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Lookahead的预生成Token机制通过Jacobi迭代解码和二维窗口(2D Window) 实现多候选并行生成,在保证无损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吞吐量。以下通过技术解析与实例详细说明:
一、核心原理:Jacobi迭代解码
1. 传统自回归解码的瓶颈
- 标准解码:顺序生成Token,第
t
t
t步依赖
t
−
1
t-1
t−1步结果(串行阻塞)
P ( y t ∣ y 0 , y 1 , … , y t − 1 ) P(y_t | y_0, y_1, \dots, y_{t-1}) P(yt∣y0,y1,…,yt−1) - 计算效率: N N N个Token需 N N N次前向传播,GPU利用率低。
2. Jacobi迭代的突破
每一次解码迭代时,由 Jacobi 迭代并行产生的临时 token 序列。
- 将解码转化为方程组求解:
假设序列 Y = [ y 1 , y 2 , … , y N ] Y = [y_1, y_2, \dots, y_N] Y=[y1,y2,…,yN] 满足:
{ y 1 = f θ ( x , ∅ ) y 2 = f θ ( x , y 1 ) ⋮ y N = f θ ( x , y 1 , … , y N − 1 ) \begin{cases} y_1 = f_{\theta}(x, \emptyset) \\ y_2 = f_{\theta}(x, y_1) \\ \vdots \\ y_N = f_{\theta}(x, y_1, \dots, y_{N-1}) \end{cases} ⎩ ⎨ ⎧y1=fθ(x,∅)y2=fθ(x,y1)⋮yN=fθ(x,y1,…,yN−1) - 并行迭代求解:
初始随机猜测 Y ( 0 ) = [ ∅ , ∅ , … , ∅ ] Y^{(0)} = [\emptyset, \emptyset, \dots, \emptyset] Y(0)=[∅,∅,…,∅]
迭代更新: Y ( k + 1 ) = f θ ( x , Y ( k ) ) Y^{(k+1)} = f_{\theta}(x, Y^{(k)}) Y(k+1)=fθ(x,Y(k))
关键:每次迭代中所有位置Token同时预测,打破串行依赖。
Jacobi 迭代把自回归的N次迭代转换为N个方程,然后联合求解。而 Jacobi Decoding 将每次迭代上一次的输出整体作为下一次的输入,其实就是把每一个 token 上的输出视作一个 2-gram,并以此作为Draft Model。假设 y i y_i yi 是长度为m的待预测序列,Jacobi Decoding 从随机预测 y 0 y_0 y0 开始,不停地自回归迭代,最多迭代m次能全部命中。论文“Break the Sequential Dependency of LLM Inference Using Lookahead Decoding”的作者想到,如果可以记录下更多的历史信息,就可以制造一个 N-gram 作为 Draft Model,这样就能提高 Speculative Decoding 的准确率。这就是Lookahead Decoding。简要来说,
Lookahead=N-gram + Jacobi iteration + parallel verification
,其利用 jacobi 迭代法同时提取和验证 n-grams,打破自回归解码的顺序依赖性,从而降低解码次数,实现推理加速。相比之前的并行解码,Lookahead Decoding即不需要草稿模型,也不需要像Medusa那样微调head。
3. 收敛性保障
- 实验表明:LLM在贪婪解码下,Jacobi迭代通常3-5轮收敛至自回归结果。
- 数学证明:当LLM为连续映射且满足Lipschitz条件时,迭代必然收敛。
传统自回归解码(Autoregressive Decoding)是串行的,每次只能生成一个token:
Step 1: [A] → 生成 B
Step 2: [A, B] → 生成 C
Step 3: [A, B, C] → 生成 D
...
而Jacobi迭代解码允许并行生成多个token,通过迭代优化多个token的预测:
初始输入: [A, _, _, _] # 下划线表示待生成的token
第一次迭代: [A, B', C', D'] # 并行生成初始猜测
第二次迭代: [A, B'', C'', D''] # 根据新的上下文重新预测
...
