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11)
  • 资源 (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BUCK中的电感值---开关电源篇(4)

前一篇,BUCK电路,了解到功率电感中的电流是呈现为以开关频率为周期的伏秒平衡态。即dI * L=dV *dt1) 相同伏秒变化的情况下,电感的值如果越大,则电感上电流的变化量会越小。这个电流的变化量有个专用名称叫纹波电流。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增加开关频率,也就是t时间的变化量减小,电感不变的话,纹波电流也会随之变小。对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截取自《精通开关电源设计》第二版)。这个规律对于降低电感磁损以及输出纹波有很重要的作用。2) 那么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怎么给一个电源选择一个合适的...

2022-01-09 21:06:14 3946 2

原创 IBIS仿真---SI篇(10)

IBIS模型是一种行为级的模型,这是相对于HSPICE电路模型而言的。看过IBIS模型里面你会发现有很多电压电流(I/V曲线)查找表,而不是详细的电路节点。各个IO端口的特性曲线事先已经得到,并记录在一张表格里,因此实际仿真的时候速度相比于SPICE模型要快很多。另外一般芯片原厂都会提供IBIS模型,但是不会提供HSPICE模型,即使一些IP原厂给的HSPICE模型也是经过加密的模块形式。既然谈到SI仿真这个话题,先来总体把SI仿真分个类:1. 按信号速率上分可以分为低速信号仿真,高速信号仿真。通常

2021-09-19 22:25:27 3969 2

原创 S参数与TDR

在得到某一个无源链路的S参数之后,无论链路是一段传输线,还是一个连接器,还是一个过孔等等,或者是很多部分的组合。这时从S参数的角度关心整个链路的回损或者插损就足矣,把链路当成一个黑盒。但是如果S参数指标差的时候,比如我们经常最关心的S21,想着插损不行,第一反应也许就会去看看回损怎么样?毕竟反射如果大,插损会变不好。但是有时候,比如内部阻抗不连续点,距离s参数的端口比较远,也许反射回来的能量在途中已经消耗殆尽,都体现不到S11上面去,让人觉得S11还不错,误以为反射不大。这个时候就需要TDR来助力了解整个链

2021-09-12 22:07:34 4762 1

原创 Zin这么来的?

上文,我们提到了要判断真正的阻抗匹配,必须得到Zin的等效输入阻抗。就是下图这个Zin。这次我们就来聊这个问题。还记得上文说道传输线忽略电阻和电导的时候,是无耗传输线模型。我们研究这个Zin的时候也是需要先用无耗的模型。先看简单的,复杂的就是简单的叠加而已。并且简单的更能看清楚其中的套路。我们设d=0点的反射系数是,而d=L处的反射系数是。对于无耗传输线来说,之前的电压方程就简化成了下面这样。假设我们给一个初始条件,负载阻抗是ZL,当然传输线的特性阻...

2021-08-22 18:26:21 937

原创 理解传输线

想从频域研究SI,免不了先要理解一下传输线。电压和电流在一对传输线上传播。就如下图,假设我们的信号就是一个单一频率的正弦波,但是频率很高,导致在这个传输线上传播过程中,线上面的各个点的电压电流都是随着位置(z)和时间(t)是波动变化的。这也就使得对于这根“线”来说我们不能等同于普通的电源线那样,接上电之后,线上的任何一点电压都几乎是一样的(不考虑压降),并且不会随时间波动。世上本没有传输线,通过的信号频率高了,也就有了我们这里的传输线。对于传输线,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对其中某一个小段进行微观的研.

