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大模型在企业场景走到哪了?

企业部署人工智能(AI)已从试验性项目转变为战略性行动。AI 预算逐渐常态化,模型选择日益多元化,采购流程也实现了标准化,AI 应用正系统性地落地实施。尽管产业需求和企业需求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但这种碎片化正是企业积极拥抱的方向。一些关键厂商正在脱颖而出,企业也越来越多地选择成品应用来加速落地。AI 市场的形态正逐渐接近传统软件,但其变化节奏和复杂性却与传统软件完全不同,这是 AI 独有的发展节奏。

2025年,AI大模型在企业场景的落地走到哪了?

在过去一年中,AI在企业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再仅仅是创新实验室中孤立的试验项目,也不再是技术部门热衷的“新玩具”,而是真正融入了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成为IT和经营预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是一场静悄悄却又迅猛的演进:AI模型变得更加多样化,采购流程愈发严谨。企业不再“自己造轮子”,而是开始像采购传统软件一样,有条不紊地选择、部署和评估人工智能服务。技术领导者们也变得更加成熟——他们认识到,不同模型适用于不同任务,用例碎片化是常态,而高质量的AI原生应用正在快速超越传统软件厂商。

近日,A16z发布了一份主题为《AI技术在企业场景落地》的调研报告。该报告基于与20多位企业买家的深度访谈以及100位CIO的调研,全面回顾了企业在2025年如何部署、采购、集成和规划AI。

这份报告背后反映了一个新的观点:AI不再是“是否值得尝试”的问题,而是“如何规模化落地”的现实挑战。

AI落地的现状如何?又或者说,AI在企业场景中该如何落地?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地?可以说,这份报告既是一份调查,也是一面全球企业落地AI的镜子。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份报告。

以下是报告原文(部分语句已做可读性调整):

一年前,我们总结了企业在构建与采购生成式AI(Gen AI)方面面临的16项变革。如今,形势已然大变。为此,我们重访了20多位企业买家,并调研了横跨15个行业的100位CIO,试图帮助创业者了解企业客户在2025年及未来如何使用、采购与规划AI。

尽管AI领域的变化迅猛,过去一年的市场格局演变仍然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以下是主要的四个方面:

*1**、**企业AI预算持续超标增长:AI预算不再局限于试点项目,而是已经成为企业IT和业务核心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多模型组合”的应用日益成熟:企业在选择AI模型时更加注重性能与成本的平衡。在闭源市场,OpenAI、谷歌和Anthropic成为主流选择;而在开源阵营,Meta和Mistral则备受关注**。***

**
**

*3**、**AI模型采购流程逐渐标准化:其采购流程越来越接近传统软件采购,评估更加严格,托管方式更加讲究,标准化测试也受到更多重视。与此同时,更复杂的AI工作流也在增加模型替换的成本**。***

**
**

*4**、**AI应用生态逐渐成型:标准化的AI应用正在取代定制开发,AI原生的第三方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

本报告将围绕企业在预算分配、模型选择、采购流程和应用使用四个维度的最新趋势展开,帮助创业者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客户真正关注的重点。

**一****

**预算:*****AI*** ***支出超出预期,并持续增长*****

**
**

1. AI 预算增长远超预期,且毫无放缓迹象

企业对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投入已经大幅超出去年原本就较高的预算预期,并且预计在未来一年内将继续增长,平均增幅约为75%。一位首席信息官(CIO)表示:“我2023年一整年的支出,现在一周就能用完。****”

预算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企业不断挖掘更多内部应用场景,推动员工广泛使用LLM;其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部署面向客户的AI应用,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这些场景的投入呈现出指数级增长。一家大型科技公司表示:“去年我们主要专注于利用LLM提升内部效率,今年的重点将转向面向客户的生成式AI(Gen AI),投入会大幅增加。”

img

2. AI 正式纳入核心预算,结束“试验期”

一年前,企业在LLM上的支出中约有25%来自创新专项预算;如今,这一比例已降至7%。企业普遍将AI模型和应用的费用纳入常规的IT和业务部门预算,这表明AI不再是探索性项目,而是已经成为业务运转的“基础设施”。

**
**

一位CTO指出:“我们的产品正在陆续集成AI功能,相关支出也自然水涨船高。”这意味着,AI融入主流预算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加速。

img

**二****

**模型:多模型策略成为主流,****

**三大厂商初步确立领先地位****

**
**

3. 多模型时代已成常态,“差异化”而非“同质化”成驱动力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款性能出色的大型语言模型(LLM),许多企业开始在实际生产环境中部署多种模型。虽然避免供应商绑定是企业选择多模型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更核心的驱动因素在于:不同模型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表现差异愈发明显。

