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MVC(二)

MVC 模式在 J2EE 技术中的应用
  MVC模式并不能自动保证一个结构设计是正确的,如何在一个系统的设计中正确地使用MVC架构模式与系统使用的技术有密切的关系。2EE中有几个核心的技术:JSP,JavaBean,Servlet,EJB,SessionBean,EntityBean构成了J2EE构架的基石,但是对于一个基于J2EE技术的Web应用来说,如何正确地使用MVC模式不是一句话就能得出结论的。
一般而言,一个J2EE系统应当适当地划分接收请求,根据请求采取行动,并将结果显示给用户等责任。因此也就有了开发Web应用时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Model 1/Model 2,它是对采用JSP技术构成Web应用的不同模型的描述。
Model 1 架构
   <<Java与模式>>提到模型一又称做以JSP为中心(JSP Centric)的设计模型,它的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JSP是整个应用系统的门户。它身兼三职啊。1 负责与客户端的所有通信 2处理所有的请求 3处理所有的答复。在处理答复的时候,从数据库中存取数据有两种方式,可以它自己直接去存取,也可以让一些JavaBean来完成。因为JavaBean可以被放在一个请求上下文或者用户会话中,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JSP之间通信。当然这种模式在进行快速和需求不是很复杂,规模较小的 Web应用是有很大的优势的,比如说:JSP页面可以非常容易地结合业务逻辑(jsp:useBean)、服务端处理过程(jsp:scriplet)和HTML(<html>),在JSP页面中同时实现显示,业务逻辑和流程控制,从而可以快速地完成应用开发。
但是从工程化的角度考虑,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把表现层和业务逻辑层柔和在一起,不利于以后的维护工作以及开发角色的分配,所以这种模式只能适合于小的系统开发。
Model 2架构
 Servlet/JSP 规范的0.92版描述了在一个应用中使用servlet 和 JSP 的架构。在其后的规范中,Model 2 这个叫法消失了,但它已经在Java web 开发人员中非常通用了。 <<Java与模式>>提到模型二又称做以Servlet为中心(Servlet Centric)的设计模型, 它的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对比这个图跟Model 1的结构图,从 JSP这个角度来看,JSP页面至少少了二个任务即获取跟处理用户的请求,因为Servlet相当于控制器(Controller)角色,它负责接收客户端请求并处理此请求,将它传递给合适的JSP,而JSP则显示给用户。所以JSP页面这时候主要做两件事情: JavaBean直接与数据库打交道取得数据后,JSP从JavaBean中读取数据,这是第一,第二件事情就是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根据Model 2,servlet 处理数据存取和导航流, JSP处理表现。Model 2 使Java 工程师和HTML设计者分别工作于它们所擅长和负责的部分。Model 2应用的一部分发生改变并不强求其他部分也跟着发生改变。HTML 开发人员可以改变程序的外观和感觉,并不需要改变后端servlet的工作方式。
网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声明:JSP能够生成HTML,WML甚至XML,它对应于Web应用程序中的View部分。EJB作为数据库与应用程序的中介,提供了对数据的封装。一般SessionBean封装的是数据,EntityBean是封装对数据的操作。这两个部分合起来,对应于Web应用程序的Model部分。在技术上,JSP能够直接对EJB进行存取,但这并不是好办法,那样会混淆程序中的显示逻辑和控制逻辑,使得JSP的重用性能降低。这时候有两种解决方法,通过JavaBean或者Servlet作为中介的控制逻辑,对EJB所封装的数据进行存取。这时,JavaBean或者Servlet对应于Web引用程序中的Controller部分。两种类型的Controller各有其优缺点:JSP同Servlet的交互不容易规范化,使得交互的过程变得复杂,但是Servlet可以单独同用户交互,实际上JSP的运行时状态就是Servlet;而由于JavaBean的规范性,JSP同JavaBean的交互很容易,利用JavaBean的get/set方法,JSP不需要过多的语句就可以完成数据的存取,这能够让JSP最大限度的集中在其视图功能上,而且,在桌面应用程序中使用JavaBean也很容易,而用Servlet就相对麻烦许多。根据不同的问题背景,可以选取不同的Controller,有时候也可以两者混合使用,或者直接在Servlet中调用JavaBean。
任何一种解决方案都是双刃剑,在我们获得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付出。这种模式也带来了如下一些实际的问题:1. 必须基于MVC组件的方式重新思考和设计应用结构。原来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JSP页面就能实现的应用现在变成了多个步骤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2.所有的页面和组件必须在MVC框架中实现,所以必须进行附加地开发工作。
对于用原生的Servlet API来开发Model 2的程序的例子我将转载JavaResearch论坛上的文章,研究下对MVC模式在J2EE系统中的应用有很大帮助的。
(转载自“用实例学习MVC模式 nepalon 原作
下面以 J2EE 开发进行介绍。
Model
层实现系统中的业务逻辑,通常可以用 JavaBean EJB 来实现。
View
层用于与用户的交互,通常用 JSP 来实现。
Controller
层是 Model View 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同时它也可以解释用户的输入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
现在来看一个例子,看 MVC 模式是怎样工作的。
1.1.1 一个实例
1-a
<servlet>
<servlet-name>Controller</servlet-name>
<servlet-class>nepalon.simplestruts.Controller</servlet-class>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Controller</servlet-name>
<url-pattern>/simplestruts/servlet/control/Controller</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上面是 web.xml 文件的片段,在这里定义了一个 servlet 用于处理请求。
1-b Test.jsp 文件):
<html>
<%@page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
<head>
<metahttp-equiv="Content-Type"content="text/html;charset=gb2312">
<title>
实例首页 </title>
</head>
<body>
<tableborder="0"width="100%">
<tr>
<td><divalign="center">
<ahref="/simplestruts/servlet/control/Controller?command=showarticle">
显示文章 </a>
</div></td>
</tr>
</table>
</body>
</html>
在这个 JSP 中,我们并没有直接去调用 JSP JavaBean ,而是把请求分送到 Servlet 中。下面,我们来看看 Servlet 的代码。
1-c
packagenepalon.simplestruts;
/**
*<p>Title:MVCframework</p>
*<p>Description:Controller<p>
*<p>Copyright:R2003</p>
*@authorNepalon
*@version1.0
*/

