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描述:建立一个简单的静态链表,它由3个学生数据的结点组成。输出各结点中的数据。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Student
{
int num;
float score;
Student *next;
};
int main()
{
Student a,b,c,*head,*p;//都是Student类型的结构体变量
a.num=1001;a.score=89.5;
b.num=1002;b.score=90.5;
c.num=1003;c.score=85;
head=&a; //将结点a的起始地址赋给头指针head
a.next=&b;
b.next=&c;
c.next=NULL;
p=head;
do
{
cout<<p->num<<" "<<p->score<<endl;//输出p结点指向的结点数据
p=p->next; //使p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数据
}while(p!=NULL); //输出完c结点后p的值为NULL
return 0;
}
运行结果:
注意:链表中有一个“头指针”变量,以head表示,它存放一个地址。该地址指向一个元素。链表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结点,每个结点都应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用户需要的实际数据,第二部分为下一个结点的地址。
本例是比较简单的,只是为了说明问题。所有结点(结构体变量)都是在程序中定义的,不是临时开辟的,也不能用完释放,这种链表称为静态链表。相反动态链表则是指各结点是可以随时插入和删除的,这些结点并没有变量名,只能先找到上一结点,才能根据它提供的的下一结点的地址找到下一个结点。只有提供第一个结点的地址,即头指针head,才能访问整个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