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26)
- 收藏
- 关注
原创 类器官芯片:AI加持下的“人体实验室”,能否终结动物实验时代?
肿瘤类器官(PDO)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来自癌症患者的活检或手术组织中的干细胞,能够忠实地再现其来源癌症组织的特征,对药物的敏感性呈现出良好的临床预测价值。在培养过程中,PSC来源的类器官需要根据特定谱系的发育途径,及时且有序的添加相应细胞因子,确保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区域特征,并通过特异的生物标志物或功能来鉴定识别类器官。最后在适当的区室培养所需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类器官。此外,芯片还可以嵌入多通道系统,实现多种类器官的协同培养,如将肝类器官和肠类器官连接,以研究药物代谢和毒性。
2025-03-27 17:52:00
607
原创 神经干细胞: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基石
在增殖的人源中脑腹侧神经干细胞中添加特定的调节信号因子,如Shh、FGF8、FGF2,在WNT5存在的情况下,维持生成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能力,并延长分化时间。研究人员通过双重抑制SMAD通路,实现对人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神经诱导,然后通过Shh和Wnt通路抑制剂DKK1,实现神经干细胞向外侧神经节隆起祖细胞的分化。神经干细胞(N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能够分化为多种神经细胞类型,如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使其能够在神经系统重新替代或修复受损的细胞。
2025-03-25 08:52:03
784
原创 WHO重磅更新2025-2026年流感疫苗推荐组分!除了H3N2毒株有调整外,还首次提到了这类疫苗
已上市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仅包含单一的H3N2组分,预防效果会打折扣,因此,通用型流感疫苗是重要的研发方向之一。同时,mRNA提供疫苗的效力和持久性,有望减少每年重新接种疫苗的现状,在传染病预防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是核酸疫苗开发的主要方向。如上所示,2025-2026年流感季推荐的疫苗株中甲型流感H3N2疫苗株进行了变更,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推荐疫苗株没有变化。鸡胚或细胞制备的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以及昆虫细胞中生产的重组亚单位HA疫苗,是目前用于接种的三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策略。
2025-03-14 16:12:06
848
原创 类器官培养总是不成功,活学活用经典培养方案WENR是关键!
spondin是Wnt信号通路的激活剂,通过与Frizzled和LRP5/6受体结合,增强Wnt信号在多种组织中的表达,促进干细胞增殖与类器官结构形成。在类器官培养中,Noggin常与Wnt-3a和R-Spondins一起使用,以平衡BMP和Wnt信号通路,促进类器官的生长和分化。因此,Noggin在类器官培养中不仅促进增殖,还精细调控细胞的分化。接下来,我们将会结合类器官经典培养方案WENR(Wnt3a、EGF、Noggin、R-Spondins),解析“四大护法”如何各显神通,助你攻克类器官培养难关!
2025-03-14 16:08:51
725
原创 从正常组织到肿瘤,类器官研究解决方案更新升级
以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类器官为例,在特定的3D培养环境中,通过添加诱导定向分化的细胞因子及小分子抑制剂,多能干细胞模拟胚胎发育,定向分化为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再通过添加相应的细胞因子和抑制剂进行增殖,逐步形成特定的类器官。义翘神州作为一家专注于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提供生物试剂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推出更新升级的类器官研究解决方案,涵盖多种生理和病理类器官模型,涉及类器官培养、分化、分析和鉴定所需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小分子化合物及抗体等产品,全力支持您的类器官培养与鉴定需求。