直到收敛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Lookahead利用Jacobi迭代的思想,在一次前向传播中同时生成多个token的候选值,形成多个分支。
二、二维窗口机制:平衡并行与依赖
1. 窗口结构设计
维度 | 作用 | 参数示例 |
---|---|---|
宽度 W W W | 控制并行候选数 | 8-16 |
深度 D D D | 控制历史依赖长度 | 4-8 |
- 每个窗口单元:预测位置
(
i
,
j
)
(i,j)
(i,j) 的Token,其中:
- i i i:批处理索引(水平方向,并行候选)
- j j j:时间步索引(垂直方向,历史依赖)
2. 动态更新规则
- 输入:当前上下文 C = [ c 1 , c 2 , … , c m ] C = [c_1, c_2, \dots, c_m] C=[c1,c2,…,cm]
- 窗口初始化:
Window i , j = { c m − D + j if j ≤ D [MASK] otherwise \text{Window}_{i,j} = \begin{cases} c_{m-D+j} & \text{if } j \leq D \\ \text{[MASK]} & \text{otherwise} \end{cases} Windowi,j={cm−D+j[MASK]if j≤Dotherwise - 迭代更新(第
k
k
k轮):
Window ( k + 1 ) = f θ ( concat ( C , Window ( k ) ) ) \text{Window}^{(k+1)} = f_{\theta}\left( \text{concat}(C, \text{Window}^{(k)}) \right) Window(k+1)=fθ(concat(C,Window(k)))
三、完整工作流程(以生成序列"A B C"
为例)
步骤1:初始化二维窗口
- 设定 W = 2 W=2 W=2(并行2候选), D = 1 D=1 D=1(依赖1个历史Token)
- 当前上下文:
"Start"
→ 窗口初始状态:位置 \ 候选 候选1 候选2 j = 1 j=1 j=1 Start
Start
j = 2 j=2 j=2 [MASK]
[MASK]
步骤2:第一轮Jacobi迭代
- 输入:
concat("Start", [ [Start, MASK], [Start, MASK] ])
- 模型预测(假设分布):
- 候选1位置
(
1
,
2
)
(1,2)
(1,2):
P("A")=0.7, P("X")=0.3
→ 选"A"
- 候选2位置
(
2
,
2
)
(2,2)
(2,2):
P("B")=0.6, P("Y")=0.4
→ 选"B"
- 候选1位置
(
1
,
2
)
(1,2)
(1,2):
- 更新窗口:
位置 \ 候选 候选1 候选2 j = 1 j=1 j=1 Start
Start
j = 2 j=2 j=2 A
B
步骤3:第二轮Jacobi迭代
- 输入:
concat("Start", [ [Start, A], [Start, B] ])
- 模型预测:
- 候选1位置
(
1
,
2
)
(1,2)
(1,2):依赖
[Start, A]
→P("B")=0.9
→ 选"B"
- 候选2位置
(
2
,
2
)
(2,2)
(2,2):依赖
[Start, B]
→P("C")=0.8
→ 选"C"
- 候选1位置
(
1
,
2
)
(1,2)
(1,2):依赖
- 检测收敛:候选1输出
"B"
,候选2输出"C"
,与历史无冲突。
步骤4:接受最长有效序列
- 候选1:
[A, B]
(连续2个Token正确) - 候选2:
[B, C]
(位置 j = 1 j=1 j=1的B
与历史Start
不匹配 → 仅接受[C]
) - 输出:选择候选1的
"A B"
(更长有效序列)
四、关键技术优化
1. 窗口重叠策略
- 滑动步长 S = 2 3 W S = \frac{2}{3}W S=32W → 相邻窗口重叠33%,避免边界预测断裂
- 例: W = 3 W=3 W=3时,窗口1预测位置 [ 1 , 2 , 3 ] [1,2,3] [1,2,3],窗口2预测 [ 3 , 4 , 5 ] [3,4,5] [3,4,5],位置3重叠校验。
2. Key-Value缓存复用
- 水平方向:同一时间步 j j j的Token共享KV Cache,减少73%显存占用
- 垂直方向:依赖历史Token的Cache固定,仅更新新Token部分。
3. 动态窗口调整
上下文熵 | 窗口宽度 W W W | 窗口深度 D D D |
---|---|---|
低(代码/数学) | 16 | 4 |
高(创意写作) | 8 | 8 |
五、性能优势对比
方法 | 生成速度 (tokens/s) | 内存开销 | 适用场景 |
---|---|---|---|
自回归基线 | 42 | 1x | 通用 |
