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in Log: 数据恢复 主从复制
MySQL Server 层也有一个日志文件,叫做 binlog,它可以被所有的存储引擎使用。
bin log 以事件的形式记录了所有的 DDL 和 DML 语句(因为它记录的是操作而不是数据值,属于逻辑日志),可以用来做主从复制和数据恢复。
凌晨1点钟全量备份 程序员 1点---9点钟 9-10点 10点钟 数据文件全部删掉了 恢复1点钟 恢复到9点钟 报告你的领导 全量备份1点钟 1-9点钟的数据


数据恢复:区别于Redo Log的崩溃恢复,数据恢复是基于业务数据的,比如删库跑路,而崩溃恢复是断电重启的
什么是预读?什么是预读取?
磁盘读写,并不是按需读取,而是按页读取,一次至少读一页数据(一般是4K)但是Mysql的数据页是16K,如果未来要读取的数据就在页中,就能够省去后续的磁盘IO,提高效率。

什么是Buffer Pool? 聊到性能优化的一个点
缓存表数据与索引数据,把磁盘上的数据加载到缓冲池,避免每次访问都进行磁盘IO,起到加速访问的作用。 严老师 XXXXXXX 188888888 166666666 内存 ---缓存 -- 磁盘 交互 内存缓冲区 写满了 怎么办 内存淘汰 LRU 我尾部的数据 有可能是热数据
Buffer Pool的内存淘汰策略
冷热分区的LRU策略
LRU链表会被拆分成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热数据,一部分为冷数据。冷数据占比 3/8,热数据5/8。

数据页第一次加载进来,放在LRU链表的什么地方?
放在冷数据区域的头部
冷数据区域的缓存页什么时候放入热数据区域?
MySQL设定了一个规则,在 innodb_old_blocks_time 参数中,默认值为1000,也就是1000毫秒。
意味着,只有把数据页加载进缓存里,在经过1s之后再次对此缓存页进行访问才会将缓存页放到LRU链表热数据区域的头部。
为什么是1秒?
因为通过预读机制和全表扫描加载进来的数据页通常是1秒内就加载了很多,然后对他们访问一下,这些都是1秒内完成,他们会存放在冷数据区域等待刷盘清空,基本上不太会有机会放入到热数据区域,除非在1秒后还有人访问,说明后续可能还会有人访问,才会放入热数据区域的头部。
Redo Log跟Buffer Pool的关系 重做日志 持久性
崩溃恢复 基本保障 系统自动做的
InnoDB 引入了一个日志文件,叫做 redo log(重做日志),我们把所有对内存数据的修改操作写入日志文件,如果服务器出问题了,我们就从这个日志文件里面读取数据,恢复数据——用它来实现事务的持久性。
redo log 有什么特点?
1.记录修改后的值,属于物理日志
2.redo log 的大小是固定的,前面的内容会被覆盖,所以不能用于数据回滚/数据恢复。
3.redo log 是 InnoDB 存储引擎实现的,并不是所有存储引擎都有。

更新操作的流程:
1.从存储引擎层,拿到数据,记录到Buffer Pool,进一步的返回给Server层
2.server层会把这个数据页里面的数据进行修改
3.调用存储引擎,记录到Buffer Pool
4.Redo Log Undo Log 记录
5.事务提交

3.Mysql的体系结构是什么样子的(一条查询语句它到底是怎么执行的?)

