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的类中,为了保护属性值不被轻易修改,于是将之定义成private,然后再写setter和getter方法,进行读写.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读写保护,并可以设置一定的业务逻辑判定.
同样,在数据库ORACLE开发中,让前端直接进行物理表的读写,是轻率的.最好的方法,要进行一层包装.
setter:
对各业务物理表,各自生成一套存储过程SP,接收DML的参数,在SP中根据业务需要做事务处理,保证数据有效性和一致性.
getter:
对外开放的业务表,生成对应的基础视图(只读),用户只能读取视图的内容,而视图同样可以附加需要的业务逻辑.
物理表禁止用户访问.
优点:
1.业务逻辑十分清晰,且易于维护.
2.编程相对简单(针对在JAVA中处理大量数据而言)
缺点:
1.对编程人员,要求比较熟悉数据库编程技巧.
感悟:编程语言(JAVA C++...),对大量结构数据的处理能力很弱,应围绕数据库为核心做系统开发,而非只是将之当成一个放数据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