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检索增强生成)详细介绍
1. 什么是RAG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结合了信息检索和文本生成的AI技术范式,旨在提高大型语言模型(LLM)输出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它通过在生成回答之前,先从外部知识库检索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与用户的查询一起提供给语言模型,使模型能够基于更丰富、更准确的上下文生成回答。
简单来说,RAG = 检索技术 + LLM提示工程。
2. RAG的工作原理
RAG的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2.1 基本工作流程
- 用户提问:用户向系统提出问题或查询
- 检索相关信息:系统从预先准备的知识库中检索与用户问题最相关的信息
- 增强提示:将检索到的信息与用户的原始问题结合,构建增强的提示(prompt)
- 生成回答:将增强后的提示输入到大语言模型,生成最终回答
- 呈现结果:将生成的回答返回给用户
2.2 详细工作机制
如果没有RAG,LLM会仅根据它在训练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来回答问题,这可能导致信息过时、不准确或缺乏特定领域知识。而RAG通过引入外部知识源,使模型能够"查阅资料"后再回答问题,大大提高了回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
- 当用户提出问题时,系统首先将问题转换为向量表示
- 然后在向量数据库中搜索与该问题向量最相似的文档或信息片段
- 将这些检索到的相关信息与原始问题一起构建成增强的提示
- LLM基于这个增强的提示生成回答,既利用了检索到的外部知识,又利用了自身的语言生成能力
3. RAG的完整架构与实现流程
RAG的实现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数据准备阶段和应用阶段。
3.1 数据准备阶段(离线处理)
- 数据提取
- 数据加载:处理多种格式的数据(PDF、Word、HTML等)
- 数据处理:过滤、压缩、格式化等
- 元数据获取:提取关键信息如文件名、标题、时间等
- 文本分割
- 考虑embedding模型的token限制
- 保持语义完整性
- 常见分割方式:
- 句分割:以句子为单位,保留完整语义
- 固定长度分割:按固定token数切分,通常在头尾增加冗余以保持语义连贯
- 向量化(Embedding)
- 将文本转换为向量表示
- 常用embedding模型:
- OpenAI的text-embedding-ada-002
- ERNIE-Embedding
- M3E(开源)
- BGE(开源)
- 数据入库
- 构建索引
- 存入向量数据库(如FAISS、Chroma、Milvus、Elasticsearch等)
3.2 应用阶段(在线处理)
-
数据检索
- 相似性检索:计算查询向量与存储向量的相似度(余弦相似度、欧氏距离等)
- 全文检索:基于关键词的倒排索引检索
- 混合检索:结合多种检索方式提高召回率
-
注入Prompt
-
将检索到的相关信息与用户问题结合构建增强提示
-
提示模板设计,例如:
基于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检索到的相关信息] 问题:[用户问题]
-
-
LLM生成回答
- 将增强提示输入LLM
- LLM基于提供的上下文和自身知识生成回答
-
结果呈现
- 将生成的回答返回给用户
- 可能包含引用源或置信度评分
4. RAG的优势与应用场景
4.1 RAG的主要优势
- 提高回答准确性
- 通过引入外部知识源,减少"幻觉"(模型编造不存在的信息)
- 能够提供最新信息,克服模型训练数据截止日期的限制
- 增强专业领域能力
- 可以轻松整合专业领域知识库
- 无需针对特定领域重新训练模型
- 提高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 可以明确指出信息来源
- 用户可以验证回答的可靠性
- 保护数据安全
- 敏感数据可以保留在本地知识库中
- 避免将私有数据上传至第三方平台进行训练
- 降低成本
- 相比完全微调大模型,RAG实现成本更低
- 更新知识只需更新知识库,无需重新训练模型
4.2 典型应用场景
- 企业知识库问答系统
- 基于企业内部文档、政策、流程等构建智能问答系统
- 例如:HR政策咨询、IT支持、内部知识管理
- 客户服务与支持
- 基于产品手册、常见问题、故障排除指南等构建客服机器人
- 能够提供准确、一致的客户支持
- 法律与合规咨询
- 基于法律文本、判例、法规等构建法律咨询系统
- 协助法律专业人员快速检索相关信息
- 医疗健康咨询
- 基于医学文献、临床指南、药品说明等构建医疗咨询系统
- 辅助医疗专业人员决策或提供初步健康建议
- 教育与学习辅助
- 基于教材、学术论文、课程内容等构建学习助手
-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答疑
- 研究与开发支持
- 基于科研文献、专利、技术报告等构建研发辅助系统
- 加速创新过程和知识发现
5. RAG的局限性与挑战
尽管RAG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 检索质量依赖于知识库质量
- 如果知识库不完整或不准确,检索结果也会受影响
- 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知识库
- 上下文长度限制
- LLM的上下文窗口有限,无法处理过多检索结果
- 需要有效的信息筛选和压缩机制
- 相关性判断挑战
- 确定哪些信息与查询相关并非易事
- 可能检索到表面相关但实际无用的信息
- 多语言和跨模态支持有限
- 在非英语语言或多模态内容(图像、视频等)方面的支持可能不足
- 需要专门的多语言或多模态embedding模型
- 实时性能要求
- 检索过程可能增加系统响应时间
- 需要优化索引和检索算法以提高效率
6. RAG的高级技术与优化方向
随着技术发展,RAG也在不断演进,出现了多种高级技术和优化方向:
- 多查询扩展
- 利用LLM生成多个相关查询,覆盖问题的不同方面
- 增加召回率,获取更全面的相关信息
- 递归检索
- 对初步检索结果进行二次检索
- 逐步细化和聚焦相关信息
- 混合检索策略
- 结合语义检索和关键词检索
- 平衡召回率和精确度
- 自适应检索
- 根据问题类型和复杂度动态调整检索策略
- 优化检索效率和质量
- 知识图谱增强
- 结合知识图谱技术,提供结构化知识
- 增强推理能力和关系理解
- 检索结果重排序
- 使用更复杂的相关性评分机制
- 提高最相关信息的排序位置
7. RAG实现工具与框架
目前有多种工具和框架可用于实现RAG系统:
- LangChain
- 提供完整的RAG实现流程
- 支持多种数据源、向量数据库和LLM
- LlamaIndex
- 专注于构建和优化知识库
- 提供多种索引和查询策略
- 向量数据库
- FAISS:Facebook AI开发的高效相似性搜索库
- Chroma:专为RAG设计的向量数据库
- Milvus:开源向量数据库,支持大规模向量检索
- Elasticsearch:支持向量检索的全文搜索引擎
- Embedding模型
- OpenAI的text-embedding-ada-002
- Hugging Face的各种开源embedding模型
- BGE、M3E等专为中文优化的embedding模型
8. 总结
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通过结合信息检索和大语言模型的生成能力,有效解决了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知识局限性、幻觉问题和数据安全性等挑战。它使AI系统能够"查阅资料"后再回答问题,大大提高了回答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RAG的实现涉及数据准备和应用两个主要阶段,包括数据提取、文本分割、向量化、数据入库、检索、提示注入和生成等关键步骤。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这些环节,可以构建出高效、准确的RAG系统,为各种专业领域和应用场景提供智能问答和信息处理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RAG也在向着多查询扩展、递归检索、混合检索策略、自适应检索等方向演进,未来将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