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Google 的创新精神是否超过了苹果?

本文回顾了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后采取的重大措施——削减项目并专注于少数关键产品,这一策略帮助苹果从危机中崛起。文章还探讨了苹果与谷歌在企业文化、创新方式上的根本差异。
我觉得提问者对苹果公司的了解流于表面了,建议去读读Jobs自传。
苹果公司在1997年非常危急的时刻请回了Jobs。当时Jobs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当时正在研发的各类项目砍掉大半,只保留几项业务。他的原则就是:Focus

苹果在1996年,也就是Jobs回归之前,运营损失超过10亿美金,而这个时期的微软,你应该知道,非常强势,当时推广Windows 95的时候广告费就拿出了5亿美金,市值在99年推出Windows 98后,突破了5000亿美金。你要知道,现在的苹果处于巅峰期,市值也仅仅刚突破5000亿。微软在十多年前就达到了。当时苹果面对这样的微软,Jobs要让苹果重新站起来,必须集中精力做好真正能够把创意变成热卖产品的那些Project。

这么多年来,苹果看似电脑、mp3、手机、平板等等都生产,似乎很杂,但每个领域只有一款产品。这就是97年Jobs带给苹果走向成功的黄金法则。苹果有过痛苦,必定不会重蹈覆辙。它的企业基因,就是Ive这位苹果首席设计师所说, “It's very easy to be different, but very difficult to be better.” 专注,而非一味创新。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关注苹果,会发现它每年申请注册的专利很多,但大部分没有变成实际产品。这说明苹果并非不创新,只是它的无数创新,在没有客观环境允许变成热卖产品的情况下,不会随便去变现,自然,公众也就一无所知了。


同时,苹果和Google,一个做硬体,一个只做软体。软件的创新看得到,而硬件的创新,是方方面面的。比如,iPhone不算仅仅一个创新,这部手机上面有无数的创新细节,各种专利为其护航。外行看的只是产品,只会说,一个iPhone就是一个创新,一年创一次,而不会去统计这个产品内部真正包含了多少创新。故拿一家做硬件的公司去和互联网企业比,没有多大意义。

不仅企业文化有差异,且如果把创新等同于专利累计数和申请数量的话,Google的专利数也只有苹果的零头(不计收购Motorola Mobile获得的一万多项专利),那您说哪家企业更具创新精神呢?


归根到底,提问人把这两家公司放一起比较,我认为根本不合适。

-----------------------------------
PS. 关于两家公司不适合放在一起比较,根据回复,再补充一下个人看法:

我觉得Google在地图、搜索业务之外的领域,在气质上更像一个初创公司,做着前沿的项目,但短期内都看不到商用前景。我的回答只是说明,苹果的创新很明确,紧紧围绕自身业务范围,打造一个体系,增加用户粘性。这种创新思路受制于文化,是偏保守、偏商业的。Google做的东西明显在风险上大很多,如果成功,自然回报率也高。

Google和苹果作为科技领袖,当然都是创新公司,但底子和性格不同,没有可比性。难道你不觉得苹果官僚化很严重而Google充满了朝气、机遇和不确定性么?

如果非要武断地给个结论,那么就是Google是知识驱动的创新(以前看过一份资料,介绍说Google两位创始人的野心很大,是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人脑植入芯片直连互联网,Project Glasses就是中间一步),而苹果则是商业利益驱动的创新(所以苹果会掀起专利战以保护自己份额,且不做高风险的生意,除非环境成熟。比如iPod产生自盗版音乐横行片商亏损厉害的时代、iPad诞生于iPhone被世人接受而笔电进入简单硬件升级、硬件过剩的时代)

欢迎就事论事,不要揪着乔布斯传记来吐槽。他是我敬重的人,自然他一手带大的公司我也会喜欢。但不代表我讨厌Google。相反,我坚信这个世界更需要Google这样,即使长大了,依然对世界充满好奇不断探索不计较暂时盈亏的企业。
潮汐研究作为海洋科学的关键分支,融合了物理海洋学、地理信息系统及水利工程等多领域知识。TMD2.05.zip是一套基于MATLAB环境开发的潮汐专用分析工具集,为科研人员与工程实践者提供系统化的潮汐建模与计算支持。该工具箱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两大核心功能: 在交互界面设计方面,工具箱构建了图形化操作环境,有效降低了非专业用户的操作门槛。通过预设参数输入模块(涵盖地理坐标、时间序列、测站数据等),用户可自主配置模型运行条件。界面集成数据加载、参数调整、可视化呈现及流程控制等标准化组件,将复杂的数值运算过程转化为可交互的操作流程。 在潮汐预测模块中,工具箱整合了谐波分解法与潮流要素解析法等数学模型。这些算法能够解构潮汐观测数据,识别关键影响要素(包括K1、O1、M2等核心分潮),并生成不同时间尺度的潮汐预报。基于这些模型,研究者可精准推算特定海域的潮位变化周期与振幅特征,为海洋工程建设、港湾规划设计及海洋生态研究提供定量依据。 该工具集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向包括: - **潮汐动力解析**:通过多站点观测数据比对,揭示区域主导潮汐成分的时空分布规律 - **数值模型构建**:基于历史观测序列建立潮汐动力学模型,实现潮汐现象的数字化重构与预测 - **工程影响量化**:在海岸开发项目中评估人工构筑物对自然潮汐节律的扰动效应 - **极端事件模拟**:建立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模型,提升海洋灾害预警的时空精度 工具箱以"TMD"为主程序包,内含完整的函数库与示例脚本。用户部署后可通过MATLAB平台调用相关模块,参照技术文档完成全流程操作。这套工具集将专业计算能力与人性化操作界面有机结合,形成了从数据输入到成果输出的完整研究链条,显著提升了潮汐研究的工程适用性与科研效率。 资源来源于网络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于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