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回忆

20年前的今天,1994年的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
  这个时代给每个人的回忆也是不同的,20年过去了,世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20年前,我还在大学的时候,互联网根本就是一个天方夜谭似得神话,神秘莫测,我从1997年第一次上网,2014年我已经完全无法离开网络,十多年上网所经历的种种故事,都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回忆,做为一个拥有这么长上网时间的老网民,我有理由将记忆中这十多年网络经历整理了一下,算是一篇我自己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回忆录吧。
  中国接入互联网已经20年
  1997年:中国互联网元年
  虽然1994年中国就开通了互联网,但互联网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并开始飞跃式的发展,是在1997年,那一年,称得上是中国互联网元年。
  1997年中国电信面向国内推出了价格较为低廉的163网和169网,让普通用户就可以从电信局申请到上网帐号,163网的开户费只有100多元,而169网不用申请,直接拨通某个电话号码就能上网,非常方便。
  我在1997年买的第一台电脑(P133、16M内存、1.2G硬盘、14寸显示器,总共8千多元钱买的),也是在那一年第一次上网,为了上网,我特意花2千多元购买了一台33.6K速度的MODEM,这上网的硬件成本实在不菲。
  那时候电信局163网开户需要备案个人信息,之后的上网费是网络服务付费0.2元每分钟+电话费0.14每三分钟,每天上网十几分钟,一个月就要200多元费用,每天上一个小时,一个月上网费就接近500元。企业用户更夸张,64K的专线就要每个月3万元,那时候的电信运营商简直是在抢钱啊。
  当时的上网速度和用户使用的MODEM有关,我这33.6Kbps的MODEM上网体验实在不敢恭维,打开一个网页要等好几分钟,上网费和电话费都很昂贵,于是我上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下载软件和收发电子邮件。
  因为资费比较昂贵,在1997年的时候,我上CFIDO BBS的时间还是远远多于上网时间,从价格和速度上说,当时的CFIDO BBS还有很大优势,BBS价格低廉,可供下载的软件丰富,速度也快,上面的讨论交流可以通过软件下载到本地慢慢看,回复的信息还可以批量上传到BBS。直到1998年之后,随着电信局将上网费用逐步降低,CFIDO BBS才逐步走向了没落,除了费用低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吸引力,互联网的易用性和海量资源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到了1999年,CFIDO BBS已经在中国逐步消失。
  网络应用:人们上网在做什么
  网络应用与网络速度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个网速非常低,而网费又非常贵的年代,能够节省网费并提高打开网页的速度是人们普遍的愿望,人们的上网应用无不和此有关。新版的浏览器可以让访问网页速度提高,微软的电子邮件Outlook可以将邮件下载到本地离线查看,ICQ等即时通讯软件可以在低速网络下快速交流聊天,IRC聊天室是速度非常快的纯文本聊天室,论坛发帖则可以将用户的观点和信息迅速传播。下面我就将这些当年的网络应用一一介绍一下。
  浏览器:
  我用的第一个浏览器用的是IE 3.0,也用过一段时间Netscape,后来IE 4,5出了以后就主要用IE了。因为IE和操作系统整合在一起,不用安装就可以直接用,Netscape还要下载安装一下,挺麻烦。我当年使用IE 3最大的原因是,IE 3看起来比IE 2要快很多,由于网页渲染方式的不同,旧版浏览器要把一个网页所有元素都下载完成后才显示页面,而新版浏览器可以边下载边显示,所以感觉速度快了很多。
  早期IE浏览器界面
  浏览网站:
  记得我上网后,第一个打开的网站是Yahoo.com,那时候Google还没出世,Yahoo的搜索体验实在不怎么样,中文信息根本没法搜。直到2000年后,我发现Yahoo的搜索质量突然变好了,仔细看看域名,发现上面有Google的字样,于是渐渐的,我从一个Yahoo用户变成了一个Google用户。
  Yahoo 1996年某个月份旧照
  我第一次上的国内网站是网易,域名为nease.net,话说记这域名还花了好长时间。
  网易于1997年6月成立,当时的网易创造性的推出了一个品牌——“网易个人主页”,通过这个产品,在当时的互联网上大出风头。那时候网易提供的免费个人主页有20M的空间,纯静态HTML空间,有留言板、计数器等服务,所以推出后即大受欢迎,例如我当年申请的主页就是www.nease.net/~long,这应该算是我做的第一个网站,而且只有一个页面,说来可笑,我当时第一个主页是使用微软的Word做的,最后用另存为HTML文件的方式生成了网页文件,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免费主页,我才开始学HTML,开始学做网页,当时的愿望就是,以后再也不要用Word来做网页。
  电子邮件:
  当时注册163网的时候,电信局会自动分给用户一个电信局的电子邮件帐号,容量好像只有10M左右,用户通常使用Outlook等软件将邮件下载到本地观看。当网易发布个人主页后,自带了一个免费邮箱服务,能让人使用@nease.net的邮箱,后来我就大多使用网易的邮箱了。到现在我还拥有一个网易的免费信箱,并且现在依旧可以收到邮件(虽然大多都是垃圾邮件)。
  网易早期的免费邮件
  早期的电子邮件服务都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无法过滤垃圾邮件,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得到用户邮件地址后,就开始大量发送各种垃圾邮件给用户,这种情况一直到Gmail的出现才得到了中止。
  即时通讯:
  早些年的即时通讯是ICQ的天下,我最早注册的即时通讯是7位数的ICQ,ICQ是英文界面,热心网友还特意做了一个汉化工具,将其汉化为中文界面。ICQ因为服务器在国外,因此有时候聊天会有延迟,聊天体验有时并不太好。1999年的时候我注册了一个6位数的OICQ号码,后来我聊天逐步使用OICQ来替代ICQ,直到后来完全抛弃了ICQ。后来,OICQ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QQ。
  ICQ早期版本界面
  聊天室:
  IRC这个东西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知道,通过IRC客户端可以连接到一个IRC服务器,然后就可以上去聊天,一个频道类似于一个聊天室,频道名称必须以#符号开始,后来有了QQ和QQ群之后,就大多用QQ和QQ群来聊天了,IRC也就慢慢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
  2002年:中国网游元年
  2000年3月中旬,以技术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遭遇重挫,股指不断下滑,网络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到2000年9月21日,纳股指数跌至1088点,创下了3年来的最低纪录,靠风险投资为生的新兴互联网业遭受灭顶之灾,整个互联网业愁云密布、寒气逼人。
