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图论
1.1.1 图论起源 —— 柯尼斯堡(Konigsberg)七桥问题
图论的起源可追溯至1736年,当时的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解决了柯尼斯堡的七桥问题。这个问题涉及柯尼斯堡城(现在的加里宁格勒)的七座桥,问题在于是否存在一条路线可以恰好经过每座桥一次。欧拉通过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奠定了图论的基础。他引入了现代图论的核心元素:顶点和边。
相关链接:

1.1.2 图 和 节点
图是一种数学抽象,用于表示多对多的关系。一个图由节点(也称为顶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边组成。在图的语境中,节点通常代表实体,而边则代表实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社交网络中,节点可能代表人,边可能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或社交联系。
相关链接:
1.1.3 节点关系表达
简单关系表达
在图中,最基本的关系表达形式是通过无向边来实现,它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双向关系,例如,在Facebook中的“朋友关系”。
复杂关系表达
复杂关系表达涉及有向边和多种类型的边。有向边具有明确的方向,指示关系的流向,如在Twitter上的“关注”。此外,边可以包含标签或权重,表示关系的类型或强度,如“亲密度”或“交互频率”。
相关链接:
1.1.4 属性图模型规则
属性图模型是图数据库,如Neo4j中使用的一种数据模型,它允许图中的节点和边都具有属性。例如,一个人的节点可以有姓名、年龄和居住地等属性,而一条朋友关系的边可以包括“认识的时间”和“关系的强度”等信息。这种模型的灵活性使得它非常适合表示复杂的网络结构和丰富的关系数据。
相关链接: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