2025-03-11 09:20:00
604
原创 JAK-STAT信号通路全面梳理:成员、调控机制、靶向治疗……
目前已证实,JAK-STAT通路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跨膜信号转导,负责将细胞外的化学信号转入细胞内部,进而传递到细胞核内,完成调控基因转录水平的目的。如前文所述,大多数细胞因子参与了JAK-STAT信号通路,因此靶向特定细胞因子或其受体,阻断其与JAK-STAT通路的相互作用,抑制相关信号传导,已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干预措施。如SHP-1可与IFN-α受体结合,SHP-2负调节IFN对STAT过度激活的细胞毒性作用,促进细胞生长,但其在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具体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2025-03-11 09:16:18
1369
原创 细胞因子助力肿瘤类器官培养,解锁精准医学研究新篇章
肿瘤类器官被寄予厚望。比如在基础研究中,作为肿瘤微环境的“还原大师”,有望揭秘肿瘤的生长“密码”,找到肿瘤耐药的突破口或者肿瘤转移的答案。肿瘤类器官就像“迷你肿瘤”,在实验室重现肿瘤的生长特性,模拟肿瘤的结构、功能和微环境。与传统细胞模型相比,肿瘤类器官更接近肿瘤组织的真实状态,保留其异质性和遗传特征,在癌症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存在Wnt通路的激活突变,相关类器官培养基中无需再添加R-Spondin和Wnt-3a,同样具有EGF通路突变的肿瘤类器官在培养时也无需添加EGF。
2025-03-11 09:10:04
681
原创 一文读懂间充质干细胞(MSCs)?难!看完这篇让你超越99%的人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旁分泌,使其如同身体中的“分布式发电站”,持续表达、合成、分泌各种人体所必需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调节因子等,发挥干细胞的积极功能,刺激或激活人体组织修复和再生功能,消除炎症等。因此,MSCs主要有免疫调控、抗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支持干/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抗炎症、趋化作用等功能。义翘神州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细胞因子,具有高纯度、低内毒素、高活性、高批间一致性、高稳定性的显著优势,其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能达到卓越的品质标准,因而赢得了众多客户的充分肯定。
2025-03-04 09:21:14
508
原创 肿瘤类器官2.0:类器官-免疫细胞共培养,开启肿瘤免疫新时代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肿瘤微环境因人而异,如何重现肿瘤生物学特征和免疫治疗效果,忠实反馈患者特异性免疫微环境是构建实验模型面临的挑战。常规2D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的类器官模型难以预测部分药物的治疗反应。因此通过肿瘤类器官-免疫细胞共培养构建模型,能够改善免疫治疗中的患者筛选、靶点识别及耐药机制的界定。
2025-02-26 08:58:44
1013
原创 mRNA免疫制备抗体:新技术总是在不经意间走进生活
外源mRNA在体内表达蛋白的概念由来已久,其可行性可以追溯到1990年。然而直到mRNA疫苗的获批以及诺奖的加持,才将该领域推向新的高度,促使科研团队或公司积极探索mRNA在其它方面的应用,以期取得更大的突破。用mRNA免疫制备抗体是近年的一项重要创新,得益于mRNA技术和单克隆技术的双向发展。这一技术平台的建立标志着抗体研究迈向下一个“新时代”,为药物开发提供更高效、更灵活的解决方案。mRNA-LNP免疫方式,具有高表达率、强免疫应答、动物免疫周期短等优势。mRNA-LNP直接在宿主细胞内表达抗原,无需体
2025-02-25 13:45:07
620
原创 聚焦Tau蛋白修饰:揭开神经退行性疾病热门靶点的神秘面纱
如GSK-3β和CDK5介导的Ser202、Thr231位点的磷酸化,促进Tau聚集、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形成和突出损伤,但p38 MAPK介导的Thr205位点的磷酸化能防止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早期AD细胞死亡、神经元回路畸变和记忆缺陷。氨基末端、中间结构域、微管结合区、错误折叠的Tau、p-Tau202、p-Tau231、p-Tau396/404、p-Tau409、p-Tau413、p-Tau422和寡聚Tau蛋白等可能是Tau抗原表位的有效靶点。乙酰化抑制剂调节Tau蛋白的活性和稳定性。