  经历了2000年全球科技网络泡沫破灭,中国互联网其他先行者新浪、搜狐、网易也同样经营惨淡,大多数中国网络公司在把风投资金烧光后就面临倒闭的困境,继续烧钱已经是死路一条,要想渡过互联网寒冬,就必须开创互联网盈利新模式,于是,很多互联网公司进军网游业,开始了自己的赚钱之旅。
  国内早期的网络游戏企业均以代理起家,盛大、九城成为第一批代理游戏而发家的企业。
  2001年底,韩国一款网游《传奇》找到当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上海小公司进行代理,2002年,《传奇》同时在线人数突破5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网络游戏,这家公司的名称叫盛大。这一事件无疑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甚至改变了中国游戏产业的整个格局。同年,九城《奇迹》内测,网易引进《精灵》。此后的网络游戏进入全面爆发年代,在风险投资的诱发下,这个市场成长更为迅速。
  然而,网络游戏的质量往往决定了这个游戏的未来命运,低质量的游戏往往会给代理商带来毁灭性的噩运,这里面,网易代理的《精灵》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02年6月15日,《精灵》这个韩国的网络游戏被网易代理,并运营了两年时间,这段历史是网易不愿提起的历史,一个曾经有数百个分区的,大受欢迎的网络游戏最终走向了彻底失败,其中原因有很多。
  运营《精灵》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个游戏的开发质量非常低劣,对于外挂等黑客安全问题考虑不周,安全漏洞极为严重。其安全脆弱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所有的网络游戏中,《精灵》是唯一的一个可以使用金山游侠简单修改几下就能破解的网游,这导致很多人使用外挂工具,并且极难防范,英文《精灵》因此干脆直接屏蔽了所有中国地区的IP地址来防止外挂,而韩国的开发方却对游戏的安全漏洞毫无对策。
  外挂的流行使得网易在精灵上的运营出现危机,并且无法解决,外挂大量出现,网易只能花费大量的人工成本来解决和处理,从而导致游戏收费模式的失败。

标题基于SpringBoot+Vue的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方法与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学生交流互助平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需求及其重要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外在学生交流互助平台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实践应用。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述本研究采用的方法论、技术路线及预期的创新成果。第2章相关理论阐述SpringBoot与Vue框架的理论基础及在学生交流互助平台中的应用。2.1SpringBoot框架概述介绍SpringBoot框架的核心思想、特点及优势。2.2Vue框架概述阐述Vue框架的基本原理、组件化开发思想及与前端的交互机制。2.3SpringBoot与Vue的整合应用探讨SpringBoot与Vue在学生交流互助平台中的整合方式及优势。第3章平台需求分析深入分析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及用户体验要求。3.1功能需求分析详细阐述平台的各项功能需求,如用户管理、信息交流、互助学习等。3.2非功能需求分析对平台的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等非功能需求进行分析。3.3用户体验要求从用户角度出发,提出平台在易用性、美观性等方面的要求。第4章平台设计与实现具体描述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实现及前后端交互细节。4.1平台架构设计给出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包括前后端分离、微服务架构等思想的应用。4.2功能模块实现详细阐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如用户登录注册、信息发布与查看、在线交流等。4.3前后端交互细节介绍前后端数据交互的方式、接口设计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第5章平台测试与优化对平台进行全面的测试,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同时进行优化以提高性能。5.1测试环境与方案介绍测试环境的搭建及所采用的测试方案,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5.2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优化的卷积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BiLSTM)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多变量多步时间序列预测项目。该项目旨在解决传统时序预测方法难以捕捉非线性、复杂时序依赖关系的问题,通过融合CNN的空间特征提取、BiLSTM的时序建模能力及注意力机制的动态权重调节能力,实现对多变量多步时间序列的精准预测。项目不仅涵盖了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与训练、性能评估,还包括了GUI界面的设计与实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的部署、应用领域及其未来改进方向。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特别是对深度学习、时间序列预测及优化算法有一定了解的研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智能电网负荷预测、金融市场多资产价格预测、环境气象多参数预报、智能制造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维护、交通流量预测与智慧交通管理、医疗健康多指标预测等领域;②提升多变量多步时间序列预测精度,优化资源调度和风险管控;③实现自动化超参数优化,降低人工调参成本,提高模型训练效率;④增强模型对复杂时序数据特征的学习能力,促进智能决策支持应用。 阅读建议:此资源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和模型架构解析,还深入探讨了模型优化和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理论与实践,逐步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细节,并尝试在自己的项目中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同时,注意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合理设置模型参数与网络结构,控制多步预测误差传播,防范过拟合,规划计算资源与训练时间,关注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以及持续更新与迭代模型,以适应数据分布的变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