importjavax.servlet.*;
importjavax.servlet.http.*;
importjava.io.*;
importjava.util.*;


publicclassControllerextendsHttpServlet
{

publicvoidinit(ServletConfigconfig)throwsServletException
{
super.init(config);
}

publicvoiddestroy(){}

/**
用于处理 HTTP GET POST 请求的函数
*@paramrequestservletrequest
*@paramresponseservletresponse
*/
protectedvoidprocess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response)
throwsServletException,java.io.IOException
{
//
代码( 1 )通过 if 来实现对不同请求的分发
if(request.getParameter("command").equals("showarticle"))
{
ArticleCommandcommand=newArticleCommand();
next=command.getAllArticle(request,response);
}
//
代码( 2
dispatch(request,response,next);
}

protectedvoiddoGet(HttpServletReques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response)
throwsServletException,java.io.IOException
{
processRequest(request,response);
}

protectedvoiddoPost(HttpServletReques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response)
throwsServletException,java.io.IOException
{
processRequest(request,response);
}

/**
一个实现了分发者模式的函数
*@paramrequestservletrequest
*@paramresponseservletresponse
*/
protectedvoiddispatch(HttpServletReques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response,
Stringpage)
throwsjavax.servlet.ServletException,java.io.IOException
{
RequestDispatcherdispatcher=
getServletContext().getRequestDispatcher(page);
dispatcher.forward(request,response);
}
}
Servlet 中并没有直接处理所提交的请求,而是把请求的处理推后到 ArticleCommand 类中,通过 ArticleCommand 对象来执行,如代码( 1 )。在处理完请求后,转到相应的页面中,如代码( 2 )。下面,我们看一下 ArticleCommand 类的代码。
1-d
packagenepalon.simplestruts;

