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需要用到ndk开发,自己也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经过研究算是配置好,但是过程当中也踩一些不必要的坑。现将其记录下来,方便后来人。大家也可以查看原文博客 AndroidStudio如何配置NDK/JNI开发环境。在这里感谢博主对本文的帮助。
1.在AndroidStudio 工程中配置Ndk的路径
点菜单栏的File->ProjectStructure…->在打开的窗口中左侧选中SDKLocation->在右侧Android NDK Location中填入NDK目录所在路径,如下图所示:
2.编译生成.class文件
在工程的app/build/intermediates下就会生成classes文件夹,打开classes目录下的debug目录就会看到以你的包名命名的各级文件夹,最里边文件夹下有你的Java类对应的.class文件;
3.确定要引用本地方法的类
( 1)AndroidStudio可以根据你在java类中定义的native方法的名称来自动生成.h头文件。
比如你想在MainActivity中引用本地方法,那么你先用
static {
System.loadLibrary("myNativeLib");
}
(2)定义几个natvie方法,比如
public native String getStringFromNative();
4.使用javah命令行生成jni目录及对应的头文件
打开命令行编辑工具后,cd到工程的src/main/java目录,输入
javah -d ../jni 你的包名.引用本地方法的类的名称
javah意思是生成一个.h头文件,-d ../jni的意思是生成一个名字叫做jni的文件夹(directory),位置是在当前目录(src/main/java)的上一级目录(即src/main目录);比如我的工程下,这条命令是
javah -d ../jni com.example.lixinyu.myapplication2.MainActivity
(3)我直接用了MainActivity类做为调用JNI的Java类,你也可以写一个自己的类,之后就等吧,构建完成后就会在工程的src/main目录下生成一个jni目录,下边还包含.h头文件,如下图所示:
5、配置build.gradle文件
这里的build.gradle是指app模块下的build.gradle,不是整个工程的build.gradle文件。在模块的build.gradle的defaultConfig下加入以下idk配置:
ndk {
moduleName"myNativeLib"
ldLibs "log", "z", "m"
abiFilters "armeabi", "armeabi-v7a", "x86"
}
其中moduleName是随便写的,与将来在Java类中使用System.loadLobrary(“本地库名称”);以及生成的.so文件名称对应;
ldLibs是要用到的jni库,一般由google提供,比如上边引入的log库可以让我们在C代码中使用LogCat日志;
abiFilters指的是我们要生成哪些平台的so文件,这里生成arm平台和x86平台;
配置后的build.gradle文件如下图所示:
6、配置local.properties文件
打开工程目录下的local.properties,感觉这一步是自动配置的,或者说在你一开始在AndroidStudio中指定NDK目录时已经自动生成了。我的AndroidStudio在打开local.properties已经有了
ndk.dir=/Develop/Android/android-ndk-r13b
这一行,所以就不用配了;
7、配置gradle.properties
打开工程目录下的gradle.properties文件(注意不是build.gradle,而是gradle.properties),在文件的最后一行加入
android.useDeprecatedNdk=true
这句的作用是允许我们使用已经过时的NDK版本,不知道AndroidStudio要求使用哪个版本的NDK才不会报错,总之只要配置了这一句就可以使用比较旧的NDK版本了,我用的r13;
至此我们在AndroidStudio中就完成了NDK环境的配置,接下来就可以写Native代码了;
8、写一个.c文件测试一下是否运行正常
(1)在我们之前生成src/main/jni目录下新建一个.c文件,方法是在jni文件夹上点鼠标右键,选择New->C/C++ Source File,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c或.cpp文件的文件名就可以了,比如说mail.c,名字可以随便起;
(2)在main.c中随便写一段JNI代码,比如如下所示的一段代码:
/* DO NOT EDIT THIS FILE - it is machine generated */
include
include
ifndef LOG_TAG
define LOG_TAG”ANDROID_LAB”
define LOGE(…) android_log_print(ANDROID_LOG_ERROR,LOG_TAG,__VA_ARGS)
endif
/* Header for class lab_sodino_jnitest_MainActivity */
ifndef _Included_com_example_lixinyu_myapplication2_MainActivity
define _Included_com_example_lixinyu_myapplication2_MainActivity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Class:lab_sodino_jnitest_MainActivity
Method: getStringFromNative
Signature: ()Ljava/lang/String;
*/
JNIEXPORT jstring JNICALL Java_com_example_xxxxxxxxxx_MainActivity_getStringFromNative
(JNIEnv *env, jobject jObj){
LOGE("log string from ndk.");
return (*env)->NewStringUTF(env,"HelloFrom JNI!");
}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JNI基础就不多说了;
(3)在Java中调用:
比如我在MainActivity中加入以下代码:
package com.example.xxxxxx.myprogressbar;
在自己所调用的java类里面,加入以下代码 ,此处是MainActivity
public native String getStringFromNative();
static {
System.loadLibrary("myNativeLib");
}
至此NDK/JNI代码就算是完成了,可以再次点菜单栏的Build->Make Project编译一下工程,看看在工程目录下app/build/intermediates/ndk/debug/lib目录下是否成功生成了相应的.so文件。下一篇讲解如何在另一工程中引入so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