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开发的setter和getter_开发思路

本文探讨了在Oracle数据库开发中采用类似Java的封装思想来保护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存储过程和视图,实现对业务物理表的有效读写控制,确保数据一致性和有效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JAVA的类中,为了保护属性值不被轻易修改,于是将之定义成private,然后再写setter和getter方法,进行读写.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读写保护,并可以设置一定的业务逻辑判定.


同样,在数据库ORACLE开发中,让前端直接进行物理表的读写,是轻率的.最好的方法,要进行一层包装.

setter:

对各业务物理表,各自生成一套存储过程SP,接收DML的参数,在SP中根据业务需要做事务处理,保证数据有效性和一致性.

getter:

对外开放的业务表,生成对应的基础视图(只读),用户只能读取视图的内容,而视图同样可以附加需要的业务逻辑.


物理表禁止用户访问.

优点:

1.业务逻辑十分清晰,且易于维护.

2.编程相对简单(针对在JAVA中处理大量数据而言)

缺点:

1.对编程人员,要求比较熟悉数据库编程技巧.


感悟:编程语言(JAVA C++...),对大量结构数据的处理能力很弱,应围绕数据库为核心做系统开发,而非只是将之当成一个放数据的水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