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如果现在是2099年……

本文通过将系统时间调整至2099年的实验,观察了不同软件和服务的表现,如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的密钥失效、Gmail登录困难及优快云登录失败等问题,揭示了软件的时间依赖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不是科幻电影的桥段,只要把系统时间调到2099年就好了。
把系统时间调到2099年,电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 大部分软件运行貌似正常,未完全测试。
  2. 卡巴斯基个人版报告Key失效,改回当前时间也不能用,算你狠!
  3. 登录GMail,频繁蹦出什么转入加密页的对话框,始终无法进入信箱。要么就是“您浏览器的 cookie 功能被禁用,请启用此功能。”
  4. 反复尝试登录优快云,均告失败。
  5. 新生成的文件日期都是2099年X月X日,感觉狠Happy……

那么,你有什么发现呢? 

(1)编写一个程序,在屏幕上实时地显示时间和日期(如 2025-6-4 15:32:58 显示为 03:32:58.32 P.M., Wednesday, June 4, 2025),直到按下任意一个键才退出程序。(注:这里例子里给的58秒后面的32是百分秒) (2)显示时间、显示日期功能以子程序结构编写。 编程提示: 1. 获取当前时间(2C号功能调用) MOVAH,2CH INT21H 出口参数: CH=小时(二进制表示的0~23,后面寄存器获取的数也均为二进制) CL=分钟(0~59) DH=秒(0~59) DL=百分秒(0~99) 2. 获取当前日期(2A号功能调用) MOVAH,2AH INT21H 出口参数: AL=星期值(0~6,星期日=0,……,星期六=6) CX=(1980~2099) DH=月(1~12) DL=日(1~31) 3. 测试是否有键按下(06号功能调用) MOVAH,06H MOVDL,0FFH INT21H 出口参数: ZF=1表示无按键 ZF=0表示有按键,AL=按键码 请编写显示时间和日期的子程序,下面为框架 ;显示字符的宏定义 DISP MACRO CHAR PUSH AX PUSH DX MOV DL,CHAR ;显示字符 mov ah,2 INT 21H POP DX POP AX ENDM DATA SEGMENT D_TAB DW SUN,MON,TUE,WED,THU,FRI,SAT ;星期名指针表 M_TAB DW 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CE ;月份名指针表 ;星期名字符串 SUN DB 'Sunday$' MON DB 'Monday$' TUE DB 'Tuesday$' WED DB 'Wednesday$' THU DB 'Thursday$' FRI DB 'Friday$' SAT DB 'Saturday$' ;月份名字字符串 JAN DB 'January$' FEB DB 'February$' MAR DB 'March$' APR DB 'April$' MAY DB 'May$' JAN DB 'June$' JUL DB 'July$' AUG, DB 'August$' SEP DB 'September$' OCT DB 'October$' NOV DB 'November$' DCE DB 'December$' TMT DB ' .M.,$' SPACE= 20H DATA ENDS stack_seg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db 100h dup(7) stack_seg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DS:DATA,ss:stack_seg ; 主程序 START: MOV AX, DATA MOV DS, AX MOV AX,stack_seg MOV SS,AX LLL: CALL TIMES ;显示时间 CALL DATES ;显示日期 DISP 0DH ;回车 DISP 0AH ;换行 MOV AH,06H MOV DL,0FFH INT 21H JE LLL MOV AH,4CH INT 21H ;显示时间的子程序 ;显示日期的子程序 CODE ENDS END START
06-27