**
**

在本年度的调查中,37%的企业正在使用五种及以上的模型,这一比例较去年的29%有了显著增长。

尽管在一些通用评估中,这些模型的得分可能相近,但在实际应用中,企业用户发现它们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例如,Anthropic的Claude在细粒度代码补全方面表现出色,而Gemini则更适合系统设计和架构任务。在基于文本的任务中,用户反馈Anthropic的语言流畅性和内容生成能力更强,而OpenAI的模型则在处理复杂问答任务时更具优势。

这种差异促使企业采用“多模型最佳实践”策略,既优化性能,又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我们预计,这种策略将在未来继续主导企业的模型部署路径。

**
**

img

4. 模型格局仍激烈,但三大厂商初显优势

尽管企业在实验和生产环境中不断尝试多种模型,但市场上已经逐渐形成了三个领先的AI模型供应商,具体来看:

(1)OpenAI:OpenAI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其模型组合被广泛应用,尤其是GPT-4o,是最常部署到生产环境中的模型。推理模型o3也受到了高度关注。值得注意的是,67%的OpenAI用户在生产中部署了非前沿模型,这一比例远高于谷歌(41%)和Anthropic(27%)。

(2)谷歌:谷歌在过去一年中迅速追赶,尤其在大型企业中表现突出。这主要得益于其GCP(Google Cloud Platform)客户基础和品牌信任。谷歌的Gemini 2.5不仅在上下文窗口方面表现出色,还在性价比上具有明显优势。例如,Gemini 2.5 Flash每百万Token的成本仅为0.26美元,远低于OpenAI的GPT-4.1 mini(0.70美元)。

(3)Anthropic:Anthropic在过去一年中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技术前沿型企业(如软件公司和初创企业)中受到高度青睐。其在代码相关任务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增长最快的AI编码应用背后的核心引擎。

此外,开源模型如Llama和Mistral越来越受到大型企业的青睐,主要原因是它们在数据安全、合规性和可定制性方面更具优势。此外,新玩家xAI的Grok模型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市场格局仍充满变数。

img

5. 对于中小型模型而言,闭源模型的性价比优势愈发明显

如前所述,模型成本正以每年一个数量级的速度下降。在这一趋势下,闭源模型(尤其是中小型模型)的性能/成本比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
**

目前在这一领域表现领先的是 xAI 的 Grok 3 mini 和谷歌的 Gemini 2.5 Flash。例如,一些客户表示,出于成本考量及生态系统集成便利,他们更倾向选择闭源模型。

正如一位客户坦言:“现在的定价已经非常诱人,而我们已经深度嵌入谷歌生态,从 G Suite 到数据库都在使用,他们的企业服务经验对我们来说很有价值。”另一位客户则更直白地总结道:“Gemini 很便宜。”

这反映出闭源模型在中低成本场景中正逐步赢得市场。

img

6. 随着模型能力增强,微调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随着模型智能水平和上下文窗口显著提升,企业发现,实现优异性能已不再依赖微调,而是更多依靠高效的 Prompt 工程。

某家企业观察道:“我们不再需要提取训练数据去微调模型,只要把它放进一个足够长的上下文窗口,结果几乎一样好。

这一转变带来两个重要影响:

(1)降低使用成本:Prompt 工程成本远低于微调;

(2)降低供应商绑定风险:Prompt 可轻松迁移至其他模型,而微调后的模型往往存在迁移困难和高前期投入。

不过,在某些超特定用例中,微调仍不可或缺。比如,一家流媒体公司就针对视频搜索中的查询增强,对开源模型进行了微调,以适应领域语言。

**
**

此外,若强化微调(Reinforcement Fine-tuning)等新方法在实验室外得到广泛应用,微调在未来也可能迎来新一轮增长。

总体而言,大多数企业在常规场景中对微调的 ROI 预期已经下降,且更倾向于在成本敏感型场景中选用开源模型。

**
**

img

7. 企业对“推理模型”前景乐观,正积极准备规模化部署

推理模型(Reasoning Models)能够让大语言模型更准确地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从而显著扩大 LLM 的可用场景。尽管目前多数企业仍处于测试阶段,尚未正式上线部署,但对于其潜力普遍持乐观态度。

**
**

一位高管表示:“推理模型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新型、复杂的任务场景,我预计它的使用量很快会出现大幅增长。只是目前我们还处于早期测试阶段。”

