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68ps.5d6d.com/thread-13401-1-1.html
本文转自网络,给初学者发一些基本概念。 色彩构成 什么叫色彩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要求,按照色彩规律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色彩关系,就叫色彩构成。 什么是色彩?人是如何感受到色彩的? 当物象受光照射后,其信息通过视网膜,再经过视觉神经传达到大脑的视觉中枢,才产生了色彩感觉。因此,经过了光、眼睛、大脑三个环节,才能感受到色彩。所以色彩的概念是:光刺激眼睛,再把信号传达到大脑所产生的感觉叫色彩。 所以人要想看到色彩必须要有光。光从哪里来呢,所以还需要有光源。 一、光源 光源不用我多说,大家也应该知道。 光源分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就是依靠自身的资源发光的物体(如太阳),人造光是要依靠别的物体发光(如电灯)。 二、物体色和固有色 物体本身不会发光的,之所以能看到它,是因为光源色经物体表面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 物体在自然光照下,只反射其中一种波长的光,而其它波长的光全部吸收,这个物体则呈现反射光的颜色。如果某一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那么我们便感觉这个物体是白色的;如果把七色光全部吸收,那么就呈现一种黑色;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颜色是极其丰富的,各种物体不可能单纯反射一种波长的光,它只能对某一种波长的光反射得多,而对其它波长的光按不同比例反射得少,因此,物体的颜色不可能是一种绝对标准的色彩,而只能是倾向某一种颜色,同时又具有其它色光的成份。所以说物体的色彩是受光源的色彩和该物体的选择吸收与反射能力所决定的。 固有色是指物体本来具有的颜色。(如图) ![]() ![]() 三、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相、纯度(即饱和度)、明度。 1. 色相 色相是与颜色主波长有关的颜色物理和心理特性,从实验中知道,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具有不同的颜色。众多波长的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但只要波长组成情况一定,那么颜色就确定了。非彩色(黑、白、灰色)不存在色相属性;所有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都是表示颜色外貌的属性。它们就是所有的色相,有时色相也称为色调。 总结成一句话,色相就是颜色的相貌。 2. 纯度(即饱和度) 纯度指颜色的强度或纯度,表示色相中灰色成分所占的比例,用0%-100%(纯色)来表示。 3. 明度 明度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0%(黑)-100%(白)来度量。 要强调的是色相其实是一个色环,它是以角度为单位来表示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