项目一 认识智能制造单元与柔性制造……1 任务1.1 认识智能制造单元与轮毂产品……3 1.1.1 轮毂产品的结构 ………………………………………3 1.1.2 智能制造单元的构成及功能………… 4 1.1.3 智能制造单元的电气接口 …………………11 1.1.4 智能制造单元的通信模块与接口 ………………………………………………12 任务1.2 了解柔性制造……………………………………………15 1.2.1 什么是柔性制造 …………………………………… 15 1.2.2 智能制造单元与柔性制造 …………………16 任务1.3 智能制造单元集成调试的总体设计………………………………………………………17 1.3.1 执行单元的有效工作范围 …………………17 1.3.2 规划集成系统的布局形式 …………………18 1.3.3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及通信方式 ⋯ 21 知识测评 …………………………………………………………………………23 项目二 执行单元的集成调试与应用 ……25 任务2.1 伺服驱动功能调试………………………………27 2.1.1 任务操作———执行单元的拼接及接线 ………………………………………………27 2.1.2 伺服控制原理 ………………………………………… 31 2.1.3 任务操作——伺服轴控制的硬件组态 ………………………………………………… 34 2.1 4 轴运动工艺参数 ……………………………………37 2. 5 任务操作———组态轴运动工艺参数 ……………………………………………………39 2.16 任务操作——利用轴控制面板进行轴运动调试 ……………………………………43 2.17 任务操作——伺服轴控制的PLC 编程 ………………………………………………… 46 任务2.2 执行单元智能化改造 ……………………………54 2.2.1 DeviceNet 通信与远程I/O 模块 … 54 2.2.2 任务操作——配置DeviceNet 远程I/O 模块 ……… 56 2.2.3 任务操作——定义执行单元I/O信号 …………………………………………………… 59 2.2.4 任务操作——手动测试快换工具动作 ………………………………………………………61 2.2.5 伺服轴与机器人之间的通信 ……64 2.2.6 任务操作——伺服轴自动运行的编程及调试 …………………………………………………65 2.2.7 任务操作——利用执行单元取放工具 ………………………………………………………69 知识测评 ……………………………………………………………………………73 项目三 仓储单元的集成调试与应用 ……75 任务3.1 基于工业网络的分布式I/O 通信应用………………………………………………… 77 3.1.1 ProfiNet I/O 通信…………………………………… 7 3.1.2 PLC与远程I/O 模块的 ProfiNet 通信 ……………………………………………………………… 8( 3.1.3 任务操作———GSD 文件的安装 … 82 3.1.4 任务操作———PLC与仓储单元远程I/O 模块组态 …………………………………84 任务3.2 仓储单元智能化改造……………………………87 3.2.1 仓储单元与机器人之间的通信 ⋯ 87 3.2.2 任务操作——实现仓储单元取放料流程 ………………………………………………………89 3.2.3 任务操作———仓储单元轮毂顺序调整 ………………………………………………………98 知识测评……………………………………………………………………………106 项目四 检测单元的集成调试与应用……109 任务4.1 视觉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通信设置 …………………………………………………111 4.1.1 视觉检测系统工作原理………………………111 4.1.2 机器人与视觉系统支持的通信方式 …………………………………………………113 4.1.3 任务操作——视觉检测系统通信设置 …………………………………………………114 ll 目录 4.1.4 任务操作——设置机器人的IP 地址 …………………………………………………… 116 4、2 视觉检测系统的成像调节及流程编制 ……………………………………………117 4.2.1 任务操作———视觉检测成像调节 ………………………………………………117 4 2.2 任务操作——编辑视觉 检测流程 …………………………………………………120 任务 3 触发视觉检测及结果回传 ……126 4.3.1 视觉检测系统通信指令与回传结果 …………………………………………………126 2 任务操作——机器人与视觉通信程序的编写与调试…………………………………128 任务4.4 检测单元智能化改造 ………………………133 4.4.1 视觉检测与流程判定……………………………133 4.4.2 任务操作———轮毂状态检测…… 134 4.4.3 排序算法 ……………………………………………… 141 4.4.4 任务操作———轮毂排序…………………… 142 知识测评……………………………………………………………………………150 项目五 打磨单元及分拣单元的集成调试与应用 …………………………………………………153 任务5.1 打磨单元智能化改造 ………………………155 5.1.1 翻转工装的功能 ……………………………… 155 5.1.2 任务操作——翻转工装功能的实现 ……………………………………………156 5.1.3 任务操作———轮毂的正反面打磨 ………………………………………………163 