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的用处

博客探讨了社会理想与个性的关系,指出全社会统一理想虽能解放思想,但需牺牲个性。同时提到人有追求独特和生命价值的天性,“人性化”体现对个体感受的尊重。还从信念塑造角度分析职场角色,如老板创造信念,雇员借信念解决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我们从小都是被教育资本家是靠剥削工人剩余价值过活的,他白得了净盈利与工人工资之间的差价, 也就是所谓的剩余价值. 同时唯物论也是我们被教育的一本正经, 相对的唯心主义, 不管是从政治课老师的口气, 还是已经过去年代的公众评论, 都好像把它跟封建迷信一样的鄙夷和猥亵. 诚然, 资本主义从降生到世上那天起, 从头到脚就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但是假若我们把人的精神需求简简单单的归结为一切的平等, 总结出一套公式, 做多少是输入, 拿多少是输出, 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计算一个人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那显然, 我们其实是要造就一个冷冰冰的, 不适合人存在的纯物质世界.
 
当一个社会只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时, 追求个性和突出的个人极容易被视为异端, 因为他侵犯了所有人信仰这个理想的神圣性, 如果任由他成功或者甚至哪怕是及其艰难的生存下去, 那也是对众人的一种否定. 像我这样留马尾辫的男人跟很大一部分人交流都会存在一些先天的隔阂, 可以算作这种现象的一个弱化的缩影.
 
但是人最终还是会为独特而生存, 这是生存之后追求生命价值的天性所致. "人性化"这个词的到来, 很巧妙的避免了我们这一代的"唯心主义"情结, 最终成为对个体感受表现其尊重和崇尚的一个表达方式.
 
事实证明, 全社会统一理想是个把各人思想从迷茫和时有的精神怵痛中解放出来的极好方法, 但塑造这个统一理想不仅必须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才能完成, 而且也是危险的 -- 它是一场神圣的精神洗礼和强烈的精神享受, 但是之后, 人们发现必须以牺牲自己的个性为代价, 而且是先签约享受, 之后买单, 纵使后悔了, 已经享受过的东西也还是得照付.
 
当我们这一代已经把前辈的帐还得差不多的时候, 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向着更多关注个人自我感受方向的努力, 虽然我们又陷入了迷茫, 苦苦挣扎其中, 但这也是潜意识里自我追求的本能使然, 因为人不太能忍受没有价值的生存.
 
然而历史和伟人能够塑造出让众人都信服的光明信念, 让人们自己能感受到追求它的快乐和真实. 在一个没有伟人的时代, 情况是怎样呢? 鉴于所有人都需要对自身存在价值的信念, 虽然不同人的需要程度可能有所差异, 但每个人能够去塑造和支撑它的能量亦有所不同. 这就造成了有自给自足的人, 也有需要从其他人那里得到补足的人, 还有自身有盈余可以填补给他人的人. 映射到一个经济社会的从业状况, 就基本可以发现三种不同人群: 自由职业者, 雇员, 还有老板. 大家都知道, 宁可自己做事的人当不了老板, 甚至做不了好的管理者, 其原因呢? 可能就是因为事情需要有人做, 但是做事情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才能做好, 一个人如何才能踏踏实实的做事呢? 那需要首先他没有其他方面的后顾之忧, 另外他需要认识到做这件事情是有足够意义的, 也就是有足够动机去完成它. 然而从一个不带感情色彩和主观取向的角度讲, 任何事情的意义都需要靠人去赋予, 没有任何人, 不做任何事, 地球照样还是不停转动, 太阳照样东升西落. 所以, 就需要有两种行为来延续人类的生生不息, 一种是创造可信的信念,以及通过兑现来证明, 另一种是借着信念解决客观问题.
 
显然, 老板是在创造信念方面更为有能力并且承担起这个职责的一部分人, 他们需要从经济和社会关系上解决雇员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可以把行为能力比较专注的应用在相对特定的工作内容上, 同时让雇员能够感受到从事这份工作的价值体现. 而雇员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决定哪个老板提供的"信念"和后备保障更为实际和符合自我个性, 然后由获得的动机来激励自己从事他的工作, 解决实际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