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恒等于(===)和非恒等于(!==)

本文解释了JavaScript中恒等于(===)与非恒等于(!==)的概念及用法,通过实例说明了两者如何在不进行数据类型转换的情况下比较值。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有人发了个getXXX()!==0,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一直也没看到过,问了一下,说是!==非恒等于,还是不明白非怦等于是什么意思,百度了一下非恒等于,呵呵(看来自己是真无知啊)

 

引用
·恒等于(===):检查两个操作数是否一样,也就是检查没有进行数据类型转换的操作数的值是否相等。
·非恒等于(!==):检查两个操作数的值在没进行数据转换前是否不一样。
 
 
使用恒等于和非恒等于操作符(===和!===)
1)严格比较两个变量的值是否相等,不会做任何转换的工作,如 2==="2"是不成立的,返回fals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alert(2=="2");
alert(2==="2");
alert(2!=="2");
//-->
</script>

<think>我们正在处理一个关于条件语句的问题:为什么在某些编程语言中`if(64!=64)`会被评估为真?这看起来违反直觉,因为64当然等于64。但是,在特定情况下,这可能会发生。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可能的原因:1.数据类型问题:如果比较的两个值虽然看起来都是64,但可能是不同的数据类型(比如整数浮点数),但在这种情况下,6464都是整数,通常不会出现问题。2.浮点数精度问题:如果64是浮点数计算的结果,可能存在精度问题导致它们不完全相等。但这里明确是64,整数。3.宏定义或预处理器:在C/C++中,有可能64被宏定义为其他值。4.变量作用域:可能两个64来自不同的变量,而其中一个变量被意外修改。5.编译器优化或错误:极少数情况下,编译器优化可能导致奇怪的行为,但这非常罕见。6.内存损坏:例如,缓冲区溢出或未定义行为可能导致变量值被意外修改。但是,用户直接写`if(64!=64)`,这应该永远为假,因为这是字面值比较。所以,问题可能出现在用户实际使用的代码中,而不是字面值比较。用户可能是在简化问题,实际上是在比较变量。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我们注意到引用[1]中提到了条件判断,引用[2]提到了条件的数据类型必须相同,引用[3]建议不要使用bool类型而使用int,引用[4]展示了一个条件判断的代码片段,引用[5]是关于多智能体通信的,似乎不相关。因此,我们重点考虑数据类型比较操作的问题。常见原因分析:1.整数比较:两个整数比较,结果应为假。2.浮点数比较:由于浮点数的精度问题,两个理论上相等的浮点数可能实际上不相等。例如,经过一系列计算后,两个变量可能存储了非常接近但不完全相等的值。3.自定义类型比较:如果比较的是对象,且重载了比较运算符,那么行为可能异常。4.宏定义:在C/C++中,如果64被定义为其他值,例如:```c#define64something_else```但这是不合法的,因为宏名必须是标识符。所以不可能定义64为其他值。5.表达式副作用:如果表达式有副作用,比如自增操作,那么可能改变值。但是,用户的问题中直接是6464,所以上述原因都不适用。因此,我们怀疑用户实际上是在比较变量,而其中一个变量被修改了。另外,引用[1]中的代码片段展示了一个条件分支,其中使用了多个if-elseif,并且最后询问用户是否继续。这可能与用户的问题无关,但说明条件语句的结构。引用[3]提到不要使用bool类型,而使用int。这提醒我们,在某些语言或环境中,bool类型可能存在问题。例如,在C语言中,没有内置的bool类型(C99之前),通常用整数模拟。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非0即真,但比较时可能出现问题。然而,最可能的情况是,用户实际上是在比较两个变量,而这两个变量由于某种原因不相等。我们需要引导用户检查代码中是否有以下情况:-变量名拼写错误-变量被其他线程修改(多线程环境)-变量被其他代码段修改(如中断服务程序)-未初始化的变量-内存对齐或填充问题(结构体比较)此外,用户提供的引用[4]中有一个`unlikely`宏,这通常用于告诉编译器条件为假的可能性大,但这不会改变条件的值。因此,回答应该集中在帮助用户调试为什么两个看起来相等的值实际上不相等。由于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字面值64的,我们首先指出字面值比较应该为假,然后推测用户可能实际使用的是变量,并给出变量比较不相等的原因。回答结构:1.直接回答:64!=64这个条件在字面值比较中永远为假。2.解释可能用户实际遇到的是变量比较,并分析可能的原因。3.提供调试建议。同时,根据指令,我们需要生成相关问题。注意:所有数学表达式用$...$,独立公式用$$...$$,但这个问题不涉及数学公式,所以可以忽略。最后,生成相关问题。</think>### 条件语句 `if(64 != 64)` 的异常分析 在编程中,字面量比较 `if(64 != 64)` **理论上永远为假**(因为64等于64)。但在实际代码中,若出现该条件为真,通常由以下原因导致: --- #### 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案 1. **变量类型不匹配** - 若比较的是变量而非字面量,类型差异可能导致意外行为: ```c float a = 64.0f; int b = 64; if (a != b) // 可能为真:浮点数精度问题或隐式类型转换失败 ``` - **解决**:显式统一类型(如 `if ((int)a != b)`)或使用类型安全比较。 2. **未定义行为(UB)或内存损坏** - 引用[4]中的 `unlikely` 宏暗示可能存在异常分支: ```c if(unlikely(!bvl)) { // 内存分配失败时触发异常分支 } ``` - 若变量因缓冲区溢出、野指针等被篡改(如 `int* p = &x; *(p+100)=0;`),值可能意外变化。 3. **宏/预处理替换** - 宏可能修改表面值: ```c #define 64 (32*2) // 展开后实际为:if((32*2) != 64) ``` - **解决**:检查预处理结果(GCC 可用 `gcc -E` 输出展开代码)。 4. **编译器优化缺陷** - 罕见情况下,编译器优化错误可能导致常量折叠(Constant Folding)失效(如旧版本 GCC 的 `-O0` 未优化)。 5. **硬件故障** - 内存故障(如 RAM 位翻转)可能临时改变值(概率极低,需硬件诊断)。 --- #### 调试建议 1. **检查变量内存** - 打印变量地址十六进制值: ```c printf("Address: %p, Value: 0x%x\n", &var, var); ``` 2. **反汇编验证** - 使用 `objdump -d` 查看汇编指令,确认比较操作是否被意外修改。 3. **隔离测试** - 最小化复现代码,排除其他模块干扰。 --- > **关键结论**:直接比较字面量 `64 != 64` 永远为假。若实际代码中出现为真,100% 是环境异常(内存/编译器/硬件)或变量类型/值被隐式修改所致[^1][^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