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组网的模型
二层组网,最开始以为是要操作到MAC层,来承载应用数据,并且工作在二层,进行协议互联、互通,因此而紧了一口气。
后来,了解到外场需求中的二层组网,更侧重于组网方式,它意即仅使用二层的手段进行互联、互通!
即使,部署的应用,上层通信协议使用的还是基于IP的协议,因此而在后来松了一口气!
二层组网,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同网段通信
两个端点在交互前,如果不存在对端的MAC地址,则发起ARP广播过程,以获取对端的MAC地址,在获取到MAC之后,就可以直接通信了。
因为是二层组网,同时,广播报文也会被限定在比较小的区域,所以,网络规模会限制在比较小的规模。
对于比较复杂的网络拓扑,必须借助路由器进行隔离和路由学习,网络才能组织的更大!
二层组网优点
- 组网简单
proxy arp
在二层组网中,可能会遇到比较特殊的组网需求,会使用到proxy arp功能:某个节点能够代理其它节点回复arp响应
附录
Linux上如何启用proxy arp的设置:
- 在网卡上开启内核参数
proxy_arp - 在网卡上开启内核参数
forwarding - 主机上具有被
proxy arp of host的路由
内核源码参考
三方组件
在IPv4的二层组网中启用proxy arp,可以利用parpd这样的开源组件进行,配置起来会更简单,定制性更强

本文介绍了二层组网的概念,强调其主要关注组网方法而非MAC层操作,着重讲解了ARP广播在寻找MAC地址中的作用,以及二层组网的局限性和proxyarp功能的运用。此外,还提到了在Linux上启用proxyarp的设置和IPv4组网中的第三方组件如parpd。
735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