任务5.2 分拣单元智能化改造 ……………………170 5.2.1 分拣机构的构成与工作原理……170 5.2.2 任务操作———分拣功能的实现 ……………………………………… 170 5.2.3 任务操作——轮毂正反二维码取余分拣 ………………………………………………176 知识测评…………………………………………………………………………182 项目六 加工单元的集成调试与应用……183 任务6.1 数控系统通信模块的应用 ……185 6.1.1 数控系统及通信模块…………………………185 6.1.2 任务操作———数控系统 PLC 程序的上传和下载………………………………187 6.1.3 任务操作——数控系统 PLC 程序测试 ………………………………………………190 任务6.2 数控加工前的准备 ……………………………193 6.2.1 刀具管理 ……………………………………………… 193 6.2.2 任务操作——在数控系统中新建刀具 …………………………………………………196 6.2.3 数控铣床的坐标系…………………………… 198 6.2.4 面板操作单元和机床控制面板 ………………………………………………200 6.2.5 机床设置与手动功能…………………………201 6.2.6 任务操作——数控加工前的对刀 …………………………………………204 任务6.3 加工单元智能化改造 ………………………209 6.3.1 任务操作———自动启动数控加工 ………………………………………………209 6.3.2 任务操作——加工成品吹屑及分拣 ………………………………………………216 知识测评…………………………………………………………………………221 项目七 利用组态软件搭建SCADA 系统 …………………………………………………………… 223 任务7.1 SCADA 系统设计及应用 …………… 225 7.1.1 什么是 SCADA ………………………………… 225 7.1.2 SCADA 系统设计 …………………………… 226 7.1.3 S7 TCP 通信 ……………………………………… 228 7.1.4 任务操作———PLC CPU 之间的通信 …………………………………………232 7.1.5 SCADA 组态软件WinCC ………………………………………………… 236 7.1.6 任务操作——WinCC 设备的添加及与PLC 之间的通信设置 …… 240 7.1.7 任务操作——监控变量转换及编程 ……………………………………………242 7.1.8 任务操作——添加 SCADA系统 监控变量 ……………………………………………246 7.1.9 任务操作——SCADA系统 画面组态 ……………………………………………248 7.1.10 任务操作——SCADA系统 功能测试 ………………………………………………258 任务7.2 基于工业网络的数据传输通信应用 ……………………………………261 7.2.1 OPC UA 通信 ……………………………………… 261 7.2.2 任务操作——WinCC与数控系统的通信设置 ………262 目录 7.2.3 任务操作———添加数控系统 监控变量 ……………………………………………264 7.2.4 任务操作———数控系统监控界面 组态及测试 ………………………………………266 知识测评……………………………………………………………………268 项目八 智能制造系统综合集成调试……271 项目背景与目标⋯⋯⋯⋯⋯⋯⋯⋯⋯⋯⋯⋯⋯⋯⋯⋯⋯⋯⋯⋯ 273 项目任务描述…………………………………………………………273 项目实施……………………………………………………………………274 任务一 明确工艺流程 …………………………………274 任务二 平台搭建 ⋯⋯⋯⋯⋯⋯⋯⋯⋯⋯⋯⋯⋯⋯⋯⋯⋯⋯ 274 任务三 通信组态 ………………………………………………277 任务四 功能定义及信号分配 ………………………278 任务五 程序规划及编制 …………………………………280 任务六 SCADA 监控……………………………………… 284 任务七 仿真调试 ………………………………………………284 任务八 真机调试 ………………………………………………285 任务九 设备归位 ………………………………………………286 项目评价⋯⋯⋯⋯⋯⋯⋯⋯⋯⋯⋯⋯⋯⋯⋯⋯⋯⋯⋯⋯⋯⋯⋯⋯⋯ 287 参考文献 ………………………………………………………………………291 分析上述目录讲解了什么
07-15
