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一直说有些地方我象极了我妈。我十分同意。我妈是农村妇女,一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所以总是非常勤俭,把手里的钱一分一分地攒起来,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什么东西,即使再喜欢吃,也是尝过了就知足了。我十分理解她,我也爱攒钱,这可能是小时候家里穷留下的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存折上的数字能给我安全感。在我心里,有个安全数字,一旦少于安全数字,我会很不安,即使是短暂的经历;而一旦超过安全数字,我又觉得很迷茫。我知道在别人眼里,可能我那点钱连好好消费一次都不太够,可是在我心里,我已经能够衣食无忧了,于是我又不知道挣钱的意义了。我对奢侈品不感兴趣,也和时尚消费有代沟。于是我整天思考,我究竟想要什么?
钱在一定程度上,又让我很不屑。它买不来我的快乐,买不来我妈的生命。我妈走后,我感觉那根最亲的纽带,维系着我生活快乐源泉的纽带断了。这个断裂让我更深刻得感觉到用不快乐换取金钱,毫无价值。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我想不出有什么能让我从心底里去热爱、去从事。每天我例行公事似的上班、下班、回家,没有一点生活的激情。妈妈生病期间,为了挣那点可怜的钱,我没有为生病的妈妈倒过一杯水,没有为她尽过一天孝。我常常后悔,如果不是因为患得患失,又怎会让她孤苦伶仃,倍生绝望?她走后,我们的经济状况有了好转,可是我没有一天真正高兴过。我越来越明白,钱真的不是万能的,它买不来我的快乐。
发呆,再发呆,找寻,再找寻,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方向。是的,我不缺钱了,可是我需要属于自己的事业和方向。只有在自己得心应手的岗位上,我才会意气风发,我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而这,也是我回报妈妈唯一的方式了。而这,真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过得更充实,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