在早期使用者中,OpenAI的推理模型表现最为突出。尽管 DeepSeek 在行业中也有不少关注,但在生产部署方面,OpenAI 的优势非常明显:本次调研显示,有 23% 的企业已在生产中使用 OpenAI 的 o3 模型,而使用DeepSeek 的仅为 3%。不过,DeepSeek 在初创企业中的采用率相对更高,企业市场渗透仍较低。

随着推理能力逐步融合进企业应用主流程,其影响力有望迅速放大。

img

**三****

**采购:企业*****AI*** ***采购流程趋于成熟,*****

**正全面借鉴传统软件采购机制****

**
**

8. 模型采购流程日趋规范,成本敏感度提升

当前,企业在选择模型时已普遍采用系统性的评估框架。在我们访谈中,安全性和成本与准确性、可靠性一样,成为模型采购的核心考量。正如一位企业负责人所言:“现在大多数模型的基础能力都够用,价格反而成了更重要的因素。

此外,企业在“用例-模型”匹配上也日益专业化:

(1)对于关键场景或对性能要求高的任务,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强品牌背书的顶级模型;

(2)对于内部或低风险任务,企业更多以“成本导向”作决策。

img

9. 企业对模型厂商信任度显著提升,托管策略更加多元

过去一年,企业与模型厂商之间的信任明显提升。虽然仍有一部分企业偏好通过现有云服务关系托管模型(如通过 AWS 使用 OpenAI),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直接与模型提供方合作,或通过 Databricks 等平台托管,尤其是在模型并未由主力云厂商托管时。

**
**

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我们想第一时间用上最新最强的模型,预览版本也很关键。”相较去年“尽可能绕回主云厂商”的策略,这种直接托管趋势是一个显著转变。

img

10. 随着任务复杂性上升,模型切换成本也在快速上涨

去年,不少企业在设计AI 应用时刻意降低切换成本,希望模型“来去自如”。但随着“代理式工作流”的兴起,这一策略开始失效。

代理工作流通常涉及多步骤协作,模型之间的替换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企业在构建提示语、设计护栏、验证质量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后,更不愿意轻易更换模型。

一位 CIO 总结得非常直接:“我们所有提示都为 OpenAI 优化过了,每个 prompt 都有特定的结构和细节。要切到另一个模型,不仅要重新调教所有提示,还可能影响整个工作流的稳定性。”

img

11. 外部评估基准日渐成为“模型采购的第一道筛选”

随着模型数量激增,企业采购者也越来越依赖类似 Gartner 魔力象限那样的外部评价体系,如 LM Arena。这类评估为模型采购提供了初筛参考。

尽管企业仍高度重视内部基准测试、金标数据集和开发者反馈,但外部指标正在成为“第一道门槛”。不过,企业普遍强调:外部 benchmark 只是评估的一部分,真正决定性因素仍然来自实际试用和员工反馈。

img

*四*

*应用:**AI* *应用加速落地,*

*企业从“自建”转向“采购”*

12. 企业从“自己开发”向“购买成品”大幅转变

AI 应用生态正在迅速成熟。过去一年,企业从“自己构建”向“采购专业第三方应用”的转变非常明显。

**
**

原因主要有两个:

(1)性能与成本的动态差异使持续评估和调优成为必要,而这通常更适合由专业团队而非内部团队执行;

**
**

(2)AI 领域演进迅速,内部自研工具难以长期维护,且未必构成竞争优势,反而降低了“自建”的性价比。

**
**

例如,在客户支持场景中,超过 90% 的受访 CIO 表示正在测试第三方应用。一家上市金融科技企业曾尝试自研客户服务系统,但最终决定转向采购成熟方案。这一趋势在医疗等高风险行业尚未完全展开,因数据隐私与合规仍是首要考量。

img

img

13. “按结果计费”仍不被 CIO 广泛接受

尽管“按效果付费”被广泛讨论,但企业在实践中仍有诸多顾虑——例如结果定义模糊、归因困难、成本不可控等。多数 CIO 表示:他们更倾向于按使用量计费的方式,因为这更直观、可预测、可控。

**
**

img

img

14. **软件开发成为首个“杀手级”**AI 应用场景

虽然 AI 已在内部搜索、数据分析、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落地,但软件开发的应用爆发最为显著。这得益于三重利好:

(1)模型能力显著提升;

**
**

(2)现成工具质量极高;

