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又发出恐怖的声音了,很害怕老郁的悲剧再次上演,马上关机了。
等冷了之后,再次打开,没发现什么,幸好是偶尔现象。
思来想去,还是要拆了。
已经拆过好几次了,这次拆的时候竟然忘了下电池。幸好没出恶性事故。
其实笔记本里也不脏,看上去很干净,风扇一点都没有台式机那么恐怖,虽然很黑,但灰并不多,应该是天气变化而产生的变形。
我就很奇怪的,这是我拆的最干净的电脑,看来确实是sony的最佳作品。
清了一下,就装上了,结果触摸板用不了了,原来是一根小排线没插好,再整一下就好了。
小小虚惊一场,准备晚上多吃一点压压惊。
透露一个小诀窍:
V505在拆的时候其他不复杂,只是显示屏转轴的地方很难拆,外壳在那边是嵌上去的,如果时间长了会很紧,要硬撬开(也不要乱撬)。第一次拆的时候就花了很长时间,后来到了sony修理部,人家都不会拆,还是我亲自动手的。
只换过两个零件,很小的一块铁片,还有一个塑料件,花了200大洋啊。
看来是经过考验的,值得继续信任。
等冷了之后,再次打开,没发现什么,幸好是偶尔现象。
思来想去,还是要拆了。
已经拆过好几次了,这次拆的时候竟然忘了下电池。幸好没出恶性事故。
其实笔记本里也不脏,看上去很干净,风扇一点都没有台式机那么恐怖,虽然很黑,但灰并不多,应该是天气变化而产生的变形。
我就很奇怪的,这是我拆的最干净的电脑,看来确实是sony的最佳作品。
清了一下,就装上了,结果触摸板用不了了,原来是一根小排线没插好,再整一下就好了。
小小虚惊一场,准备晚上多吃一点压压惊。
透露一个小诀窍:
V505在拆的时候其他不复杂,只是显示屏转轴的地方很难拆,外壳在那边是嵌上去的,如果时间长了会很紧,要硬撬开(也不要乱撬)。第一次拆的时候就花了很长时间,后来到了sony修理部,人家都不会拆,还是我亲自动手的。
只换过两个零件,很小的一块铁片,还有一个塑料件,花了200大洋啊。
看来是经过考验的,值得继续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