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新回顾了一下关于UNIX/LINUX下的信号的知识,打算把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
一、信号的分类。
1、不可靠和可靠。不可靠指的是信号值为0-31的信号;可靠信号指的值是32-63的信号。
不可靠信号导致的问题:
(1)、信号丢失。典型的情境是:如果此信号在未决队列里或者是在阻塞队列里,内核将不会重新发送此信号。
(2)、信号错误处理。典型的情境是:如果你想使用signal或者signation,在程序里使用自定义函数处理信号,将有可能导致在处理函数里无法注册下一个此类信号的自定义处理。
如:伪码如下
第一步:signal(signo,&handler_fun);
第二步:发生第1次signo
第三步:
handler_fun()
{
//假如在此又发送了一次signo(第2次signo)那么这次信号将不会被注册,所以handler_fun不会调用。
signal(signo,&handler_fun);
do sometings;
}
二、对进程产生信号。
1、软中断、程序错误、kill函数、alarm函数等。
三、与进程对信号的处理。
1、进程启动后,对此进程产生的信号(所有信号)都是默认的操作(忽略、或者终止)。
2、在进程启动后,如果对某个信号,用户想在收到此信号时,改变对此信号的处理行为,可以使用signal或者signation定义对此信号的行为:默认(忽略或者终止)、忽略或者自定义函数处理。
3、sigprocmask的作用:告诉内核不要发送在sigset结构体里的信号。当信号产生是,内核首先查看sigset里是否存在此信号,如果存在,那么将阻塞此信号,不发送给进程。
如果用户删除了sigset里的此个信号,那么内核将把阻塞的信号发送给进程。
4、当信号发送给了进程:
(1)此信号将先在进程的信号队列里排队
(2)此信号的状态是:未决状态(pending);如果是使用sigprocmask定义了阻塞,将是阻塞。
(3)如果用户定义了(使用signal或者signation)此类型信号的处理行为,那么将按此行为处理,否则使用默认方式处理。
小结:
信号的生命周期:
产生阶段----->注册到用户进程里(可靠信号每次都注册,不可靠信号如果在注册里存在将不再注册)(未决或者阻塞)----->注销未决的信号------>处理信号行为(可以使用signal或signation定义行为)
参考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ipc/part2/index1.html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ipc/part2/inde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