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为一个对象提供一个替身或占位符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下面我们来详细的看一下类图:

首先是ISubject,它为RealSubject和Proxy提供了接口。通过实现同一接口,Proxy在RealSubject出现的地方取代它。
RealSubject是真正做事的对象,它是被Proxy代理控制访问的对象。
Proxy持有RealSubject的应用。客户和RealSubject的交互必须通过Proxy。因为Proxy和RealSubject实现相同的接口(ISubject),所以任何用到RealSubject的地方,都可以用Proxy取代。Proxy也控制了对RealSubject的访问,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这样的控制。这些情况包括RealSubject是远程的对象、RealSubject创建开销大,或RealSubject需要被保护。
下面看一个例子:
共同接口类:
package com.egency;
//接口:目标对象和代理对象拥有共同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Subject {
void save();
}
目标对象类:
package com.egency;
//目标对象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ISubject{
@Override
public void save()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ystem.out.println("目标对象 处理事物。。。。。。");
}
}
代理类:
package com.egency;
public class Proxy implements ISubject{
//接口对象
private ISubject iSubject;
public Proxy(ISubject iSubject){
this.iSubject = i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ve()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ystem.out.println("代理对象 开始事物。。。");
iSubject.save(); //调用接口对象真正的实现(在RealSubject中实现)
System.out.println("代理对象 提交事务。。。");
}
}
测试类:package com.egency;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目标对象
RealSubject target = new RealSubject();
//创建代理对象
Proxy proxy = new Proxy(target);
proxy.save();//调用代理对象中的方法
}
}
测试结果:
上面所讲的是静态代理方式。它需要定义接口或者父类,被代理对象与代理对象一起实现相同的接口或者是继承相同父类。
优点:可以做到在不修改目标对象的功能前提下,对目标功能扩展.
缺点:因为代理对象需要与目标对象实现一样的接口,所以会有很多代理类,类太多。同时,一旦接口增加方法,目标对象与代理对象都要维护。
缺点:因为代理对象需要与目标对象实现一样的接口,所以会有很多代理类,类太多。同时,一旦接口增加方法,目标对象与代理对象都要维护。
下面介绍另一种代理模式:远程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