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4j(转载)

本文详细介绍了log4j日志记录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载、项目结构搭建、代码示例、配置文件log4j.properties的配置、Log4J类图解释、基本使用方法、示例代码解析、自定义配置与样式等内容,旨在帮助开发者灵活运用log4j进行高效日志管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log4j是一个非常强大的log记录软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项目中如何使log4j。

 

首先当然是得到log4j的jar档,推荐使用1.2.X版,下载地址:

http://logging.apache.org/log4j/1.2/download.html

 

我们先看一个最简单的示例:

【示例1】

项目结构:



【注:由于这里的多个项目公用一个jar档,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专门放置jar档的Java工程,然后将jar档放到lib目录下。在要使用的工程中按图所示进行引用


Java代码:

Java代码   收藏代码
  1. package  com.coderdream.log4j;  
  2.   
  3. import  org.apache.log4j.Logger;  
  4.   
  5. public   class  HelloLog4j {  
  6.   
  7.     private   static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HelloLog4j. class );  
  8.   
  9.     /**  
  10.      * @param args  
  11.      */   
  1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3.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println message.");   
  14.           
  15.         // 记录debug级别的信息   
  16.         logger.debug("This is debug message." );  
  17.         // 记录info级别的信息   
  18.         logger.info("This is info message." );  
  19.         // 记录error级别的信息   
  20.         logger.error("This is error message." );  
  21.     }  
  22. }  

  配置文件log4j.properties:

Properties代码   收藏代码
  1. #可以设置级别:debug>info>error  
  2. #debug:显示debug、info、error  
  3. #info:显示info、error  
  4. #error:只error  
  5. log4j.rootLogger=debug,appender1  
  6. #log4j.rootLogger=info,appender1  
  7. #log4j.rootLogger=error,appender1  
  8.   
  9. #输出到控制台  
  10. log4j.appender.appender1=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  
  11. #样式为TTCCLayout  
  12. log4j.appender.appender1.layout=org.apache.log4j.TTCCLayout  

输出结果:

Console代码   收藏代码
  1. [main] DEBUG com.coderdream.log4j.HelloLog4j - This is debug message.  
  2. [main] INFO com.coderdream.log4j.HelloLog4j - This is info message.  
  3. [main] ERROR com.coderdream.log4j.HelloLog4j - This is error message.  

  通过配置文件可知,我们需要配置3个方面的内容:

1、根目录(级别和目的地);

2、目的地(控制台、文件等等);

3、输出样式。


下面我们来看看Log4J的类图:


 

Logger - 日志写出器,供程序员输出日志信息
Appender - 日志目的地,把格式化好的日志信息输出到指定的地方去
ConsoleAppender - 目的地为控制台的Appender
FileAppender - 目的地为文件的Appender
RollingFileAppender - 目的地为大小受限的文件的Appender
Layout - 日志格式化器,用来把程序员的logging request格式化成字符串
PatternLayout - 用指定的pattern格式化logging request的Layout


Log4j基本使用方法


  Log4j由三个重要的组件构成:日志信息的优先级,日志信息的输出目的地,日志信息的输出格式。日志信息的优先级从高到低有ERROR、WARN、 INFO、DEBUG,分别用来指定这条日志信息的重要程度;日志信息的输出目的地指定了日志将打印到控制台还是文件中;而输出格式则控制了日志信息的显 示内容。

  一、定义配置文件

  其实您也可以完全不使用配置文件,而是在代码中配置Log4j环境。但是,使用配置文件将使您的应用程序更加灵活。Log4j支持两种配置文件格式,一种是XML格式的文件,一种是Java特性文件(键=值)。下面我们介绍使用Java特性文件做为配置文件的方法:

  1.配置根Logger,其语法为:

  log4j.rootLogger = [ level ] , appenderName, appenderName, …

  其中,level 是日志记录的优先级,分为OFF、FATAL、ERROR、WARN、INFO、DEBUG、ALL或者您定义的级别。Log4j建议只使用四个级别,优 先级从高到低分别是ERROR、WARN、INFO、DEBUG。通过在这里定义的级别,您可以控制到应用程序中相应级别的日志信息的开关。比如在这里定 义了INFO级别,则应用程序中所有DEBUG级别的日志信息将不被打印出来。 appenderName就是指B日志信息输出到哪个地方。您可以同时指定多个输出目的地。

