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件通信
最原始的方式,就是通过属性名引用
关于组件通信,到时候具体到项目代码的时候再弄吧。。。现在即使学了,api你也记不住
子组件要接收父组件的数据,这里必须有一个声明,等于说,在这里还是要在子组件里面写代码的
props
2.data
同样的data,在vue里面是数据,在组件里面就是组件返回的数据
this一样,一个是vue对象,一个是组件对象
3.vue组件原则
数据在哪个组件,更新数据的行为就写在那个组件
4.热模替换
这个就是放大版的ajax。。。
把vue当成一个可替换单元来进行vue版本的"ajax"
5.vue的持久化
数据持久化-->深度监视
6.vue的自定义事件
监听事件:$on
触发事件:$emit
这里明显感觉没有java的接口好用,接口直接定义了一个监听和回调接口
7.下载库
npm install 库名 --save
8.slot
组件之间传标签数据
这里一个slot占位,根据数据判断是否显示,这也太具体了
这里的意思就是,可复用的一片view,可以把能占的slot全部给占了,然后感觉场景选择是否显示或者改变显示方式
9.vue-ajax
在这里,既可以用resource库里面的$http,也可以用axios
10.viewport
注意,移动端的h5头部要设置viewport
11.库的使用
在main.js里面全局注册标签
12.路由(关键)
概念:-->
点击路由,是不给后台发请求的
今天对路由进行详解
router
①先配置路由器,在vue对象里面配置的,这里就跟之前的不一样了,在这里是一个实例对象里面调用而不是静态方法
②注册
③使用路由标签
新建一个index.js,在这里面写路由器模块
写完以后,还要向外暴露路由器对象
把路由组件,写到配置路由的index.js的给外暴露的地方
接下来写路由的时候用到的标签是<router-link to=“路径”>这里的路径,就是路由器配置里面的路由路径
然后,路由组件-->“公共”,这也就是说,当切换路由路径的时候,不同的组件都在这里显示,这个就是<router-view>
根路径路由
spring+vue
①在IDEA里面写好后台代码,后台tomcat有一个本地后台地址,启动tomcat以后,前端就可以访问后台地址了
②我们在vue的所有的调接口的地方,写一个baseUrl就是我的后台地址(上线的时候肯定要改成线上地址)
③npm run dev,启动前端,这样就可以打开前端的html,这个时候前端的html里面所有的接口自然就是调用的后台的地址
④这样就可以分成2个编辑器进行调试,前后端的完全分离,调试环境也是,这样就完全是2个人的活了
测试完以后,npm run build,这时候会生产一个dist文件,这个dist文件里面就有static文件夹,以及index.html
这个时候把他们放在tomcat里面就是一个完整的前后端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