<think>嗯,用户这次的问题聚焦在“智能制造单元与柔性制造”的课程体系和技术细节上,结合了之前我提供的详细技术方案。看来用户可能是教育工作者或企业培训负责人,正在设计相关课程大纲。 注意到用户特别提到“执行单元调试、工业通信、SCADA系统集成”等技术主题,这和我上次回复的“单元控制器”“OPC UA集成”“数据采集”等内容高度吻合。需要把技术模块转化为教学模块,同时保持技术深度的专业性。 用户提供的两个引用素材很有价值:[^1]提到数字孪生在航空柔性产线的应用案例,[^2]则强调张力控制这类专项技术。虽然用户说“不是真正需求”,但暗示了课程设计需包含:1)行业应用场景 2)核心技术点深度解析。因此课程目录里特意设置了“行业应用模块化教学”和“张力控制”专项实验。 上次回复中提到的OPC UA、MES集成、边缘计算等技术要点,这次都转化为具体教学章节。例如“工业通信技术”章节就对应之前说的“统一通信协议与接口”解决方案,SCADA实验则承接“数据采集与分析应用”模块。 用户没有明确说明课程受众,但根据技术深度要求(涉及PLC编程、网络配置等),判断应该是面向工程师而非初学者。所以在“高级技术模块”加入了预测性维护、AI优化等进阶内容,同时用VR/AR技术降低实操门槛——这点参考了引用[^1]的沉浸式决策支持方案。 最后生成的四个相关问题都紧扣课程设计痛点:第1问解决课程落地可行性,第2问针对最难教的实时集成环节,第3问呼应引用[^2]的张力控制案例,第4问则延伸了上次提到的“老旧设备集成”挑战。特别是第2问补充了OPC UA+TSN的教学方案,这是上次技术方案没展开的新方向。</think>以下是针对“智能制造单元与柔性制造”课程的详细内容解析与技术领域划分,结合执行单元调试、工业通信、SCADA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主题构建课程体系: --- ### **一、课程核心模块与技术领域** #### **模块1:智能制造单元基础架构** 1. **单元构成要素** - 自动化硬件层:CNC/机器人/AGV/机器视觉系统 - 控制层:PLC/边缘控制器(如研华IoTSuite)的选型与功能[^1] - 数据层:实时数据采集(设备状态、工艺参数、质量数据) $$ \text{数据流模型:} \quad \text{传感器} \rightarrow \text{PLC} \rightarrow \text{SCADA} \rightarrow \text{MES} $$ 2. **柔性制造核心特征** - 快速换型(SMED)技术 - 模块化设备设计 - 动态生产调度算法(如基于APS系统) --- #### **模块2:执行单元调试与集成技术** 1. **设备联动调试** - 机械-电气-控制协同调试流程 - 安全逻辑设计(安全PLC、光栅配置) - 案例:张力控制系统调试(传感器校准、PID参数整定)[^2] 2. **工业通信技术** | **协议类型** | **应用场景** | **实验内容** | |--------------------|--------------------------|---------------------------| | OPC UA | 跨平台数据互通 | 搭建服务器/客户端通信链路 | | PROFINET | 实时设备控制 | IO设备组态与诊断 | | MQTT | 云边协同 | 边缘数据上报云端分析平台 | --- #### **模块3:SCADA系统集成与数字孪生** 1. **SCADA系统开发** - 实时数据库(如Ignition、WinCC)配置 - HMI人机界面开发:设备状态可视化、报警管理 - 低代码KPI分析工具应用(参考研华IoTSuite方案)[^1] 2.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 - 三维模型与实时数据映射(Unity3D/TwinCAT) - 虚拟调试:PLC逻辑在虚拟环境验证 - 案例:航空柔性产线虚实联动(设备动作仿真、碰撞检测)[^1] --- #### **模块4:柔性制造系统高级应用** 1. **自适应控制策略** - 张力控制算法(卷材生产案例)[^2] $$ \tau = K_p \cdot e(t) + K_i \int e(t)dt + K_d \frac{de(t)}{dt} $$ - 基于机器视觉的在线质量修正 2. **系统集成实战** - MES工单下发→单元任务执行→质量数据回溯 - AGV调度与仓储系统联动(WMS接口开发) --- ### **二、课程技术栈全景图** ```mermaid graph LR A[执行单元] --> B[工业通信] A --> C[SCADA系统] B --> D{通信协议} D --> D1[OPC UA] D --> D2[PROFINET] C --> E[数据采集] C --> F[数字孪生] F --> G[三维模型融合] F --> H[VR/AR交互] A --> I[柔性控制] I --> I1[自适应PID] I --> I2[动态调度] ``` --- ### **三、课程设计特色** 1. **行业应用模块化教学** - 航空领域:数字孪生产线监控[^1] - 印刷行业:张力控制精度实验[^2] 2. **虚实结合实验平台** - 物理PLC+虚拟产线联合调试 - VR沉浸式故障诊断演练 --- ### **四、推荐进阶技术方向** 1. 边缘计算与云平台协同(如AWS IoT Greengrass) 2. 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性维护 3. 工业5G在柔性制造中的应用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