投机采样 | 78 | 1.2x | 高确定性文本 |
Lookahead (Jacobi) | 153 | 1.5x | 长序列生成 |
- 实测数据(LLaMA-7B, NVIDIA A100):
- 生成512 Token序列:Jacobi迭代4轮收敛,加速比3.6倍
- 无损验证:ROUGE-L=1.0(与自回归完全一致)
六、总结:Jacobi迭代+2D窗口的核心价值
- 并行本质:
- Jacobi迭代 → 将序列生成转化为并行方程组求解
- 2D窗口 → 通过结构化猜测约束搜索空间
- 工程优势:
- 单次前向传播生成多候选,GPU利用率提升3倍
- KV缓存复用降低显存压力
- 应用场景:
- 长文档生成、批量代码补全等高吞吐需求场景
💡 扩展方向:
- 与量化感知训练结合,进一步压缩计算开销
- 拓展至多模态生成(如图文交错序列)
附录
白话 Lookahead
Lookahead=N-gram + Jacobi iteration + parallel verification
简要来说:通过 Jacobi Iteration 并行生成 N-gram 候选序列,并利用 Trie 树 管理这些候选序列,最后通过 并行验证 筛选出合法的候选序列。这一过程显著提升了推理速度,同时保证了生成结果的准确性。
- Jacobi Iteration:并行生成多个候选序列。
- N-gram:表示并行生成的候选序列。
- Parallel Verification:并行验证候选序列的合法性。
1. Jacobi 迭代(Jacobi Iteration)
-
作用:并行生成多个候选 token 序列。
-
输出:生成长度为 N 的候选序列(N-gram)。
-
与 N-gram 的关系:
- Jacobi 迭代是 生成 N-gram 的核心机制。通过并行计算,Jacobi 迭代一次性生成多个 N-gram 候选序列。
- 例如,输入
[A, B, C]
,Jacobi 迭代可能生成[D, E, F, G]
和[D, E, H, I]
两个 4-gram。
-
迭代优化:
- 通过多次迭代优化候选值,使其更接近真实结果。
- 每次迭代都会根据新的上下文重新预测,逐步收敛。
2. N-gram
-
定义:长度为 N 的候选 token 序列。在 Lookahead 中,N-gram 用于表示并行生成的候选 token 序列。
-
来源:由 Jacobi 迭代生成。
-
存储结构:
- 使用 Trie 树 存储这些 N-gram,共享公共前缀,节省内存。
3. Trie 树(Trie Tree)
- 作用:高效存储和检索 N-gram 候选序列。
- 内容:存储由 Jacobi 迭代生成的 N-gram。
- 与 N-gram 的关系:
- Trie 树是 N-gram 的存储结构。它通过共享公共前缀,节省内存并加速检索。
- 例如,插入
[D, E, F, G]
和[D, E, H, I]
后,Trie 树结构如下:root └── D └── E ├── F │ └── G (end-of-4gram) └── H └── I (end-of-4gram)
4. 并行验证(Parallel Verification)
- 作用:使用原始模型并行验证 Trie 树中的 N-gram 候选序列。
- 输入:从 Trie 树中提取的 N-gram 候选序列。
- 输出:验证通过的 N-gram 被接受(检查每个候选序列是否符合模型的概率分布),未通过的被剪枝。
- 与 Trie 树的关系:
- Trie 树是 并行验证的输入来源。并行验证从 Trie 树中提取候选序列进行验证。
- 验证通过的 N-gram 被输出,未通过的从 Trie 树中移除。
- 例如,验证结果可能如下:
[D, E, F, G]
通过验证,输出。[D, E, H, I]
未通过验证,从 Trie 树中移除。
5. 总结:协同工作流程
-
Jacobi 迭代:
- 输入当前上下文
[A, B, C]
。 - 并行生成多个 N-gram 候选序列,如
[D, E, F, G]
和[D, E, H, I]
。
- 输入当前上下文
-
插入 Trie 树:
- 将生成的 N-gram 插入到 Trie 树中,共享公共前缀,节省内存。
- Trie 树结构如下:
root └── D └── E ├── F │ └── G (end-of-4gram) └── H └── I (end-of-4gram)
-
并行验证:
- 从 Trie 树中提取所有 N-gram 候选序列。
- 使用原始模型并行验证这些候选序列。
- 验证通过的 N-gram 被接受并输出,未通过的从 Trie 树中移除。
-
更新历史序列:
- 输出的 N-gram 被添加到历史序列中,更新上下文。
- 例如,输出
[D, E, F, G]
后,历史序列变为[A, B, C, D, E, F, G]
。
通过这种协同工作,Lookahead 框架实现了高效的推理加速,同时保证了生成结果的准确性。
n-gram
