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1、层次模型:这种模型提供一种相对简单的结构,单个记录以父子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倒挂的树。树创建了一个层次状结构,在其中数据被分解为逻辑的分类和子类,使用记录代表逻辑数据单元。
2、网状模型:网状模型通过允许记录有多个父子关系,来增强层次模型。
3、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模型与层次和网状模型的呆板结构完全不同。访问层次状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基于该数据库已定义好的实现,数据库结构必须硬编码到应用程序的编程语言中。如果数据库发生变化,应用程序就必须变化。
关系型数据库是独立于应用程序的。更改数据库设计,而不会影响应用程序成为可能,因为关系模型用组成相关数据的表的行和列这种结构,来替换父子框架。使用关系模型,我们可以克服早期模型的缺陷,在表之间定义复杂的关系。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的理论是1970年由IBM的Codd博士提出的。关系模型把世界看作是由实体(Entity)和联系(Relationship)组成的。所谓实体就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Attribute)。实体可以通过若干属性来描述。以关系模型来创建的数据库称为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相类似的实体被存入表中。表(table)是关系型数据库的核心单元,它是数据存储的地方。
4、对象模型:
常见的关系模型数据库:sql server mysql oracle DB2 access sqlite
小型关系型数据库:access sqlite
中型关系型数据库:mysql sql server
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 DB2
mysql的生命历程:mysqlAB —》sun公司收购 —》oracle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针对特定功能的结构化程序语言,包括有数据查询、更新、删除、新增操作的语言。
sql也有分类,分类五大类
DQL:数据查询语言:data query language,实现数据的查询,主要关键词:select from ord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