  2.配置日志信息输出目的地Appender,其语法为: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 = fully.qualified.name.of.appender.class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option1 = value1
  …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option = valueN

  其中,Log4j提供的appender有以下几种:
  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控制台),
  org.apache.log4j.FileAppender(文件),
  org.apache.log4j.DailyRollingFileAppender(每天产生一个日志文件),
  org.apache.log4j.RollingFileAppender(文件大小到达指定尺寸的时候产生一个新的文件),
  org.apache.log4j.WriterAppender(将日志信息以流格式发送到任意指定的地方)

  3.配置日志信息的格式(布局),其语法为: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layout = fully.qualified.name.of.layout.class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layout.option1 = value1
  …
  log4j.appender.appenderName.layout.option = valueN

  其中,Log4j提供的layout有以e几种:
  org.apache.log4j.HTMLLayout(以HTML表格形式布局),
  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可以灵活地指定布局模式),
  org.apache.log4j.SimpleLayout(包含日志信息的级别和信息字符串),
  org.apache.log4j.TTCCLayout(包含日志产生的时间、线程、类别等等信息)

  Log4J采用类似C语言中的printf函数的打印格式格式化日志信息,打印参数如下: %m 输出代码中指定的消息

  %p 输出优先级,即DEBUG,INFO,WARN,ERROR,FATAL
  %r 输出自应用启动到输出该log信息耗费的毫秒数
  %c 输出所属的类目,通常就是所在类的全名
  %t 输出产生该日志事件的线程名
  %n 输出一个回车换行符,Windows平台为“rn”,Unix平台为“n”
  %d 输出日志时间点的日期或时间,默认格式为ISO8601,也可以在其后指定格式,比如:%d{yyy MMM dd HH:mm:ss,SSS},输出类似:2002年10月18日 22:10:28,921
  %l 输出日志事件的发生位置,包括类目名、发生的线程,以及在代码中的行数。举例:Testlog4.main(TestLog4.java:10)

  二、在代码中使用Log4j

  1.得到记录器

  使用Log4j,第一步就是获取日志记录器,这个记录器将负责控制日志信息。其语法为:

  public static Logger getLogger( String name)

  通过指定的名字获得记录器,如果必要的话,则为这个名字创建一个新的记录器。Name一般取本类的名字,比如:

  static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 ( ServerWithLog4j.class.getName () )

  2.读取配置文件

  当获得了日志记录器之后,第二步将配置Log4j环境,其语法为:

  BasicConfigurator.configure (): 自动快速地使用缺省Log4j环境。
  PropertyConfigurator.configure ( String configFilename) :读取使用Java的特性文件编写的配置文件。
  DOMConfigurator.configure ( String filename ) :读取XML形式的配置文件。

  3.插入记录信息(格式化日志信息)

  当上两个必要步骤执行完毕,您就可以轻松地使用不同优先级别的日志记录语句插入到您想记录日志的任何地方,其语法如下:

  Logger.debug ( Object message ) ;
  Logger.info ( Object message ) ;
  Logger.warn ( Object message ) ;
  Logger.error ( Object message ) ;

 

示例2~示例8

 

【示例2】 输出为文本文件或HTML文件

Porperties代码   收藏代码
  1. #设置级别:  
  2. log4j.rootLogger=debug,appender1  
  3.   
  4. #输出到文件(这里默认为追加方式)  
  5. log4j.appender.appender1=org.apache.log4j.FileAppender  
  6. #设置文件输出路径  
  7. #【1 】文本文件  
  8. #log4j.appender.appender1.File=c:/Log4JDemo02.log  
  9. #【2 】HTML文件  
  10. log4j.appender.appender1.File=c:/Log4JDemo02.html  
  11. #设置文件输出样式  
  12. #log4j.appender.appender1.layout=org.apache.log4j.TTCCLayout  
  13. log4j.appender.appender1.layout=org.apache.log4j.HTMLLayout  

 

