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对多线程的支持与同步机制深受大家的喜爱,通过JMM可以了解到几个涉及多线程编程的几个关键字:
synchronized、final、volatile。
一、作用
1.synchronized
1.1 synchronized优点:
正确使用synchronized可以解决data race问题,同时保证了变量的可见性;
1.2 synchronized缺点:
synchronized作用范围内线程的串行化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程序的并发性;对性能要求严格的情况下,尽量减小synchronized的作用范围,依赖于对synchronized的作用范围进行细致地分析。
2.final
3.volatile
二、使用分析
1.synchronized
1.1 静态方法
并发调用时,方法间是互斥的,因为方法获取的是类的monitor。
1.2 实例方法
并发调用同一实例时,方法间是互斥的,因为方法获取的是对象的monitor。
1.3 方法内部
多线程调用时,synchronized块是串行执行的,也就是线程是顺序执行的。
2.final
2.1 final类
不能被继承,方法不能被overwrite.
2.2 final方法
不能被overwrite。
类的private方法都是final的。
inline机制。final方法利用该机制可减少函数的调用次数,提高性能。
2.3 final变量
final变量通常包括:基本类型,实例引用类型。
final变量必须被初始化,可以在声明时、静态块、类构造方法内、其他方法内等处进行。
静态final变量在class装载时初始化变量。
2.4 final参数
基本类型final变量不能被重新赋值,final对象引用不能被重新指向新的实例,但引用的数据(变量)可以被改变。
3.volatile
3.1 基本类型变量
3.2 实例变量
synchronized关键字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多java多线程的一些问题。需要对synchronized关键字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才可定论。
总 的说来,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作为函数的修饰符,也可作为函数内的语句,也就是平时说的同步方法和同步语句块。如果再细的分 类,synchronized可作用于instance变量、object reference(对象引用)、static函数和class literals(类名称字面常量)身上。 在进一步阐述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点:
A.无论synchronized关键字加在方法上还是对象上,它取得的锁都是对象,而不是把一段代码或函数当作锁――而且同步方法很可能还会被其他线程的对象访问。
B.每个对象只有一个锁(lock)与之相关联。
C.实现同步是要很大的系统开销作为代价的,甚至可能造成死锁,所以尽量避免无谓的同步控制。
接着来讨论synchronized用到不同地方对代码产生的影响:
假设P1、P2是同一个类的不同对象,这个类中定义了以下几种情况的同步块或同步方法,P1、P2就都可以调用它们。
1. 把synchronized当作函数修饰符时,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AAA() {
//....
}
这也就是同步方法,那这时synchronized锁定的是哪个对象呢?它锁定的是调用这个同步方法对象。也就是说,当一个对象P1在不同的线程中 执行这个同步方法时,它们之间会形成互斥,达到同步的效果。但是这个对象所属的Class所产生的另一对象P2却可以任意调用这个被加了 synchronized关键字的方法。
上边的示例代码等同于如下代码:
public void methodAAA() {
synchronized (this) // (1)
{ //….. }
}
(1)处的this指的是什么呢?它指的就是调用这个方法的对象,如P1。
可见同步方法实质是将synchronized作用于object reference。 那个拿到了P1对象锁的线程,才可以调用P1的同步方法,而对P2而言,P1这个锁与它毫不相干,程序也可能在这种情形下摆脱同步机制的控制,造成数据混乱。
2.同步块,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method3(SomeObject so) {
synchronized(so) {
//…..
}
}
这时,锁就是so这个对象,谁拿到这个锁谁就可以运行它所控制的那段代码。当有一个明确的对象作为锁时,就可以这样写程序,但当没有明确的对象作为锁,只是想让一段代码同步时,可以创建一个特殊的instance变量(它得是一个对象)来充当锁:
class Foo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byte[] lock = new byte[0]; // 特殊的instance变量
Public void methodA() {
synchronized(lock) { //… }
}
//…..
}
注:零长度的byte数组对象创建起来将比任何对象都经济――查看编译后的字节码:生成零长度的byte[]对象只需3条操作码,而Object lock = new Object()则需要7行操作码。
3.将synchronized作用于static 函数,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Foo {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void methodAAA() // 同步的static 函数
{ .... }
public void methodBBB() {
synchronized(Foo.class) // class literal(类名称字面常量)
}
}
代码中的methodBBB()方法是把class literal作为锁的情况,它和同步的static函数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取得的锁很特别,是当前调用这个方法的对象所属的类(Class,而不再是由这个Class产生的某个具体对象了)。
记得在《Effective Java》一书中看到过将 Foo.class和 P1.getClass()用于作同步锁还不一样,不能用P1.getClass()来达到锁这个Class的目的。P1指的是由Foo类产生的对象。
可以推断: 如果一个类中定义了一个synchronized的static函数A,也定义了一个synchronized 的instance函数B,那么这个类的同一对象Obj在多线程中分别访问A和B两个方法时,不会构成同步,因为它们的锁都不一样。A方法的锁是Obj这 个对象,而B的锁是Obj所属的那个Class。(注:该推断错误)
小结如下:
搞清楚synchronized锁定的是哪个对象,就能帮助我们设计更安全的多线程程序。 还有一些技巧可以让我们对共享资源的同步访问更加安全:
1.定义private 的instance变量+它的 get方法,而不要定义public/protected的instance变量。如果将变量定义为public,对象在外界可以绕过同步方法的控制而直 接取得它,并改动它。这也是JavaBean的标准实现方式之一。
2.如果instance变量是一个对象,如数组或ArrayList什么的,那上述方法仍然不安全,因为当外界对象通过get方法拿到这个instance 对象的引用后,又将其指向另一个对象,那么这个private变量也就变了,岂不是很危险。 这个时候就需要将get方法也加上synchronized同步,并且,只返回这个private对象的clone()――这样,调用端得到的就是对象副本的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