2025-02-25 13:24:27
859
原创 蛋白结构:解锁病毒疫苗研发的密码
Crank等人于2019年在Science发表文章,在F蛋白的C末端引入S155C和S290C两个点突变,使其之间形成二硫键,并且F蛋白构象上的空腔得到填充,增加了蛋白的稳定性。HA的顶部容易发生抗原漂移,而不同亚型见HA的茎部高度保守,因此删去顶部区域的HA能够产生广泛的免疫反应,常被用于通用流感疫苗开发。比如在流感疫苗设计中,主要针对病毒的三种表面蛋白: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2(M2),利用结构疫苗学进行抗原设计,以得到稳定、高效且具有跨亚型保护作用的重组抗原。
2025-02-06 09:25:07
394
原创 不止抗炎减肥,AMPK的功能还有“一箩筐”(源自3篇Nature子刊综述)
SignalChem Biotech(义翘神州全资子公司)专注于高活性酶蛋白和检测方法开发,拥有20多年的专业经验,已成功开发1500多种酶类产品,其中AMPK蛋白产品种类齐全,活性高,全方位助力AMPK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研究发现AMPK活性调节存在多种分子机制和生理调节,因此,AMPK调节多种代谢和生理过程,不止调节肥胖、炎症,还参与衰老进程、调节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AMPK激活的作用是重新调节代谢,减少合成代谢过程(减少ATP消耗),增加分解代谢(增加ATP产生),以恢复更有利的能量平衡。
2025-02-06 09:14:08
660
原创 RNA编辑打了一场翻身仗,走出CPISPR的阴影甚至将其超越
,认为RNA编辑具有可逆性和灵活性,是更安全、更精准的基因治疗技术。A-to-I编辑能够修复G到A的突变,通过精确地编辑特定的单个碱基,修正错误的遗传信息,恢复正常的蛋白质表达。在ADAR介导的RNA编辑方面,有Wave、ProQR、博雅辑因等公司,倾向于使用裸寡核苷酸作为向导RNA,并采用了不同的骨架修饰方式如硫代磷酸酯(PS)和磷酸基胍(PN)进行差异化布局。但生不逢时,当他们的突破研究发布时,CRISPR-Cas9技术正发展强劲,几乎吸引了基因编辑的所有注意力,RNA编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025-01-23 14:50:38
636
原创 高分综述:探讨含小胶质细胞脑类器官(MC-HBOs)模型的构建及未来
精细调节IFN-γ和IL-10的比例和作用时间能够获得满足不同研究目的和状态的脑类器官,如模拟神经炎症的类器官中可先添加IFN-γ后添加IL-10,实现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后控制炎症反应的目的。随着脑类器官的不断发育,细胞因子持续调控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迁移,构建出复杂、真实的神经网络。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因子,同时添加适量的CSF1、IL-34等促进小胶质细胞分化的因子。没有小胶质细胞的参与,脑类器官无法精准模拟真实大脑,难以触及大脑发育、神经疾病的核心机制。
2025-01-21 09:10:45
457
原创 通过ICOS和4-1BB提高CAR-T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含有ICOS的CAR重定向T细胞导致肿瘤特异性产生IL-17的效应细胞持久性加强,并保持TH17细胞的核心分子特征,增加IL-17A产量,减少IL-2分泌。4-1BB是在免疫系统的多种细胞上表达的共刺激受体,在活化的CD4+和CD8+ T细胞上表达,4-1BBL或激活型4-1BB单抗激活4-1BB可刺激T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含有4-1BB的CAR重定向加强了CD8+T细胞的持久性,提高抗肿瘤活性,4-1BB可能通过改善CAR-T细胞衰竭的内部紧张性信号传导而延长存活时间。
2025-01-14 11:18:13
697
原创 CD16:架起CAR-NK疗法与NK细胞毒性作用之间的桥梁
双特异性或三特异性抗体由scFv通过连接序列组成,一个单链抗体靶向CD16a,其它的靶向肿瘤抗原,使NK细胞重新定位到肿瘤细胞,增强针对靶细胞的ADCC作用。已有临床试验证实通过输注细胞因子诱导记忆样NK细胞,比传统NK细胞表达更多的IFN-γ,对白血病细胞和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母细胞显示出优越的细胞毒性。CAR-NK通过基因工程修饰使其表达CAR,将识别靶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与激活免疫细胞所需的信号分子链接,突破抑制性受体的限制,激活NK细胞,增强NK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2025-01-10 09:17:05
