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编程(20140604)

本文解析了Linux内核中的特殊宏,包括__must_check、__read_mostly、__iomem等,解释了它们的功能与用途,并介绍了如何使用__setup宏处理内核启动参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include/linux/compiler-gcc4.h 
#define __must_check    __attribute__((warn_unused_result))
__must_check函数是指调用函数一定要处理该函数的返回值,否则编译器会给出警告。

2:

__read_mostly原语将定义为存放在.data.read_mostly段中

 include/asm/cache.h
#define __read_mostly __attribute__((__section__(".data.read_mostly")))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将经常需要被读取的数据定义为 __read_mostly类型, 这样Linux内核被加载时,该数据将自动被存放到Cache中,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执行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所在的平台没有Cache,或者虽然有Cache,但并不提供存放数据的接口,(也就是并不允许人工放置数据在Cache中), 这样定义为 __read_mostly类型的数据将不能存放在Linux内核中,甚至也不能够被加载到系统内存去执行,将造成Linux 内核启动失败.
   解决的方法有两种:
   修改include/asm/cache.h中的__ready_mostly定义为:
   #define __read_mostly
   或者修改arch/xxx/kernel/vmlinux.S
   修改.data.read_mostly段的位置到实际内存空间中去,例如放置在 .data段之后等等

3:

__iomem是linux2.6.9内核中加入的特性。是用来个表示指针是指向一个I/O的内存空间。主要是为了驱动程序的通用性考虑。由于不同的CPU体系结构对I/O空间的表示可能不同。当使用__iomem时,编译器会忽略对变量的检查(因为用的是void __iomem)。若要对它进行检查,当__iomem的指针和正常的指针混用时,就会发出一些警告。

4:

__user tells, that the variable is outside kernel-space, in user space. You should use it always when You are doing any communication between kernel- and user-space, for example read / write functions on /dev/your_dev in Your module. I think it isn't required and I don't know if using __user takes any influence on Your program, but it is much more simple to read the code later, especially if You have two buffers, one in kernel-space and one in user-space.

5:

__init和__exit宏的作用
内核的部分函数带有__init和__exit宏,负责“初始化”和“清理收尾”该函数。如果该模块被编译进内核,而不是动态加载。宏 __init的使用会在初始化完成后丢弃该函数并收回所占内存,
宏__initdata同__init 类似,只不过对变量有效。简单来说是指示gcc把标记的数据或者函数放到指定sector。
linux中把一些启动及初始化时候用的数据用__init标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把它们释放,回收内存。
宏__exit将忽略“清理收尾”的函数如果该模块被编译进内核。同宏 __exit一样,对动态加载模块是无效的。这很容易理解。编译进内核的模块 是没有清理收尾工作的, 而动态加载的却需要自己完成这些工作。

6:

__setup这条宏在Linux Kernel中使用最多的地方就是定义处理Kernel的启动参数的函数及数据结构,宏定义如下:
#define __setup(str, fn) \
__setup_param(str, fn, fn, 0)


#define __setup_param(str, unique_id, fn, early) \
static char __setup_str_##unique_id[] __initdata __aligned(1) = str; \
static struct obs_kernel_param __setup_##unique_id \
__used __section(.init.setup) \
__attribute__((aligned((sizeof(long))))) \
= { __setup_str_##unique_id, fn, early }

使用Kernel中的例子分析一下这两条定义:
__setup("root=",root_dev_setup);
这条语句出现在init/do_mounts.c中,其作用是处理Kernel启动时的像root=/dev/mtdblock3之类的参数的。
分解一下这条语句,首先变为:
__setup_param("root=",root_dev_setup,root_dev_setup,0);
继续分解,将得到下面这段代吗:
static char __setup_str_root_dev_setup_id[] __initdata __aligned(1) = "root=";
static struct obs_kernel_param __setup_root_dev_setup_id
__used __section(.init.setup)
__attribute__((aligned((sizeof(long)))))
= { __setup_str_root_dev_setup_id, root_dev_setup, 0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两个变量:字符数组变量__setup_str_root_dev_setup_id,其初始化内容为"root=",由于该变量用 __initdata修饰,它将被放入.init.data输入段;另一变量是结构变量__setup_root_dev_setup_id,其类型为 struct obs_kernel_param, 该变理被放入输入段.init.setup中。结构struct struct obs_kernel_param也在该文件中定义如下:
struct obs_kernel_param {
const char *str;
int (*setup_func)(char *);
int early;
};
变量__setup_root_dev_setup_id的三个成员分别被初始化为:
__setup_str_root_dev_setup_id --> 前面定义的字符数组变量,初始内容为"root="。
root_dev_setup --> 通过宏传过来的处理函数。
0 -->常量0,该成员的作用以后分析。
现在不难想像内核启动时怎么处理启动参数的了:通过__setup宏定义obs_kernel_param结构变量都被放入.init.setup段中,这样一来实际是使.init.setup段变成一张表,Kernel在处理每一个启动参数时,都会来查找这张表,与每一个数据项中的成员str进行比较,如果完全相同,就会调用该数据项的函数指针成员setup_func所指向的函数(该函数是在使用__setup宏定义该变量时传入的函数参数),并将启动参数如root=后面的内容传给该处理函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