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础理论(二)

本文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包括测试的作用和目的,测试原则。重点讲解了V模型、W模型、H模型和X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强调了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和不同模型对于不同规模团队的选择。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二)

 

本教程文章目录

本篇开始

软件测试的基本定义: 通过手工或者工具对被测试对象进行测试操作,从而发现结果和预期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重点是对「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

软件测试的作用和目的

  1. 发现并修复软件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用户对软件的使用信心.
  2. 记录一些软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数据,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3. 降低同类型软件的开发风险.
  4. 通过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查找并解决软件中存在的缺陷从而降低商业风险等.

测试原则

  1. 测试证明存在的缺陷,不能测试证明没有缺陷.
    1. 我们测试只能证明当前软件是有缺陷而不能证明它没有缺陷.
  2. 不能执行穷尽测试
    1. 具体的测试操作不可能将所有操作都列出来,所以测试工作肯定会有中止的时候.
  3. 测试应该尽早介入
    1. 一般不要在开发完成之后再测试,这样不利于缺陷的尽早发现.
  4. 缺陷存在的群集现象.
    1. 对于一款软件来说核心的功能只占20%,所以在测试的时候我们会花更多的时候在这20%上面,因此它里边的缺陷暴露出来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我们称为缺陷群集现象.
    2. 二八原则
  5. 某些测试依赖于特定的测试环境.
  6. 杀虫剂现象
    1. 不要过多的使用同一条测试用例对软件问题进行排查,因为软件也会产生抗性.
  7. 在存在缺陷的谬论: 任何软件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软件测试模型

随着测试过程的管理和发展,测试人员通过大量的实践,从而总结出了不少测试模型,如常见的 V模型 W 模型H模型, X模型模型等。这些模型与开发紧密结合,对测试活动进行了抽象,成为了测试过程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V模型

  • 概述
    • 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最早是由Paul Rook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由英国国家计算机中心文献中发布,旨在改进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效果;
    • V模型推出之前,人们通常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全部完成之后的一个阶段,尽管当时已经出现了测试工作会占用这个项目周期一半的时间,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测试只是一个收尾工作;V模型在这个时候推出,就是为了改变之前行业的普遍认识.
    • V模型本身是软件开发中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 V模型标明了测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不同阶段,从左到右,描述了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间的阶段对应关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