850
原创 VLP形式的跨膜蛋白在CAR-T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BCMA抗原丢失导致的肿瘤复发模型中,靶向GPRC5D的CAR-T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Claudin 18.2作为一个高度特异性的细胞表面分子,在正常胃组织中仅表达于已分化的上皮细胞,但在原发性胃癌、转移性胃癌、胰腺癌、食管癌、卵巢癌、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例如50%-80%的胃癌患者中存在Claudin 18.2的表达。膜蛋白是与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结合的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类的许多疾病与膜蛋白功能异常有关,据统计目前50%的小分子药物的受体为膜蛋白,所以膜蛋白是重要的药物靶点。
2025-01-09 09:08:28
740
原创 Cancer Cell(IF>38)| BATF敲除可提高CAR-T细胞抗肿瘤活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BATF在不同的CAR-T细胞耗竭情况下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随着耗竭程度的加深(效靶比的降低或者肿瘤刺激轮次的增加),BATF对CAR-T细胞功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为了更好的研究T细胞耗竭过程和机制,研究团队通过降低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比例(E:T)并延长共培养,在体外获得具有典型耗竭特征的人原代CAR-T细胞耗竭模型。因此,敲除BATF在提高CAR-T细胞抵抗耗竭能力的同时使得CAR-T细胞产生更多的中央记忆细胞亚群,进而提高了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效果。
2025-01-08 10:00:51
847
原创 Nature子刊:下一代靶向蛋白质降解的创新研究
异双功能降解剂(如PROTAC)具有“哑铃”结构,一端招募E3连接酶,另一端与靶蛋白结合,但是分子较大,难以给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已在乳腺癌中得到验证,通过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招募E3连接酶,实现雌激素受体(ER)的降解。如利用肿瘤中过表达的HSP90分子伴侣介导的蛋白降解物(CHAMPs),或针对特定组织/肿瘤的E3连接酶,可以增加对癌细胞的靶向性,并减少对组织的影响。通过创新研究,比如扩展E3连接酶种类,发现更多合适的靶点,以最大限度地提高TPD药物的研发效率和质量。
2024-12-13 09:13:12
966
原创 泛素酶:泛素化研究的基石,PROTAC开发的核心
E1泛素激活酶催化泛素并通过巯酯键结合在一起,随后E2泛素结合酶通过巯基置换,取代E1,将泛素结合到E2上。E1进化上保守,属于ATP依赖酶,通过与泛素C端形成高能硫脂键而激活泛素。在结构上E1可以被分为4个功能区:腺苷化结构区(催化ATP与泛素形成泛素腺苷酸中间体)、半胱氨酸催化区(催化泛素和半胱氨酸形成巯酯键)、4HB(维持E1结构)、泛素折叠区(招募特异性的E2蛋白)。,在结构上具有UBC结构域,还有3个loop环,loop1和loop2是E3酶的结合区,loop3含有半胱氨酸,是泛素结合区。
2024-12-13 09:06:38
1098
原创 细胞外囊泡mRNA递送系统:持续产生天然胶原蛋白,延缓皮肤衰老
本研究证明了装载COL1A1 mRNA的细胞外囊泡新型递送系统,可诱导胶原蛋白移植物的形成,减少光老化皮肤小鼠中胶原蛋白耗尽所导致的皱纹形成,用于蛋白质替代治疗,开发了用于递送COL1A1 mRNA的微针阵列,使EV均匀分布组织中且保持膜完整。将COL1A1的 mRNA装载到从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中产生的外囊泡EV上,用其刺激成纤维细胞,结果发现EV分泌的COL1A1 mRNA是非转染细胞的3000倍,且24小时持续分泌。属于体内生物分子和核酸运输的天然的递送系统,具有成为治疗药物载体的巨大潜力。
2024-12-12 09:34:40
839
原创 重组过敏原蛋白:新一代过敏原检测核心试剂
