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表的构造方法
1、直接定址法
例如:有一个从1到100岁的人口数字统计表,其中,年龄作为关键字,哈希函数取关键字自身。
2、数字分析法
有学生的生日数据如下:
年.月.日
75.10.03
75.11.23
76.03.02
76.07.12
75.04.21
76.02.15
...
经分析,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重复的可能性大,取这三位造成冲突的机会增加,所以尽量不取前三位,取后三位比较好。
3、平方取中法
取关键字平方后的中间几位为哈希地址。
4、折叠法
将关键字分割成位数相同的几部分(最后一部分的位数可以不同),然后取这几部分的叠加和(舍去进位)作为哈希地址,这方法称为折叠法。
例如:每一种西文图书都有一个国际标准图书编号,它是一个10位的十进制数字,若要以它作关键字建立一个哈希表,当馆藏书种类不到10,000时,可采用此法构造一个四位数的哈希函数。
5、除留余数法
取关键字被某个不大于哈希表表长m的数p除后所得余数为哈希地址。
H(key)=key MOD p (p<=m)
6、随机数法
选择一个随机函数,取关键字的随机函数值为它的哈希地址,即
H(key)=random(key),其中random为随机函数。通常用于关键字长度不等时采用此法。
若已知哈希函数及冲突处理方法,哈希表的建立步骤如下:
Step1. 取出一个数据元素的关键字key,计算其则哈希表中的存储地址D=H(key)。若存储地址为D的存储空间还没有被占用,则将该数据元素存入;否则发生冲突,执行Step2。
Step2. 根据规定的冲突处理方法,计算关键字为key的数据元素之下一个存储地址。若该存储地址的存储空间没有被占用,则存入;否则继续执行Step2,直到找出一个存储空间没有被占用的存储地址为止。
冲突 无论哈希函数设计有多么精细,都会产生冲突现象,也就是2个关键字处理函数的结果映射在了同一位置上,因此,有一些方法可以避免冲突。
1.拉链法
拉出一个动态链表代替静态顺序存储结构,可以避免哈希函数的冲突,不过缺点就是链表的设计过于麻烦,增加了编程复杂度。此法可以完全避免哈希函数的冲突。
2.多哈希法
设计二种甚至多种哈希函数,可以避免冲突,但是冲突几率还是有的,函数设计的越好或越多都可以将几率降到最低(除非人品太差,否则几乎不可能冲突)。
3.开放地址法
开放地址法有一个公式:Hi=(H(key)+di) MOD m i=1,2,...,k(k<=m-1)
其中,m为哈希表的表长。di 是产生冲突的时候的增量序列。如果di值可能为1,2,3,...m-1,称线性探测再散列。
如果di取1,则每次冲突之后,向后移动1个位置.如果di取值可能为1,-1,2,-2,4,-4,9,-9,16,-16,...k*k,-k*k(k<=m/2)
称二次探测再散列。如果di取值可能为伪随机数列。称伪随机探测再散列。
4.建域法
假设哈希函数的值域为[0,m-1],则设向量HashTable[0..m-1]为基本表,另外设立存储空间向量OverTable[0..v]用以存储发生冲突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