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 回顾

文章详细阐述了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如应用层的HTTP、HTTPS协议,传输层的TCP与UDP协议的特性,以及网络层的IP协议。同时,提到了网络接口层的数据链路和物理层,以及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OSI七层参考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Telnet-23 ssh--22 http-80 https-443

物理层

传输方式:1.可靠的 2.不可靠的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TCP保证可靠性:1.确认 2.重传

TCP保证面向连接:三次握手机制

UDP: 没有ACK号 没有序列号

网络层----network---编址 寻址(路由)

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封装---Ethernet Ⅱ IEEE802.3封装

广域网封装----串线 PPP HDLC ATM Frame-relay 帧中继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1.基于源MAC的学习

2.基于目标MAC的转发

3.数据过滤

4.防环

TCP/IP模型
应用层(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端到端层(传输层)

互联网层(网络)

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 物理层)

OSI与TCP/IP模型区别:
相同点:均是定义了数据的封装标准

不同点:

1.OSl模型数据封装必须具有完整的封装;TCP/IP支持跨层封装 2.OSl一般理论;TCP/IP一般用于工业生产 3.OSI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TCP/IP仅仅支持IP协议栈(IPV4 IPV6) 4.层数不同

veison:版本 4bit

IHL: IP Header Length IP头部大小 默认0101 ipv4头部范围 20-60字节 四字节累加

 tos:8bit 服务类型 对数据进行标记时使用 :QOS--服务质量--让重要的数据先传输---

total length :16bit 数据总长

Identification :16bit 标识符 一个数据分为很多片

flag:3bit 标记

DF=1:不许分片 DF=0:许分片

MF=1:该分片后还有许多分片  MF=0:表示该分片是最后一个分片

fragment offset:13bit  分片偏移值 距离完整头部的距离 第N个 则偏移为前n-1个总和大小 

Time to Live:8bit TTL 生存时间 0-255    单位:秒 跳数 该数据包可被路由转发的次数 网络设备默认一般255

protocol:8bit 协议 0-255 上层使用了什么协议

Header Checksum :16bit   校验头部计算IP数据包头部的完整性

option:选项

定义了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标识

严格选路:每一个接口ip地址都要写

松散选路:如果下面只有一条路,可以省略一些ip地址

记录路由(多):全部记录一遍路径

时间戳

Padding 填充项 默认空

options+padding 32bit或倍数

ARP -地址解析协议 ,基于二层封装的协议

正向ARP--通过对方的IP地址请求对方的MAC地址

反向ARP--通过对方的MAC地址请求对方的IP地址(几乎不用)

逆向ARP--帧中继使用

无故ARP--免费ARP,地址重复检测

代理ARP--proxy ARP,跨网段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