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免疫印迹、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荧光等体外检测方法的广泛应用,已有多种体外检测技术获得应用。目前,在过敏原检测方法中使用的核心原料有天然过敏原提取物、天然纯化的过敏原组分以及重组表达的过敏原组分。体内检测实验是目前过敏原检测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检测种类受限、测试前需停药、且存在强烈致敏的风险,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天然纯化的过敏原对粗提物中的有效过敏原组分进行纯化,但由于受限于原材料的属性,不易放大,存在较大批间差异,并可能含有其他过敏原组分,正逐渐被重组过敏原替代。
2024-12-12 09:29:56
642
原创 Cell:揭示病毒感染后B细胞克隆替换是长效生发中心维持的机制
采用高亲和力转基因B细胞或预载抗原的B细胞的过继转移实验表明,表达高亲和力受体的幼稚B细胞可以加入正在进行的GC反应。通过对流感感染的野生型小鼠与B细胞受体(BCR)特异性受限或无特异性的小鼠进行共生连接,发现野生型感染流感的小鼠的淋巴结GC几乎没有入侵B细胞,同时Tfh细胞是由共生衍生的,表明流感诱导LLGCs的侵袭依赖于BCR序列,而非B细胞的随机募集。在LLGC中,具有病毒特异性的原始B细胞克隆被无特异性的新的B细胞克隆逐步替换,但仍含有稀有的高突变原始B细胞克隆,是记忆B细胞的重要来源。
2024-12-11 09:39:29
900
原创 iPSC研究进展及分化相关细胞因子简述
iPSC可以在体外无限培养,分化为淋巴细胞并生成主细胞系,为T细胞、NK细胞等细胞疗法提供了可再生的、稳定的细胞来源,与此同时,iPSC在体外易于接受基因工程改造,有潜力接受多轮的基因工程优化步骤,改造潜力更高,可以实现控制细胞分化过程,增强细胞疗法的持久性。目前,iPSC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可用于自体或异体 T细胞或NK细胞疗法,也可分化成其它功能性细胞,如心肌细胞、胰岛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干细胞或神经元等,因此iPSC衍生的细胞疗法主要为免疫细胞疗法与干细胞再生疗法。iPSC的广泛应用是基于分化能力。
2024-12-11 09:24:28
1471
原创 IGFBP:病理性疾病和癌症生物标志物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IGF-2是胰岛素超家族的生长促进肽成员,与胰岛素共享一个复杂的异构体受体和相关信号分子系统,包括1型IGF受体(IGF1R)、胰岛素受体异构体及其各种混合体。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具有提前预警的独特优势,标记与机体生理或病理相关的指标,从分子、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具有广泛应用,如疾病诊断、判断疾病分期或药物评价。但是IGF-IGFBP复合物调节复杂的、多层次的细胞信号级联,诱导细胞适应,促进正常人类生理和许多类型癌症的生存、增殖和侵袭。转运循环中90%的IGF。
2024-12-10 09:13:34
1112
原创 标签抗体:助您轻松抓住“心仪蛋白”并对其进行深入了解
因此DYKDDDDK抗体也被广泛应用,如检测带有DYKDDDDK标签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定位,以及纯化、定性检测标签蛋白。His标签一般由6个组氨酸组成,是专门为重组蛋白纯化而设计,是目前靶蛋白纯化的首选。这些标签抗体的制备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质控措施,并且充分验证了它们的各种应用,例如 ELISA、蛋白印迹(WB)、流式细胞术 (FCM)、免疫沉淀(IP)和免疫荧光(IF)。蛋白标签应运而生,增加靶蛋白的化学或物理属性,如光敏性、亲和性等,使靶蛋白更容易被分离纯化、检测定位,免疫分析更加便利和通用。
2024-12-10 08:59:53
902
原创 Science:抑制PDK4激酶可逆转衰老,促进肝再生
SignalChem Biotech(义翘神州全资子公司)是全球激酶蛋白重要供应商,专注于研究、开发和生产高质量酶类蛋白产品,包括激酶、磷酸酶、泛素酶和表观遗传酶,并提供定制服务,涵盖酶蛋白开发、化合物筛选、检测方法开发。在缺失MDM2基因的小鼠衰老模型中,p53在肝细胞积累,造成衰老关键标志物p21上调,肝脏开始出现衰老特征,并且这些标志物会扩展到肾脏、大脑和肺部,表面衰老细胞在多个器官间扩散。总之,衰老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生理变化的过程,能够通过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影响远离衰老的其它组织和器官。
2024-12-06 09:24:27
1315
原创 文献解读 | Cell文章:厦门大学研究团队揭示唐氏综合征认知损伤新机制!