2021-08-20 23:56:16 487

原创 SI 从一个问题开始

估计大多数硬件工程师在工作的头几年,都读过Eric版的《信号完整性分析》这本书。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做SI。当时从学校毕业出来也没接触过SI,能在学校里面接触SI的机会应该也非常少。后来也是开始啃这本《信号完整性分析》,然后知道了始端匹配,末端端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等等。学了有一段时间之后,也总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困惑。这也是学习新事物的必然规律,开始从第一个阶段,提不出什么问题,因为都是问题,然后有问题,有困惑,去找答案,再到想明白问题,最后到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又发现很多新问题,呵呵。对于学习过一段时间S

2021-08-13 20:40:45 230

原创 PCB Gerber

一块PCB经历从开始的与板厂的叠层线宽沟通,到PCB布局,再到布线,确定好PCB是否需要使用什么特殊工艺,最后PCB设计完成之后,就需要把设计文件发给板厂,让它制作成PCB。当然我们并不是直接把PCB的设计文件,比如Allegro的.brd文件发给板厂的。而是把Gerber(光绘)文件发送到板厂,这样就可以进行PCB制作了。那么Gerber文件都有哪些东西呢?一般Gerber通常包含这么几种文件:1. 每一层的铜皮走线对应的.art文件。2. 上下表面的丝印层(Silkscreen)。3. 上下表面的阻

2021-08-07 22:18:49 3636 1

原创 PCB常用工艺

接着上节,聊了PCB的叠层,过孔,阻抗,这次稍微总结一下PCB常用工艺,不要小看一个工艺,比如像在某H公司,PCB工艺都是一个专门的部门。对于Layout工程师画的PCB,线到孔的距离有没有超过最小的距离要求啊?这个厚度的板子,用的过孔的孔径有没有太小以至于不满足加工厚径比啊?拼板拼出来板材利用率高不高啊?背钻深度有没有问题啊等等。PCB设计是Layout工程师的事情,但是画出来的PCB是不是都符合实际加工要求,那就是工艺的范畴了。真的把工艺上的规范整理出来估计整理个百页不成问题。我们就聊下刚开始设计PCB

2021-08-07 21:15:35 1530

原创 PCB阻抗控制线

也许你在第一次画PCB Layout的时候,你的师兄或者前辈过来问你:单线,差分线控多少欧姆的阻抗啊?这个时候你看着自己已经Layout布通的一个两层板PCB,一脸懵,心想:“啥?控什么阻抗?我已经连完了呀。”这个场景也许是很多刚刚开始接触PCB的人遇到过的事情。当然这里的“阻抗”其实应该纠正一下,严谨的来说应该叫特性阻抗。平时我们说着说着就默认把特性两个字给省略掉了。但是其实两个东西并不是同一个意思。特性阻抗应该是PCB里面最最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了。阻抗是什么?大家知道在电路理论里是电阻,是感抗,是容抗

2021-08-03 23:03:15 2151 1

原创 PCB上的孔

上一篇介绍了PCB板的层叠,这样我们对PCB的大致结构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PCB上的所有线路都是在层叠中的COPPER层刻蚀出来的。但是走线总是不太可能在同一层走完的。笔者目前看到的能在一层走完的,也许就是用铝基板做的LED灯板,所有线路在一层走完,全部是通电流的,不需要任何换层。而其他大部分都是需要换层继续走线的。我们在PCB上看到的无数小孔,专业一点的叫法过孔(Via),其实就是走线换层的不二法门。下图1,就是我们PCB上的比较典型的三种过孔类型,分别是通孔(Through Hole Via),盲孔(

2021-08-01 22:38:36 2362

原创 电子工程师从PCB开始

在聊PCB之前,想谈一谈PCB这个东西的技术含量。也许有的人会觉得PCB不就是把原理图上的电子元器件,根据原理图的网表提供的逻辑关系,在一块PCB上把线连通不就行了吗?我以前在大学期间,layout过一个两层板,上面有一些MCU传感器之类的器件,但是板子做出来之后,5块里面就1块板子能正常运行。当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而且硬件问题的调试难度要比软件的大,调试成本也大。毕竟硬件的问题不像软件问题那样可以放到纸面上一行一行的debug,或者打断点,硬件问题需要大量的经验去确定问题的方向,然后一般通过硬件工程师的眼

2021-07-31 22:17:40 477

信号完整性与S参数

信号完整性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S参数,本课件对于S参数初学者来说有很大帮助,从理论角度剖析S参数原理,及相关应用。

2017-09-11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