示例3】 输出为文本文件或HTML文件

Properties代码   收藏代码
  1. #设置级别和多个目的地  
  2. log4j.rootLogger=debug,appender1,appender2  
  3.   
  4. #输出到控制台  
  5. log4j.appender.appender1=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  
  6. #设置输出样式  
  7. log4j.appender.appender1.layout=org.apache.log4j.TTCCLayout  
  8.   
  9. #输出到文件(这里默认为追加方式)  
  10. log4j.appender.appender2=org.apache.log4j.FileAppender  
  11. #设置文件输出路径  
  12. #【1 】文本文件  
  13. #log4j.appender.appender2.File=c:/Log4JDemo02.log  
  14. #【2 】HTML文件  
  15. log4j.appender.appender2.File=c:/Log4JDemo02.html  
  16. #设置文件输出样式  
  17. #log4j.appender.appender2.layout=org.apache.log4j.TTCCLayout  
  18. log4j.appender.appender2.layout=org.apache.log4j.HTMLLayout  
 

【示例4】 SimpleLayout样式

Properties代码   收藏代码
  1. #设置级别和目的地  
  2. log4j.rootLogger=debug,appender1  
  3.   
  4. #输出到控制台  
  5. log4j.appender.appender1=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  
  6. #设置输出样式  
  7. log4j.appender.appender1.layout=org.apache.log4j.SimpleLayout  

  输出结果:

控制台代码   收藏代码
  1. DEBUG - This is debug message.  
  2. INFO - This is info message.  
  3. ERROR - This is error message.  
 

【示例5】 自定义样式

Java代码   收藏代码
  1. #设置级别和目的地  
  2. log4j.rootLogger=debug,appender1  
  3.   
  4. #输出到控制台  
  5. log4j.appender.appender1=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  
  6. #设置输出样式  
  7. log4j.appender.appender1.layout=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  
  8. #自定义样式  
  9. # %r 时间 0   
  10. # %t 方法名 main  
  11. # %p 优先级 DEBUG/INFO/ERROR  
  12. # %c 所属类的全名(包括包名)  
  13. # %l 发生的位置,在某个类的某行  
  14. # %m 输出代码中指定的讯息,如log(message)中的message  
  15. # %n 输出一个换行  
  16.   
  17. log4j.appender.appender1.layout.ConversionPattern=%r [%t] [%p] - %c -%l -%m%n  

输出结果:

控制台代码   收藏代码
  1. 0  [main] [DEBUG] - com.coderdream.log4j.HelloLog4j   
  2. -com.coderdream.log4j.HelloLog4j.main(HelloLog4j.java:16 ) -This is debug message.  
  3. 31  [main] [INFO] - com.coderdream.log4j.HelloLog4j   
  4. -com.coderdream.log4j.HelloLog4j.main(HelloLog4j.java:18 ) -This is info message.  
  5. 31  [main] [ERROR] - com.coderdream.log4j.HelloLog4j   
  6. -com.coderdream.log4j.HelloLog4j.main(HelloLog4j.java:20 ) -This is error message.  
 

【示例6】 多目的地、自定义样式

Properties代码   收藏代码
  1. #设置级别和目的地  
  2. log4j.rootLogger=debug,appender1,appender2  
  3.   
  4. #输出到控制台  
  5. log4j.appender.appender1=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  
  6. #设置输出样式  
  7. log4j.appender.appender1.layout=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  
  8. #自定义样式  
  9. # %r 时间 0   
  10. # %t 方法名 main  
  11. # %p 优先级 DEBUG/INFO/ERROR  
  12. # %c 所属类的全名(包括包名)  
  13. # %l 发生的位置,在某个类的某行  
  14. # %m 输出代码中指定的讯息,如log(message)中的message  
  15. # %n 输出一个换行符号  
  16. log4j.appender.appender1.layout.ConversionPattern=[%d{yy/MM/dd HH:mm:ss:SSS}][%C-%M] %m%n  
  17.   
  18. #输出到文件(这里默认为追加方式)  
  19. log4j.appender.appender2=org.apache.log4j.FileAppender  
  20. #设置文件输出路径  
  21. #【1 】文本文件  
  22. log4j.appender.appender2.File=c:/Log4JDemo06.log  
  23. #设置文件输出样式  
  24. log4j.appender.appender2.layout=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  
  25. log4j.appender.appender2.layout.ConversionPattern=[%d{HH:mm:ss:SSS}][%C-%M] -%m%n  
 

【示例7】 【企业应用】设置 特定包的级别和目的地

先增加一个包,新建一个类:

Java代码   收藏代码
  1. package  com.coderdream.log4jDao;  
  2.   
  3. import  org.apache.log4j.Logger;  
  4.   
  5. public   class  HelloDao {  
  6.     private   static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HelloDao. class );  
  7.   
  8.     /**  
  9.      * @param args  
  10.      */   
  1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2.         // 记录debug级别的信息   
  13.         logger.debug("This is debug message from Dao." );  
  14.         // 记录info级别的信息   
  15.         logger.info("This is info message from Dao." );  
  16.         // 记录error级别的信息   
  17.         logger.error("This is error message from Dao." );  
  18.     }  
  19. }  

      如果这个类作为基类,如J2EE中的BaseDao、BaseAction、BaseService等等,则我们可以将各层的日志信息分类输出到各个文件。

 

Properties代码   收藏代码
  1. #省略根,只设置特定包的级别和目的地  
  2. log4j.logger.com.coderdream.log4j=debug,appender1  
  3. log4j.logger.com.coderdream.log4jDao=info,appender1,appender2  
  4.   
  5. #输出到控制台  
  6. log4j.appender.appender1=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  
  7. #设置输出样式  
  8. log4j.appender.appender1.layout=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  
  9. #自定义样式  
  10. # %r 时间 0   
  11. # %t 方法名 main  
  12. # %p 优先级 DEBUG/INFO/ERROR  
  13. # %c 所属类的全名(包括包名)  
  14. # %l 发生的位置,在某个类的某行  
  15. # %m 输出代码中指定的讯息,如log(message)中的message  
  16. # %n 输出一个换行符号  
  17. log4j.appender.appender1.layout.ConversionPattern=[%d{yy/MM/dd HH:mm:ss:SSS}][%C-%M] %m%n  
  18.   
  19. #输出到文件(这里默认为追加方式)  
  20. log4j.appender.appender2=org.apache.log4j.FileAppender  
  21. #设置文件输出路径  
  22. #【1 】文本文件  
  23. log4j.appender.appender2.File=c:/Log4JDemo07_Dao.log  
  24. #设置文件输出样式  
  25. log4j.appender.appender2.layout=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  
  26. log4j.appender.appender2.layout.ConversionPattern=[%d{HH:mm:ss:SSS}][%C-%M] -%m%n  
 

【示例8】 log4j.xml的配置方式

Xml代码   收藏代码
  1. <? xml   version = "1.0"   encoding = "UTF-8" ?>   
  2. <!DOCTYPE log4j:configuration SYSTEM "log4j.dtd">   
  3.   
  4. < log4j:configuration   xmlns:log4j = "http://jakarta.apache.org/log4j/" >   
  5.   
  6.     < appender   name = "appender1"   
  7.         class = "org.apache.log4j.RollingFileAppender" >   
  8.         < param   name = "File"   value = "logfile08.html"   />   
  9.         < param   name = "MaxFileSize"   value = "1MB"   />   
  10.         < param   name = "MaxBackupIndex"   value = "5"   />   
  11.         < layout   class = "org.apache.log4j.HTMLLayout" >   
  12.         </ layout >   
  13.     </ appender >   
  14.   
  15.     < root >   
  16.         < level   value = "debug"   />   
  17.         < appender-ref   ref = "appender1"   />   
  18.     </ root >   
  19. </ log4j:configuration >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可以在写日志前增加判断:

Java代码   收藏代码
  1. // 记录debug级别的信息   
  2. if  (logger.isDebugEnabled()) {  
  3.     logger.debug("This is debug message from Dao." );  
  4. }  
  5.   
  6. // 记录info级别的信息   
  7. if  (logger.isInfoEnabled()) {  
  8.     logger.info("This is info message from Dao." );  
  9. }  
  10.   
  11. // 记录error级别的信息   
  12. logger.error("This is error message from Dao." );  

参考资料:

1、log4j 详 解( 一)

2、log4j 详解(二)

3、Log4j基本使用方法

4、Log4j 用法(一)

