事

我在2002年开始写blog,一天一篇,有人看也写,每人看也写,一晃过去了快三年。很庆幸还没有成为烈士。

我也在2003年第一次参与到wikipedia去,写写东西,结果,那只是几天的热度。

我自己架了一个,开始了一个我的城市,我的汽车站计划,结果到现在,虽然几乎每两天就有热心人上来修修补补,还是成不了规模,我也渐渐的快要放弃了,但是基于我任何URL一旦上线,决不轻易移除的原则,还是留在那里。

我的故事估计也是很多人的故事吧。

如果后面的部分

我的结论是,如果一件事情,一个网站的生存哲学是,“如果所有的人都来这里,达到一定的规模,那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网站应该多花些时间想想如何让如果后面的描述成立,而不要太专注于考虑当如果的条件成立后做的事情。如果网站的前提是,如果对于一个个人已经很有用,当有很多人加入的时候更有用,那才是比较容易的道路。Del.icio.us和365key就是这种模式。

大家都在问,客齐集一下冒出了这么多的竞争对手,大家随便写些代码就可以复制一个客齐集出来(或者说复制一个craigslist出来),你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其实,分类的想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如果足够多的人来登分类信息,足够多的人来看,那么。。。”客齐集要做的,就是把如果后面的这个条件做出来,而不是先做出个平台,等着“如果”从天上掉下来。而如何让如果的部分成立,那就是我的工作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