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计算机或网络,可以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普及吗?业者在“云端价值链”中能扮演什么新角色?
“云端”成了眼下企业主、经理人最饥渴的新机会议题。虽然具体的产品及应用仍在酝酿中,“云端”这个词,却已经有了星火燎原之势。
国外,在IBM、微软、思科、Google、亚马逊、惠普等软硬件业者鼓吹下,云端被视为下一波信息革命,将影响人类生活、及企业营运模式。
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陈滢,在著作《云端策略》中形容,未来全球资料中心将集中化,用户只需远程租用这些共享资源,透过网络,就可随时获得近乎无限的计算能力和多样的信息服务,“服务取用自由且按量付费”,陈滢说。
也就是说,未来云端服务,基本上就像用水、用电。
云端商机之大,根据科技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至二○一三年,云端整体市场产值可达一千五百亿美元。因此,毛利见底的台湾电子业者,视它为产业转型的重要一役。
“未来可能走向买服务送硬件。变成以服务为主轴,硬件产品变搭配品,对台湾过去三十年皆以硬件产品为主的业者,真到了改弦易辙的时间点”,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所长詹文男有感而发。
过去,台湾业者以代工模式,在全球IT产业链上扮演关键的角色。云端时代,台湾业者在云端价值链上,能扮演何种新角色?
软硬整合 云端联盟成形
目前担任台湾云端运算产业联盟副会长、英业达董事长李诗钦指出,台湾的机会在运用资通讯软、硬件实力。在云端运算走向服务器集中化、终端精简化的两大主趋势下,发挥关键力量。
日前,上海市长韩正离台前,悄赴英业达大溪的科技园区参观,里头陈列着一台英业达和工研院合作研发,宛如二十呎货柜的移动式数据中心,也就是货柜式计算机。
工研院云端运算行动应用科技中心主任阙志克认为,台湾业者最有机会切入的,是因应数据中心集中化的货柜式计算机(container computer)。
微软在芝加哥的大型信息中心,就是一堆长的像「货柜」的计算机。货柜式的设计,为得是让生产地到使用地装卸容易;更重要的是,货柜式计算机可把空间压缩得很小,提高冷却效能,省能省费用,这让货柜式计算机顿成重点云端商机。
“微软自己就需要三十三万台货柜式计算机,Google这类网络业者也是热门的需求者”,阙志克说。
不只代工 还要做整合服务
但如果台湾真想在云端价值链上占有关键角色,就必须成为solution provider(解决方案提供者)。从这个角度,光代工就不够份量。
阙志克指出,台湾业者的再下一步,便是从货柜式计算机ODM,往上发展云端操作系统(cloud OS),来管理、监控货柜式计算机内,服务器运作效能。真正达到具备提供软件硬件整合性服务的能力。
为了挤入云端生态圈,业者如纬创就和工研院合作,派了一打人进驻工研院的育成中心,除了研发货柜式计算机制造,也投入云端操作系统研发。
纬创原本就投入大量资源做售后维修服务,譬如戴尔计算机卖出后的维修契约。因此,不难理解一直想跳脱纯代工制造计算机的框架的纬创,默默布局云端的策略构思。
明年,包括英业达、纬创等业者们,将跟随着工研院的脚步,进行试点计划,真正找大型营运商来试运作,累积实绩,才有输出国外的可能。“这也是目前最大的挑战,没有人想当白老鼠”,阙志克不讳言,把中华电信这类有大型资料中心需求的业者拉入云端产业联盟,是为了未来关键的试点计划,勾勒出合作的蓝图。
--- 转自【天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