5、log4j.properties 使用说明

6、Apache Log4j详解

7、log4j.xml配置详解

8、log4j.xml配置详解

<think>好,我现在要仔细理解用户提供的Dijkstra算法代码,并按照要求用中文解释清楚。首先,用户给了一个C++的代码片段,我需要先通读一遍,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 首先,代码中定义了三个全局变量:g[N][N]、dist[N]和st[N]。g是存储图的邻接矩阵,dist记录1号点到各点的最短距离,st标记各点的最短路是否已确定。接下来是dijkstra函数,返回1到n的最短距离,若不可达返回-1。 接下来,函数内部的操作:用memset初始化dist数组为0x3f,这是个很大的数,模拟无穷大。然后dist[1]设为0,因为起点到自己的距离是0。 然后是一个循环,运行n-1次。这里可能需要思考为什么是n-1次?因为最短路径最多有n-1条边,每次循环确定一个点的最短距离,所以循环次数是节点数减一。不过Dijkstra算法通常处理的是无负权边的图,所以这个次数是否足够? 在每次循环中,先找到未确定最短路径(st[j]为false)且距离最小的点t。这里t初始化为-1,遍历所有节点,如果当前节点未被处理,并且t未被赋值或者找到更小的距离,就更新t。这一步是寻找当前未处理节点中的最近节点。 找到t之后,用这个节点去更新其他节点的距离。遍历所有节点j,比较dist[j]和dist[t]+g[t][j],取较小值更新。这一步是松弛操作,即通过t节点到j的边,看看是否能让1到j的路径更短。 然后将st[t]设为true,表示该节点的最短路径已确定。循环结束后,检查dist[n]是否为0x3f3f3f3f,如果是说明不可达,返回-1,否则返回距离。 现在需要思考是否有错误或者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邻接矩阵g的初始化是否正确?通常邻接矩阵初始化为无穷大,然后输入的边权值存入。如果原图中有重边,可能需要取最小值,否则可能会影响结果。但代码中没有处理这点,可能用户需要自己确保输入时处理了重边,或者在代码中处理。 另一个问题是,在更新其他节点距离时,是否应该只遍历t的邻接点?当前代码遍历所有节点,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计算。例如,如果图是稀疏的,邻接矩阵中很多边不存在(即权值为无穷大),这时候遍历所有节点效率较低。应该优化为只遍历t的邻居,比如使用邻接表结构,这样时间复杂度会更低。当前的实现方式适用于稠密图,时间复杂度是$O(n^2)$,对于稀疏图可能不够高效。 另外,st数组的使用是否正确?在标准Dijkstra算法中,一旦某个节点被标记为已确定(st[t]=true),之后就不会再被处理。这里每次循环都选出一个距离最小的节点,并更新其邻居。代码中的处理是正确的,符合Dijkstra的流程。 但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当找到t后,如果dist[t]仍然是无穷大,说明剩下的节点都无法到达,此时应该提前结束循环。但代码中没有处理这种情况,可能在后续的更新中做无用操作。比如,当t的dist是无穷大时,更新其他节点不会有变化,但循环仍然继续。不过,当所有未处理的节点dist都是无穷大时,下一次找t的时候会因为所有st[j]为true而无法进入循环,或者t保持-1?此时如果在循环中继续执行,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当t=-1时,后续的更新循环会访问g[t][j],导致数组越界或不可预测的行为。但原代码中的n是节点数,j从1到n,而t的取值是1到n中的某个节点,所以当所有未处理的节点的st[j]都为true时,t不会被赋值,保持-1。此时进入后面的更新循环,会导致t=-1,在g[t][j]时出现数组越界,导致错误。因此,这段代码存在潜在的bug。 例如,当图不连通时,可能存在某个中间步骤后,剩下的节点都不可达,此时t会保持-1,导致后续的循环出现错误。因此,应该在找到t之后,先检查t是否为-1,如果是,说明剩下的节点无法到达,直接break跳出循环,避免后续操作。否则,当t=-1时,执行g[t][j]会访问无效的内存地址,导致运行时错误。 所以,这段代码中的错误在于没有处理无法找到有效t的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在找到t之后,判断如果t==-1,说明剩下的节点都无法到达,可以提前终止循环。否则继续更新。例如: 在找到t之后: if (t == -1) break; 然后再进行更新操作。否则,当t为-1时,访问g[t]会导致数组索引为-1,这在C++中是未定义行为,可能导致程序崩溃或错误的结果。 因此,用户提供的代码存在潜在的错误,需要修正。 此外,初始化的时候,memset是否正确?因为0x3f是十六进制,每个字节被设置为0x3f,因此对于int类型的数组,每个int会被初始化为0x3f3f3f3f,这是一个较大的数,通常用来表示无穷大。这一步是正确的,没有问题。 