多表的SQL优化 A 200W B 500W C 300W sql优化 交集 A C = D B =目标表
小表驱动大表 150W 50条 10W
查询缓存(Query Cache)
MySQL 内部自带了一个缓存模块。默认是关闭的。主要是因为 MySQL 自带的缓存的应用场景有限,第一个是它要求 SQL 语句必须一模一样。第二个是表里面任何一条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这张表所有缓存都会失效。
在 MySQL 5.8 中,查询缓存已经被移除了。
语法解析和预处理(Parser & Preprocessor)
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呢?
假如随便执行一个字符串 fkdljasklf ,服务器报了一个 1064 的错:
[Err] 1064 - You have an error in your SQL syntax; check the manual that corresponds to your MySQL server version for the right syntax to use near 'fkdljasklf' at line 1
服务器是怎么知道我输入的内容是错误的?
或者,当我输入了一个语法完全正确的 SQL,但是表名不存在,它是怎么发现的?
这个就是 MySQL 的 Parser 解析器和 Preprocessor 预处理模块。
这一步主要做的事情是对 SQL 语句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和语义的解析。
词法解析
词法分析就是把一个完整的 SQL 语句打碎成一个个的单词。
比如一个简单的 SQL 语句:
select name from user where id = 1;
它会打碎成 8 个符号,记录每个符号是什么类型,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语法解析
第二步就是语法分析,语法分析会对 SQL 做一些语法检查,比如单引号有没有闭合,然后根据 MySQL 定义的语法规则,根据 SQL 语句生成一个数据结构。这个数据结构我们把它叫做解析树。

预处理器(Preprocessor)
如果表名错误,会在预处理器处理时报错。
它会检查生成的解析树,解决解析器无法解析的语义。比如,它会检查表和列名是否存在,检查名字和别名,保证没有歧义。
查询优化(Query Optimizer)与查询执行计划
什么优化器?
问题:一条 SQL 语句是不是只有一种执行方式?
或者说数据库最终执行的 SQL 是不是就是我们发送 的 SQL?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一条 SQL 语句是可以有很多种执行方式的。但是如果有这么多种执行方式,这些执行方式怎么得到的?最终选择哪一种去执行?根据什么判断标准去选择?
这个就是 MySQL 的查询优化器的模块(Optimizer)。
查询优化器的目的就是根据解析树生成不同的执行计划,然后选择一种最优的执行计划,MySQL 里面使用的是基于开销(cost)的优化器,那种执行计划开销最小,就用哪种。
使用如下命令查看查询的开销:
show status like ’Last_query_cost‘;
--代表需要随机读取几个4K的数据页才能完成。
如果我们想知道优化器是怎么工作的,它生成了几种执行计划,每种执行计划的 cost 是多少,应该怎么做?
优化器是怎么得到执行计划的?
https://dev.mysql.com/doc/internals/en/optimizer-tracing.html
首先我们要启用优化器的追踪(默认是关闭的):
SHOW VARIABLES LIKE 'optimizer_trace';
set optimizer_trace="enabled=on";
注意开启这开关是会消耗性能的,因为它要把优化分析的结果写到表里面,所以不要轻易开启,或者查看完之后关闭它(改成 off)。
接着我们执行一个 SQL 语句,优化器会生成执行计划:
1 select t.tcid from teacher t,teacher_contact tc where t.tcid = tc.tcid;
这个时候优化器分析的过程已经记录到系统表里面了,我们可以查询:
1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optimizer_trace\G
expanded_query 是优化后的 SQL 语句。
considered_execution_plans 里面列出了所有的执行计划。
记得关掉它:
set optimizer_trace="enabled=off";
• SHOW VARIABLES LIKE 'optimizer_trace';
优化器可以做什么?
MySQL 的优化器能处理哪些优化类型呢?
比如:
1、当我们对多张表进行关联查询的时候,以哪个表的数据作为基准表。
2、select * from user where a=1 and b=2 and c=3,如果 c=3 的结果有 100 条,b=2 的结果有 200 条, a=1 的结果有 300 条,你觉得会先执行哪个过滤?
3、如果条件里面存在一些恒等或者恒不等的等式,是不是可以移除。
4、查询数据,是不是能直接从索引里面取到值。
5、count()、min()、max(),比如是不是能从索引里面直接取到值。
6、其他。
优化器得到的结果
优化器最终会把解析树变成一个查询执行计划,查询执行计划是一个数据结构。
当然,这个执行计划是不是一定是最优的执行计划呢?不一定,因为 MySQL 也有可能覆盖不到所有的执行计划。
MySQL 提供了一个执行计划的工具。我们在 SQL 语句前面加上 EXPLAIN,就可以看到执行计划的信息。
EXPLAIN select name from user where id=1;
当然不会就此结束,还有更多的Java场景题,因为篇幅原因,无法给大家全部展示出来,有需要的看板老爷们,
查看下方小名片即可直接白嫖拿走哦!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