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微服务:从单体架构到微服务架构的转变
在软件开发的漫长历程中,我们始终致力于不断改进软件的构建方式。从穿孔卡片时代至今,软件构建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近年来,微服务架构逐渐兴起,成为了软件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将深入探讨微服务的概念、起源、与单体架构的对比,以及微服务架构的优势。
1. 微服务趋势的兴起
当前,许多公司都希望加快产品和功能的发布周期,以便尽快将新的产品和功能推向市场。例如,Netflix等公司积极推广持续交付技术,频繁地将小的更改投入生产环境,并在部分用户群体中进行测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开发了如Spinnaker(http://www.spinnaker.io/)等工具,尽可能自动化生产环境的更新过程,并将功能作为独立的微服务部署到云端。
2.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起源
由于微服务没有官方标准定义,人们在解释微服务时常常会提及面向服务的架构(SOA)。SOA早于微服务出现,其核心原则是将应用程序组织成一个个离散的功能单元,这些单元可以被远程访问、独立操作和更新。每个单元都是一个自包含的服务,实现业务的一个方面,并通过某种接口提供其功能。
然而,SOA虽然明确指出服务应是独立的进程,但对于这些进程之间的交互协议并没有严格规定,并且在应用程序的部署和组织方式上也比较模糊。SOA服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通信,如同一机器上的套接字进程间通信(IPC)、共享内存、间接消息队列,甚至远程过程调用(RPC)。可以说,只要应用程序代码不是在单个进程中运行,都可以被视为SOA。
通常认为,微服务是SOA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过去几年中逐渐兴起,因为它实现了SOA的一些目标,即使用相互交互的独立组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