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类是定义在另一个类中的类。为什么需要使用内部类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 内部类方法可以访问该类定义所在的作用域中的数据,包括私有的数据。
- 内部类可以对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隐藏起来。
- 当想要定义一个回调函数且不想编写大量代码时,使用匿名内部类比较便捷。
内部类的特殊语法规则: 使用外部类引用的表达式为OuterClass.this,在外部类的作用域之外,可以这样引用内部类:OuterClass.InnerClass。需要说明的是内部类中声明的所有静态域都必须是final的,内部类不能有static方法。以下是代码示例:
package com.hadoop.ncdc.test;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OuterClass {
private String a;
public void get() {
System.out.println("这是外部类方法!");
System.out.println(a);
}
private void set(String a) {
this.a = a;
}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这里创建了一个外部类对象
OuterClass out = new OuterClass();
//创建内部类的语法格式,内部类有一个外部类的引用(在编译器中会把它翻译成OuterClass$InnerClass)
OuterClass.InnerClass in = out.new InnerClass("");
in.say();
//获得外围类的信息
System.out.println(in.getClass().getEnclosingClass());
Constructor[] con = in.getClass().getConstructors();
for (int i = 0; i < con.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con[i]);
}
}
public class InnerClass {
public void say() {
System.out.println("这是内部类方法!");
// 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的私有域
OuterClass.this.set("bbb");
// 内部类调用外部类的方法
OuterClass.this.get();
}
public InnerClass(String a) {
}
public InnerClass(int a) {
}
}
}
运行后的输出为:
这是内部类方法!
这是外部类方法!
bbb
public com.hadoop.ncdc.test.OuterClass$InnerClass(com.hadoop.ncdc.test.OuterClass,java.lang.String)
public com.hadoop.ncdc.test.OuterClass$InnerClass(com.hadoop.ncdc.test.OuterClass,int)
有时只创建这个类的一个对象,就不必命名了,这种类被称为匿名内部类。语法为:
new SuperType(construction parameters)
{
innner class methods and data;
}
new InterfaceType()
{
methods and data;
}
它的含义是:创建一个实现SuperType的类的对象或者是一个实现InterfaceType接口的类的对象。由于构造器的名字必须与类名相同,而匿名类没有类名,所以匿名类不能有构造器。取而代之的是,将构造器参数传递给超类(superclass)构造器。习惯做法是用匿名内部类实现事件监听器和其他回调。或者最好使用lambda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