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ector中的erase方法与algorithm中的remove有什么区别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class T>
void print(vector<T> &a)
{
//打印容器a中的所有元素
for(vector<T>::iterator it=a.begin();it!=a.end();it++)
{
cout<<*it<<" ";
}
cout<<endl;
}
int main()
{
vector<int> array;
array.push_back(1);
array.push_back(2);
array.push_back(3);
array.push_back(3);
array.push_back(4);
array.push_back(5);
array.erase(array.begin());//调用erase删除1
print(array);
vector<int>::iterator pos;
pos=remove(array.begin(),array.end(),2)//调用remove删除2
print(array);
if((pos+1)==array.end())
{
cout<<"(pos+1)==array.end()"<<endl;
}
remove(array.begin(),array.end(),3);//调用remove删除3
print(array);
return 0;
}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erase和remove的区别:
1)vector中erase是真正删除了元素,迭代器就不能访问了;
2)而algorithm中的remove知识简单地把要remove的元素移到了容器最后面,迭代器还是可以访问到的。这是因为algorithm通过迭代器操作,不知道容器的内部结构,所以无法做到真正删除。
2.什么是auto_ptr(STL智能指针)?如何使用
std::auto_ptr其目的是促使动态内存和异常之前进行平滑的交互。auto_ptr保证当异常掷出时,分配的对象能被自动销毁,内存被自动释放。
eg: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include<memory>
using namepace std;
class Test
{
public:
Test{name=NULL;}
Test(const char* strname)//构造函数
{
name=new char[strlen(strname)+1];//分配内存
strcpy(name,strname);//拷贝字符串
}
Test& operator=(const char *namestr)//赋值函数
{
if(name!=NULL)
{
delete name;//释放原来的内存
}
name=new char[strlen(namestr)+1];//分配新字符
strcpy(name,namestr);//拷贝字符串
return *this;
}
void ShowName(){cout<<name<<endl;}//打印name
~Test() //析构函数
{
if(name!=NULL)
{
delete name;//释放name所指内存
}
name=NULL;
cout<<"delete name"<<endl;
}
private:
char *name;
};
int main()
{
auto_ptr<Test> TestPtr(new Test("Terry"));//TestPtr智能指针
TestPtr->ShowName();//使用智能指针调用ShowName()方法
*TestPtr="David";//使用智能指针改变字符串内容
TestPtr->ShowName();//使用智能指针调用ShowName()方法
int y=1;
int x=0;
y=y/x;//产生异常,TestPtr指向对象的内存仍然能得到释放
return 0;
}
auto_ptr的析构函数自动摧毁其绑定的动态分配对象。也就是说,当TestPt的析构函数执行时,它删除构造TestPt期间创建的test对象指针。
3.看代码找错——智能指针auto_ptr的使用
下面的语句有什么错误?
std::auto_ptr ptr(new char[10]);
auto_ptr后面的尖括号里面必须指定auto_ptr指针的类型,这里为char。正确的语句是:
std::auto_ptr<char> ptr(new char[10]);
4.智能指针如何实现
智能指针是用来实现指针指向的对象的共享的。其基本思想:
1)每次创建类的新对象时,初始化指针并将引用计数置为1;
2)当对象作为另一对象的副本而创建时,拷贝构造函数拷贝指针并增加与之相应的引用计数;
3)对一个对象进行赋值时,赋值操作符减少左操作数所指对象的引用计数(如果引用计数减至0,则删除对象),并增加左操作数所指对象的引用计数;
4)调用析构函数,减少引用计数(如果引用计数减至0,则删除基础对象);
5)重载“->”以及“*”操作符,使得智能指针有类似于普通指针的操作。
5.使用std::auto_ptr有什么方面的限制
1)std::auto_ptr要求一个对象只能有一个拥有者,严谨一物二主。
2)std::auto_ptr不能以传值得方式进行传递
3)其他注意事项:不支持数组;注意其release语意。Release是指释放出指针,即交出指针的所有权。auto_ptr在拷贝构造和=操作符时的特殊含义决定了它不能做为STL标准容器的成员。
6.如何理解函数对象
简单地说,函数对象就是一个重载了“()”运算符的类的对象,它可以像一个函数一样使用。
7.如何使用bind1st和bind2st
bind1st和bind2st都是函数适配器,用于将二元函数对象转换为一元函数对象。bind1st绑定的是第一个参数,而bind2st绑定的是第二个参数。
8.实现bind1st的函数配接器
标准的C++模板库有一个名为bind1st的函数配接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函数模板)。它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是二元函数对象bin_op,一个是二元函数对象的参数值value.返回一个新的一元函数对象uni_op。使用uni_op(param)等效于bin_op(value,param),即二元函数对象的第一个value被“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