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物理建模与激励机制解析
在乐器的声音模拟和建模领域,物理建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乐器发声的原理,并实现对乐器声音的精确模拟。本文将围绕弦乐器和管乐器的物理建模展开,详细探讨不同类型乐器的激励机制和建模方法。
弦乐器的激励模型
弦乐器的激励方式主要分为拨弦和持续激励两种,下面我们分别进行介绍。
拨弦
拨弦是弦乐器常见的激励方式之一,如吉他等。在拨弦的情况下,弦的时间演化由其从静止位置的初始位移 (y_0) 决定。我们关注的变量是位移 (y[n])。对于一个由二阶偏导数方程建模的拨弦弦模型,需要两个初始条件(i.c.):
- 第一个 (y(0, x)) 表示弦在初始时刻的变形;
- 第二个条件,从物理意义上代表速度,对于拨弦弦来说为零,即初始时刻弦是静止的,(\dot{y}(0, x) = 0)。
在离散时间(DT)情况下,需要注意的是,行波两端的不连续性会要求无限的空间频率带宽,这在实际中是不可行的,因为还需要无限的时间采样频率来避免混叠问题。因此,弦的初始位置必须在采样率的一半 (f_c/2c) 处进行空间带限。
在模拟理想弦时,图 9.6 展示了加载在延迟线上的系数的初始分布。而对于像钢琴那样的脉冲锤击激励情况,弦没有实际的初始位移,而是提供了一个速度或初始加速度,从而使弦产生横向和纵向行波。为了简化 DT 电路的实现问题,可以使用速度 (v[n]) 或加速度 (a[n]) 等替代变量。例如,使用加速度变量 (a[n]) 时,振动弦的初始条件是在弦被拨的位置放置一个脉冲。为了减少空间混叠问题,可以使用带限脉冲代替理想单位脉冲。
乐器物理建模与激励机制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