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洽购沙钢 钢铁航母隐现

宝钢集团正洽购民营钢铁巨头沙钢集团,计划成为第一大股东。入股完成后,双方年产能将接近4000万吨,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此外,高盛也将以66亿元人民币购入沙钢10%股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1日 13:04 华夏时报

  4000万吨钢产能将跃居全球第二,高盛将分羹沙钢10%股份

  本报记者 曹开虎 北京报道

  在国内外钢铁业并购潮四起的时候,中国本土的钢铁巨无霸将指日可待。本报从可靠消息渠道独家获悉,作为国内钢铁行业里,分别代表国有和民营两股最强大的力量,宝钢集团正在洽购沙钢集团。入股完成后,二者年产能相加将逼近4000万吨,将晋身全球钢铁业榜眼。

  入股沙钢

  “宝钢将入股沙钢。”一位接近宝钢集团高层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并将成为沙钢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双方走在一起最终将打造国内钢铁行业巨无霸。”

  记者就此事向宝钢集团相关负责人求证时,该负责人表示并不清楚此事,但是他并未正面否认。他同时表示,“如果能够联手沙钢,对于宝钢当然是好事了”。

  沙钢集团相关负责人承认宝钢高层近期询问过沙钢,“如果联合宝钢,对于沙钢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好处,也有利于双方在各方面开展工作”。

  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参股沙钢不仅是宝钢一家,还有高盛,而且高盛目前已经与沙钢集团草签了协议,高盛将以66亿元人民币,购入沙钢集团10%的股份,这一价格是沙钢目前净资产3倍的溢价。估计宝钢应该不会低于这个价格”。

  在沙钢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中,高盛显然占据了重要一席。光大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赵湘鄂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高盛以如此高价购买沙钢的股份,说明它非常看好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

  “由于高盛具备很好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引入它,有利于沙钢的上市工作。”沙钢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宝钢所占股份不会少于高盛,但是不会控股。”上述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对于宝钢而言,收获沙钢虽然暂时还无法改变沙钢民营企业的性质,但是今后可以合并报表,而且对于宝钢在国际钢铁行业的地位,可以迅速提升。

  武钢失手

  事实上,觊觎沙钢这块肥肉的显然并非宝钢一家,作为国内排名前三甲的钢铁企业,武钢也早已盯上了这个目标。

  “除了宝钢以外,武钢的确也准备参股沙钢。”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但是显然,武钢慢了一步,被宝钢抢先了。”

  作为民营钢铁大王,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曾经对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来重组沙钢,考虑甚多。他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重组方必须是国内外最优秀的企业,“技术、管理、创新,各方面都优秀,与我们合作能够实现共赢、双赢,二流企业不要”。

  当时曾有人猜测这个重组方是否就是宝钢,沈文荣没有给予正面回复。符合沈文荣要求的国内外企业,显然不止宝钢一家,国内排名前三甲的武钢、鞍钢都有这样的资历。然而时至今日,答案已然明晰。

  “其实武钢比宝钢更需要沙钢。”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由于武钢地处华中区域,不靠近沿海,这给运输造成很大麻烦,而且同列钢铁三甲的任何一家与沙钢结盟都会给对方造成很大威胁,“所以武钢做梦都希望收购沿海钢铁企业”。

  根据中央要做大做强钢铁企业的政策,行业排名前三位的央企都将成为重点扶持对象。而强强联合以及并购重组一直是钢铁行业大势所趋。光大证券钢铁 行业分析师赵湘鄂告诉记者,近几年钢铁行业产量猛增,由于新增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身上,所以整个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一直在下降,“国内钢铁企业迫切需要 提高产业集中度,并购重组是做大做强钢铁企业的必由之路”。

  宝钢是国内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集团在《财富》2006年全球钢铁行业企业排名居第6位,其2006年钢产量达到2253万吨。

  创建于1975年的沙钢则是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的龙头,目前已拥有总资产约510亿元。2006年,沙钢完成钢产量1463万吨。

  由于米塔尔和阿塞洛已经合并,根据2006年的全球钢铁企业产量排名,宝钢和沙钢的产量相加后为3716万吨,一旦合并将跃升为全球第二。

内容概要:该PPT详细介绍了企业架构设计的方法论,涵盖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四大核心模块。首先分析了企业架构现状,包括业务、数据、应用技术四大架构的内容关系,明确了企业架构设计的重要性。接着,阐述了新版企业架构总体框架(CSG-EAF 2.0)的形成过程,强调其融合了传统架构设计(TOGAF)领域驱动设计(DDD)的优势,以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业务架构部分通过梳理企业级专业级价值流,细化业务能力、流程对象,确保业务战略的有效落地。数据架构部分则遵循五大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一致高效使用。应用架构方面,提出了分层解耦服务化的设计原则,以提高灵活性响应速度。最后,技术架构部分围绕技术框架、组件、平台部署节点进行了详细设计,确保技术架构的稳定性扩展性。 适合人群:适用于具有一定企业架构设计经验的IT架构师、项目经理业务分析师,特别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如何将企业架构设计与数字化转型相结合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企业组织梳理业务流程,优化业务能力,实现战略目标;②指导数据管理应用开发,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应用的高效性;③为技术选型系统部署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技术架构的稳定性扩展性。 阅读建议:此资源内容详尽,涵盖企业架构设计的各个方面。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实践,重点关注各架构模块之间的关联协同,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资 源 简 介 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ICA)是近二十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盲信号分离方法。它是一种统计方法,其目的是从由传感器收集到的混合信号中分离相互独立的源信号,使得这些分离出来的源信号之间尽可能独立。它在语音识别、电信医学信号处理等信号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成为盲信号处理,人工神经网络等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简要的阐述了ICA的发展、应用现状,详细地论述了ICA的原理及实现过程,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几种主要ICA算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详 情 说 明 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ICA)是近二十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盲信号分离方法。它是一种统计方法,其目的是从由传感器收集到的混合信号中分离相互独立的源信号,使得这些分离出来的源信号之间尽可能独立。它在语音识别、电信医学信号处理等信号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成为盲信号处理,人工神经网络等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简要的阐述了ICA的发展、应用现状,详细地论述了ICA的原理及实现过程,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几种主要ICA算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一种快速ICA实现算法一FastICA。物质的非线性荧光谱信号可以看成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源信号组合成的混合信号,而这些独立的源信号可以看成是光谱的特征信号。为了更好的了解光谱信号的特征,本文利用独立分量分析的思想方法,提出了利用FastICA算法提取光谱信号的特征的方案,并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实验。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了其他可能的ICA应用领域,如音乐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以及金融数据分析等。通过在这些领域中的实验应用,我们发现ICA在提取信号特征、降噪信号分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力应用前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