B2M的结构和功能是高度保守的,在脊椎动物中作为MHC I和类MHC I分子的关键组分,B2M在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尾静脉注射抗体中和唐氏小鼠血中游离的B2M,显著改善了唐氏小鼠的突触和认知功能,证实了外周的B2M参与调控唐氏认知损伤。B2M在大脑中的功能是否也依赖于MHC-I呢?研究团队在MHC-I缺陷的小鼠和T细胞受体缺陷的小鼠上进一步验证,发现B2M同样可以损伤这两种小鼠的突触功能,说明B2M对突触和认知功能的损伤不依赖于MHC-I和TCR。
2024-12-05 10:15:08
641
原创 Immunity(IF>43):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抑制单胺合成,促进抑郁症状
环境压力与抑郁症的发展有关,促进压力源的产生,如IL-6、TNF-α、IFN-α、IL-2等细胞因子,以及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糖皮质激素(GC)等调节激素。本研究发现在LC中,与5-HT、DA和NE生物合成有关的酶,酪氨酸羟化酶(TH)的活性和浓度有所增加,而DBH和DDC在LC或背核(DR)中活性下降,表达量没有变化。对93份人血清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LBP的表达与炎症因子的浓度(IL-6和TNF-α)呈正相关,与5-HT、DA和NE浓度和DBH的活性呈负相关。
2024-12-04 13:26:23
554
原创 多特异性抗体免疫原性风险评估
CQA风险因素也与多特异性抗体相关,如蛋白质聚集体、翻译后修饰、宿主细胞和工艺相关杂质(如HCP、HCD、内毒素、色谱树脂、污染物和降解物等)、制剂赋形剂和容器封闭等。多特异性疗法采用多种蛋白质工程技术,以非天然方式将特定的结构域汇集在一起,以便同时进行多靶点识别,例如knobs-in-holes、CrossMAb、Triomab、SEED、CODV、DART®、TRIDENT、BiTE®、BiKE、TriKE、MATCH、nanobody、diabody、diabody-Ig等。单抗药物和蛋白类药物。
2024-12-04 13:20:16
604
原创 膜蛋白研究正当时,CLDN18.2靶点是“明星”
CLDN18.2是一种高选择性的生物标志物,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有限,常在胃癌/胃食管结合部(GC/GEJ)癌、乳腺癌、结肠癌、肝癌、头颈癌、支气管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异常表达。但目前尚无Claudin 18.2靶点药物上市,处于临床阶段的有41款,其中达到临床3期的仅有1款。近年来全球药物研发突飞猛进,既有“老而弥坚”的靶点,也有新发现的靶点,但是膜蛋白相关的靶点依然是热门,比如EGFR、VEGFR、HER2、LAG3、GPC3、TIGIT、BCMA、CLDN 18.2等等。
2024-12-03 13:22:15
1046
原创 Cancer Cell新文章:食管癌发展过程中细胞类型转化的分子机制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吴晨及林东昕研究团队在Cancer Cell(IF=38)在线发表题为“Epithelial cells activate fibroblasts to promote esophageal cancer development”的文章,对上皮细胞激活成纤维细胞促进食管癌的发展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病变进展过程中,由于转录因子KLF4的抑制,上皮细胞中ANXA1的表达逐渐而显著地丧失。研究发现ANXA1是成纤维细胞FPR2的配体,维持成纤维细胞的稳态。
2024-12-03 13:15:27
911
原创 这种病致死率几乎100%,疫苗接种是关键
胚胎疫苗、组织培养疫苗、细胞培养疫苗、改良活疫苗、灭活疫苗和佐剂疫苗相继诞生,随着重组技术和反向遗传学的发展,重组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转基因疫苗、核酸疫苗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制中。传统狂犬病疫苗存在生产工艺复杂、需多次接种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等问题,疫苗厂家将目光转向新型狂犬病疫苗的研发,如mRNA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减毒疫苗等。这意味着,大家不用再纠结小时候被狗咬伤的事情了,十几年后还没有发病的概率极小。,短的不到一周,长则一年,取决于狂犬病毒的侵入位置和病毒载量等因素。
2024-11-29 08:49:31
1064
原创 Nature重磅:乳腺癌治疗新策略,选择性抑制致癌激酶AKT1,减少副作用