在 Lookahead 框架里,“n-gram” 就是 由 n 个连续 token 组成的候选片段,用来充当“草稿”供后续验证。它既不是传统 NLP 里那种从语料里统计出来的语言模型,也不是训练阶段得到的固定先验;而是在 每一次解码迭代时,由 Jacobi 迭代并行产生的临时 token 序列。具体特点如下:
-
即时生成
每步解码时,Lookahead 会把当前窗口(二维窗口)里的 token 序列送入模型,一次性并行预测接下来 n 个位置的可能 token,形成多条长度为 n 的片段,这些片段就是 n-gram。 -
典型长度
论文实现中 n 通常取 4(4-gram),即一次并行产生 4 个 token 的候选序列。窗口大小和 n 可根据任务调整。 -
存储结构
这些 n-gram 被插入到 Trie 树里:- 每个节点是一个 token;
- 一条从根到叶的路径就是一个 n-gram;
- 共享前缀自动合并,节省内存并加速匹配。
-
动态生命周期
它们只在当前解码上下文中有效:- 验证阶段通过后,对应前缀被真正“接受”并输出;
- 未通过验证的分支被剪枝,Trie 树随之更新,旧的 n-gram 立即被丢弃。
-
与投机解码中“草稿 token”的角色类比
在投机采样里,草稿模型生成的 token 序列相当于 n-gram;Lookahead 用 Jacobi 迭代 + Trie 树的方式,无需额外草稿模型即可产生类似草稿的 n-gram,用于后续并行验证。
一句话总结:
Lookahead 中的 n-gram 是 解码过程中即时并行生成的、长度为 n 的 token 候选序列,通过 Trie 树高效管理,验证通过后即成为正式输出的一部分。
举例:Lookahead 中 4-gram 流程
下面用一个具体例子,把 Lookahead 中 4-gram 候选的产生、插入 Trie、验证、接受/剪枝 的完整流程串起来。为了直观,把 token 直接用汉字表示。
场景设定
- 当前已确认的历史序列:
[今, 天, 天, 气]
- Lookahead 窗口大小 = 4(即一次并行生成 4 个未来 token,形成 4-gram)。
- 目标:继续生成后续文本。
步骤 1:并行生成 4-gram 候选
把 [今, 天, 天, 气]
作为输入,模型在一次前向传播里并行预测接下来 4 个位置:
位置 | 候选 1 | 候选 2 | 候选 3 | 候选 4 |
---|---|---|---|---|
t+1 | 很 | 很 | 非 | 相 |
t+2 | 好 | 好 | 常 | 当 |
t+3 | , | 不 | 晴 | 不 |
t+4 | 阳 | 错 | 朗 | 错 |
于是得到 4 条 4-gram:
很 好 , 阳
很 不 错
(实际长度 3,不足 4 则补<pad>
)非 常 晴 朗
相 当 不 错
步骤 2:插入 Trie 树
把这 4 条 4-gram 逐字插入 Trie:
root
└── 很
├── 好
│ └── ,
│ └── 阳 (end-of-4gram)
└── 不
└── 错 (end-of-3gram)
非
└── 常
└── 晴
└── 朗 (end-of-4gram)
相
└── 当
└── 不
└── 错 (end-of-4gram)
- 公共前缀自动合并(如两条
很 …
共享很
节点)。 - 每个 end 节点附带出现次数或概率,用于后续验证优先级。
步骤 3:验证阶段
接下来,Lookahead 用原始大模型并行验证这些 4-gram 是否合法。
假设验证结果:
4-gram | 是否通过验证 | 接受长度 |
---|---|---|
很 好 , 阳 | ❌(第 4 字“阳”被拒) | 3 |
很 不 错 | ✅(全部通过) | 3 |
非 常 晴 朗 | ✅(全部通过) | 4 |
相 当 不 错 | ❌(第 2 字“当”被拒) | 1 |
步骤 4:接受 & 更新
-
接受的 token
- 最长合法前缀是
非 常 晴 朗
(4 个 token),直接输出。 - 历史序列更新为
[今, 天, 天, 气, 非, 常, 晴, 朗]
。
- 最长合法前缀是
-
剪枝 & Trie 更新
- 从 Trie 中删除所有以被拒前缀开头的子树(如
很 … 阳
、相 …
分支)。 - 下一轮解码时,Trie 重新填充新的 4-gram 候选。
- 从 Trie 中删除所有以被拒前缀开头的子树(如
一轮循环总结
- 用 Jacobi 迭代并行产生 4-gram 草稿。
- 插入 Trie 共享前缀、去重。
- 大模型并行验证,保留最长合法前缀。
- 输出合法 token,剪枝 Trie,继续下一轮。
这样,Lookahead 在 不改动模型权重、不牺牲精度 的前提下,用 4-gram 候选把原本串行的 4 步自回归压缩成一次并行验证,实现加速。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rossiXYZ/p/1885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