**
**

(3)投资回报率直接可见,适用行业广泛。

**
**

一家高增长 SaaS 公司 CTO 表示,他们现在近 90% 的代码由 Cursor 和 Claude Code 生成——而一年前使用 GitHub Copilot 时,仅占比 10-15%。这种跃迁式采用虽仍属于前沿现象,但可能正是企业界未来的风向标。

img

15. Prosumer 市场(生产者消费者融合)拉动应用早期增长

强消费品牌带动企业采购决策的现象再次上演。

**
**

ChatGPT 是典型案例:许多 CIO 表示购买企业版 ChatGPT 是因为“员工用得惯、喜欢、信得过”。从生产者市场向企业端的自然延伸,加速了新一代 AI 应用的增长。

img

16. AI 原生应用的速度与质量正在超越传统巨头

虽然传统厂商拥有渠道优势和品牌信任,但在产品质量与迭代速度上,AI 原生公司已开始超越。例如在编码工具领域,Cursor 这类专为 AI 场景构建的工具,让用户对传统的 GitHub Copilot 明显“不再满意”。

**
**

一位公共安全行业 CIO点出:“第一代和第二代 AI 编码工具差异极大。新一代原生产品更智能,也更实用。”

img

img

展望未来:企业级AI 的“试验时代”已经结束

**
**

**企业部署 AI 不再是试验项目,而是战略行动。**预算已经常态化、模型选择多元化、采购流程标准化、AI 应用开始系统落地。尽管用例碎片化,但这正是企业拥抱的方向。一些关键厂商正在脱颖而出,企业也越来越多选择成品应用以加速落地。

16. AI* 原生应用的速度与质量正在超越传统巨头

虽然传统厂商拥有渠道优势和品牌信任,但在产品质量与迭代速度上,AI 原生公司已开始超越。例如在编码工具领域,Cursor 这类专为 AI 场景构建的工具,让用户对传统的 GitHub Copilot 明显“不再满意”。

**
**

一位公共安全行业 CIO点出:“第一代和第二代 AI 编码工具差异极大。新一代原生产品更智能,也更实用。”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vXiILcy0-1750850107787)]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QySYCYAz-1750850107787)]

展望未来:企业级AI 的“试验时代”已经结束

**
**

**企业部署 AI 不再是试验项目,而是战略行动。**预算已经常态化、模型选择多元化、采购流程标准化、AI 应用开始系统落地。尽管用例碎片化,但这正是企业拥抱的方向。一些关键厂商正在脱颖而出,企业也越来越多选择成品应用以加速落地。

市场形态愈加接近传统软件,但变化节奏与复杂性却完全不同——这是 AI 的特有节奏。

大模型岗位需求

大模型时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了,AIGC相关岗位人才难求,薪资持续走高,AI运营薪资平均值约18457元,AI工程师薪资平均值约37336元,大模型算法薪资平均值约39607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掌握大模型技术你还能拥有更多可能性

• 成为一名全栈大模型工程师,包括Prompt,LangChain,LoRA等技术开发、运营、产品等方向全栈工程;

• 能够拥有模型二次训练和微调能力,带领大家完成智能对话、文生图等热门应用;

• 薪资上浮10%-20%,覆盖更多高薪岗位,这是一个高需求、高待遇的热门方向和领域;

• 更优质的项目可以为未来创新创业提供基石。

可能大家都想学习AI大模型技术,也想通过这项技能真正达到升职加薪,就业或是副业的目的,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学习,因为网上的资料太多太杂乱了,如果不能系统的学习就相当于是白学。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少碰壁,这里我直接把全套AI技术和大模型入门资料、操作变现玩法都打包整理好,希望能够真正帮助到大家。

读者福利:如果大家对大模型感兴趣,这套大模型学习资料一定对你有用

零基础入门AI大模型

今天贴心为大家准备好了一系列AI大模型资源,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点击领取 《AI大模型&人工智能&入门进阶学习资源包》*

1.学习路线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大家想领取完整的学习路线及大模型学习资料包,可以扫下方二维码获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大模型配套视频👈

很多朋友都不喜欢晦涩的文字,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视频教程,每个章节都是当前板块的精华浓缩。(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

img

大模型教程

👉3.大模型经典学习电子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这些大型预训练模型,如GPT-3、BERT、XLNet等,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正在改变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那以下这些PDF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公众号内领取)

img

电子书

👉4.大模型面试题&答案👈

截至目前大模型已经超过200个,在大模型纵横的时代,不仅大模型技术越来越卷,就连大模型相关的岗位和面试也开始越来越卷了。为了让大家更容易上车大模型算法赛道,我总结了大模型常考的面试题。(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公众号内领取)

img

大模型面试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点击领取 《AI大模型&人工智能&入门进阶学习资源包》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程序员一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