随着对疾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新的实验结果或结论可能会修改或推翻文中的描述,还请大家理解。,而AKT作为其中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在细胞生长、增殖和新血管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AKT抑制剂高血糖的副作用归因于AKT2被抑制,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选择抑制AKT1而对AKT2影响较小的药物。深入研究AKT激酶信号机制、探索AKT激酶新的调节因子、开发更有效的AKT激酶抑制剂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在荷瘤小鼠中,化合物4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阻止肿瘤生长。,男性仅占1%,名副其实的女性健康“第一杀手”,且全球发病率在上升。
2024-11-29 08:42:22
785
原创 实体瘤治疗时代的CAR-T遇到的挑战和新的治疗进展
总之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主要挑战包括识别真正特异的肿瘤抗原作为靶点,克服肿瘤抗原逃逸,改善CAR-T细胞在肿瘤部位的追踪、渗透和扩展,以及它们在恶劣的肿瘤微环境中的持久性和功能。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提高CAR-T细胞在实体瘤中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制定各种策略,如优化CAR构建体或确定创新的治疗组合策略,从而提高CAR-T细胞治疗的特异性、渗透性和有效性,并调节抑制性条件。IL-13Rα2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高表达,在正常脑细胞中很少表达,使其成为GBM癌症CAR-T细胞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4-11-28 09:27:05
1322
原创 IRF5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新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方法删除含有rs4728142的增强子片段,评估了rs4728142区域的调控功能和靶基因。IRF5在SLE患者中异常表达和激活,并通过诱导I型干扰素、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调节自身抗体的产生进而影响多种致病途径,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rs4728142不同等位基因与ZBTB3的结合亲和力不同,从而调控IRF5的表达,参与调控SLE。综上,目前SLE的治疗仍无突破性的方法,以IRF5位点的增强子变异入手填补了遗传变异在SLE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空白。
2024-11-28 09:21:59
591
原创 头颈部癌的新兴生物标志物:Osteonectin、S100A9、FGFR1等
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分类,包含参与上皮-间质转化、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的多种基因,以及在干细胞生物学和抑制病毒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包括炎症和免疫、细胞增殖和周期控制、细胞存活、缺氧及其他。如必须确定合适的靶点,设定一个相关的、可重复的生物标志物截止值来指导后续的临床测量和验证也可能是一个困难障碍。在癌症治疗领域,生物标记物在临床应用中至少有4个关键作用,如辅助癌症的诊断、预后检测、帮助患者选择特定治疗以及决定药物的剂量。肿瘤标记物被定义为一种可测量的分子因素,表示肿瘤的存在,并在宿主中定量。
2024-11-27 09:03:17
1030
原创 高分文献:可变剪接调控骨髓基质细胞的衰老
BMSCs老化的特征是成骨分化倾向减弱,成脂分化倾向增强,研究人员发现YBX1的RNA和蛋白水平在成骨诱导过程中上调,而在成脂诱导过程中下调,并且YBX1在年龄越大的小鼠中表达水平越低,当特异性敲除BMSCs中的YBX1后,加速了骨质流失和骨髓脂肪积累,而相反的在BMSCs中过表达YBX1可减轻老年小鼠的脂肪积累并促进骨形成,表明YBX1在BMSCs衰老和分化的调控中发挥作用。FBXO33可以结合并介导YBX1的泛素化,导致YBX1降解,促进BMSCs的衰老和分化,促进骨丢失。
2024-11-27 08:59:23
980
原创 TREM2:AD和癌症治疗的新希望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常见的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之一是大脑中Aβ(病理性β-淀粉样蛋白)异常聚集,形成毒性斑块。最近的研究已经确定TREM2是AD的一个危险因素。
2024-11-26 14:08:04
660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