最后,在返回的时候,判断dist[n]是否等于0x3f3f3f3f,如果是则返回-1。这也正确,因为如果终点n的最短距离未被更新,说明不可达。 综上,这段代码是Dijkstra算法的邻接矩阵实现,适用于稠密图,时间复杂度为$O(n^2)$。但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当图中存在无法到达的节点时,可能导致数组越界。因此,需要在找到t后检查其有效性,如果t为-1则提前终止循环。 现在,我需要将以上分析整理成用户容易理解的解释,分步骤说明代码的结构、各部分功能,并指出可能的问题和优化点。同时,注意使用正确的LaTeX格式,例如变量和公式用$...$包裹,独立公式用$$...$$。</think>以下是对提供的Dijkstra算法代码的详细解释: --- ### 代码功能说明 这段代码实现了**Dijkstra算法**,用于求解**稠密图**中从节点1到节点n的单源最短路径(适用于边权非负的图)。核心步骤如下: #### 1. 变量定义 - `int g[N][N]`:邻接矩阵,存储边的权重。例如,`g[a][b]`表示节点$a$到节点$b$的边权(未连接的边需初始化为极大值,如`0x3f3f3f3f`)。 - `int dist[N]`:记录**节点1到其他节点的当前最短距离**,初始时除`dist[1]=0`外,其余设为极大值。 - `bool st[N]`:标记节点是否已确定最短路径(已处理的节点不再更新)。 #### 2. 算法流程 1. **初始化距离数组** ```cpp memset(dist, 0x3f, sizeof dist); // 所有距离初始化为极大值 dist[1] = 0; // 起点到自身距离为0 ``` 2. 循环确定最短路径(共$n-1$次迭代) - **寻找未处理的最近节点** 在未确定最短路径的节点中,找到距离最小的节点`t`: ```cpp int t = -1; for (int j = 1; j <= n; j++) if (!st[j] && (t == -1 || dist[t] > dist[j])) t = j; ``` - 若所有未处理节点的距离均为极大值(图不连通),此时`t`会保持为-1,但代码未处理此情况,可能导致后续数组越界(需优化)。 - **松弛操作:用`t`更新其他节点的距离** 遍历所有节点,尝试通过`t`缩短路径: ```cpp for (int j = 1; j <= n; j++) dist[j] = min(dist[j], dist[t] + g[t][j]); ``` - 若图是稀疏的(边少),此步骤效率低(应改用邻接表)。 - **标记节点`t`已确定最短路径** ```cpp st[t] = true; ``` 3. **返回结果** - 若终点`n`不可达(距离仍为极大值),返回-1;否则返回最短距离。 --- ### 代码问题与优化建议 1. **潜在Bug** - 当未处理的节点均不可达时,`t`可能为-1,后续访问`g[t][j]`会导致数组越界。 **修复方法**:在更新节点前添加检查: ```cpp if (t == -1) break; // 提前终止循环 ``` 2. **适用场景限制** - **时间复杂度**:$O(n^2)$,适合稠密图(如完全图)。对于稀疏图(如树、链式结构),建议改用**邻接表+优先队列**优化(时间复杂度$O(m \log n)$)。 3. **重边处理缺失** - 邻接矩阵默认仅保存最后输入的边权。若存在重边,需在输入时取最小值: ```cpp g[a][b] = min(g[a][b], weight); // 确保存储最小边权 ``` --- ### 算法正确性验证 - **Dijkstra算法的前提**:边权非负。代码未显式检查负权边,若存在负权边,结果可能错误。 - **终止条件**:循环$n-1$次,因为最短路径最多包含$n-1$条边。 --- ### 代码修正版本 ```cpp int dijkstra() { memset(dist, 0x3f, sizeof dist); dist[1] = 0;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int t = -1; for (int j = 1; j <= n; j++) if (!st[j] && (t == -1 || dist[t] > dist[j])) t = j; if (t == -1) break; // 添加检查,防止越界 for (int j = 1; j <= n; j++) dist[j] = min(dist[j], dist[t] + g[t][j]); st[t] = true; } return dist[n] > 0x3f3f3f3f / 2 ? -1 : dist[n]; // 处理可能的权值叠加溢出 } ``` --- ### 总结 此代码是Dijkstra算法的邻接矩阵实现,适合处理稠密图,但需注意**负权边**和**不连通图**的边界情况。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图的特性选择邻接表优化或处理重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