/**
*<p>Title:MVCframework</p>
*<p>Description:
文章业务类 <p>
*<p>Copyright:R2003</p>
*@authorNepalon
*@version1.0
*/

importjava.util.*;
importjavax.servlet.*;
importjava.io.*;
importjava.lang.*;
importjava.sql.*;
importjavax.sql.*;

publicclassContribute
{
publicContribute(){}
publicStringgetAllArticle(HttpServletReques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response)
throwsjavax.servlet.ServletException,java.io.IOException
{
Connectionconn=null;
Stringcon_user="example1";
Stringcon_password="example1";
Stringcon_dburl="jdbc:oracle:thin:@localhost:iasdb";
Stringcon_driver="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PreparedStatementpstmt=null;
ResultSetrsComment=null;
VectorvectorComment=newVector();
StringselectSQL="SELECTcontent,timeFROMarticleORDERBYtimeDESC";
try
{
DriverManager.registerDriver(new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Class.forName(con_driver);
con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con_dburl,con_user,con_password);
pstmt=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SQL);
rsComment=pstmt.executeQuery();
while(rsComment.next())
{
CommentItemcommentItem=newCommentItem();
commentItem.setContent(rsComment.getString(1));
commentItem.setTime(rsComment.getDate(2));
vectorComment.add(commentItem);
}
vectorComment.trimToSize();
}
catch(Exceptione){//
做相应的处理 }
//
代码( 1 )保存处理结果并返回跳转页面
request.setAttribute("vectorComment",vectorComment);
return"/simplestruts/showallarticle.jsp";
}
……
publicStringgetNewArticle(HttpServletReques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response)
throwsjavax.servlet.ServletException,java.io.IOException
{…}
}
在这个类中进行的是取得所有文章的业务,最后返回如果成功执行操作后要跳转到的页面。当然,这个类中可能还有别的业务的相应函数,读者可自己实现。下面看一下要跳转到的页面的代码。
1-e showallarticle.jsp 文件):
<html>
<%@page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
<%@pageimport="java.util.*,java.lang.*"%>
<jsp:useBeanid="vectorComment"type="java.util.Vector"scope="request"/>
<head>
<metahttp-equiv="Content-Type"content="text/html;charset=gb2312">
<title>
显示文章 </title>
</head>
<body>
<tableborder="0"width="100%">

<tr>
<td>
发表时间 </td>
<td>
文章内容 </td>
</tr>
<%
if(vectorComment!=null&&vectorComment.size()>0)
{
intcounter=vectorComment.size();
CommentItemcommentlist=null;
for(inti=0;i<counter;i++)
{
commentlist=null;
commentlist=(CommentItem)(vectorComment.get(i));
%>
<tr>
<td><%=commentlist.getCmTime()%></td>
<td><%=commentlist.getCmContent()%></td>
</tr>
<%
}
}
%>
</table>
</body>
</html>
在这个 JSP 中我们要做的只是取得结果并显示,没有涉及到相应的业务逻辑。

1.1.2
 实例分析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个例子的序列图

1.1.2-1
1)
首先在 Veiw 层的 test.jsp 中提交一个请求 /simplestruts/servlet/control/Controller?command=showarticle
2)
Controller 层的 Controller 对象中,根据请求的类型来调用相应的业务处理类,在这里, command 值为 showarticle 的请求的业务处理类为 ArticleCommand 类,所以调用该类的对象的相应函数;
3)
Model 层的 ArticleCommand 类主要实现请求的取得所有文章的业务功能,把结果保存在 request 中,并返回跳转页面作为返回值;
4)
回到 Controller 层的 Controller 对象,根据上一步骤的返回值进行页面转发。
5)
转发到 View 层的 showallarticle.jsp 页面,这个页面从 request 中取得结果并进行显示。在这个 JSP 中虽然也有 Java 代码,但这些代码只是用于显示结果,并没有涉及到任何业务逻辑。
  (转载完  查看原文
MVC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所以采用MVC实现Web应用时,如果采用现成的MVC框架,在此之下进行开发,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