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搜索大战的桥上看社交大战的风景

本文探讨了2000年搜索引擎革命与2011年社交网络大战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内容提供商的流量与收入。从Google在搜索引擎市场的崛起,到Facebook与Twitter在社交领域的竞争,揭示了网络创新与商业模式的演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让我们穿越到2000年,当时正处于一场互联网创新革命的前期,股票市场因此而急剧波动。Lycos、Yahoo!、Infoseek、Excite,他们开创了搜索引擎行业百家争鸣的局面。内容提供商从搜索引擎大战中受益,获得了大量的流量。虽然AOL、Prodigy、Compuserve让他们的网站保持封闭,但搜索引擎生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开放式分布网络,他们成为了大大小小的出版商和零售商的流量来源。

这个时候Google也来了。虽然Google的规模不大,但凭借其简洁、快速和更好的搜索结果,使得其在拥挤的搜索引擎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在2000年,内容提供商开始在他们的网站中内嵌搜索引擎,最初,内容提供商与“白牌”搜索引擎服务商合作(百度最初的梦想也是如此),或者建立自己的搜索引擎,然而专业的独立品牌搜索引擎迅速意识到,如果他们能成为内容提供商网站的搜索服务提供商,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搜索和数据,这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份额,于是内容提供商争夺战一触即发,这个时候的内容提供商左右逢源,他们可以在不同搜索引擎中挑选最适合他们的那一家——也就是最便宜的那一家。

在于Yahoo!和Ask的 大战中,Google最终凭借较好的模式和为内容提供商提供更大的价值而胜出。到2004年Google上市的时候,搜索引擎市场大战实际已经结束 了,Google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而另一个大赢家则是内容提供商,搜索引擎不仅成为他们信息发布的渠道,也为他们赚取大量现金。

穿越旅程结束,我们重回2011。这时的我们正身处另一场互联网创新革命当中,今天的社交大战如同2000年开始的搜索引擎大战,只不过主角换成了Facebook和Twitter。 同样,各种网站也从社交网络中获利,利用社交,用户的朋友被带到网站中来,社交网络也开始与搜索引擎争夺流量。

这个时候,Google+来了,同样像当年一样,Google+希望凭借自己的特色,在这个拥挤的市场立足。

这一切是不是很熟悉?

如果你对2000年搜索引擎的演化和2011的社交大战做比较,你会发现当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 2000年,搜索引擎被整合到网站中,而在2011年,到处都是社会共享按钮,Facebook的社交插件随处可见。而且,正如在2000年搜索引擎整合 了流量,现在则轮到社交网络整合并驱动网络流量。

你可能以为这是因为Facebook上的社交游戏的原因,但Google和Twitter绝对不会忘记当年的搜索引擎大战是如何演变的。

前 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历史可以借鉴,那么社交网络将用流量和现金两种武器,来打开成为网站渠道商的大门。谁能够为网站带来更多的流量和更高的收益,那么 它就将成为社交大战的胜者。而Facebook、Twitter和Google无论谁会胜出,内容提供商将再一次成为大赢家。虽然现在说谁是赢家还为时过 早,但Facebook已经在社交大战中占据优势,而在2000年,整个市场就没有一个领导者。

但Facebook的社交盈利模式可能未必像当年的Google搜索引擎盈利模式那样简单而有力,而Google也有现金优势,为打赢社交大战,Google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对自己不那么划算的模式。Twitter相对落后但具有媒体属性,其愿景是深度整合内容提供商渠道,但他们仍然需要通过创新为内容提供商提供更大价值,他们最近在TC Disrupt上展示的Twitter Analytics就是这样的东西。虽然在今天看来,Twitter的盈利能力要远小于Google或者Facebook,但从需求上看,Twitter的社会影响力是巨大的。

社交游戏方面又是什么样子呢?在这方面,Zynga的用户经济学令人难以置信,如果Zynga能够想清楚怎么将他们的社交游戏通过分布式网络进行传播,其盈利模式要比建立在广告模型上的Google或者Facebook要强得多。

没有人知道社交大战会往什么方向演变,但这一切正在发生。对于品牌商、零售商或者内容提供商来说,他们应该对这场社交大战而欢欣鼓舞,因为在未来10年内,他们有望像受益于当年的搜索引擎大战一样有效提升他们的流量和收入。这会刺激整个行业中的更多创新,使得我们的互联网更加多姿多彩。

ViaTC

原文地址:http://www.leiphone.com/search-wars-social-wars.html


岑峰雷锋网专稿,转载请注明!)
内容概要:本文档定义了一个名为 `xxx_SCustSuplier_info` 的视图,用于整合和展示客户(Customer)和供应商(Supplier)的相关信息。视图通过连接多个表来获取组织单位、客户账户、点使用、位置、财务代码组合等数据。对于客户部分,视图选择了与账单相关的记录,并提取了账单客户ID、账单点ID、客户名称、账户名称、点代码、状态、付款条款等信息;对于供应商部分,视图选择了有效的供应商及其点信息,包括供应商ID、供应商名称、供应商编号、状态、付款条款、财务代码组合等。视图还通过外连接确保即使某些字段为空也能显示相关信息。 适合人群:熟悉Oracle ERP系统,尤其是应付账款(AP)和应收账款(AR)模块的数据库管理员或开发人员;需要查询和管理客户及供应商信息的业务分析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通过此视图快速查询客户和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包括账单信息、财务代码组合等;② 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此视图进行报表开发或数据迁移;③ 业务分析师可以使用此视图进行数据分析,如信用评估、付款周期分析等。 阅读建议:由于该视图涉及多个表的复杂连接,建议读者先熟悉各个表的结构和关系,特别是 `hz_parties`、`hz_cust_accounts`、`ap_suppliers` 等核心表。此外,注意视图中使用的外连接(如 `gl_code_combinations_kfv` 表的连接),这可能会影响查询结果的完整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