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已毕业也有半年多了,毕业前因为一点事的影响和自已想读书,决断时不知方向去何?在本能的下意识中回到家,去职高也上了半年班.别人如何说我都没在意,那时是自已思考一些哲学事,正在消化<老子>,<孔子<论语,大学>和<二十五史>.上课下课打牌,通过打牌体会辩证法,中正平和,中和,中庸哲学命题的内涵.通过<二十五史>.自已想把握在不同政体经体下社会形态,历史人物的得失,提高对人对事的很深洞悉的眼,还有一政治斗争的之策.当一个人的哲学通了后,体明了辩证法,中正平和,中和,中庸哲学命题的内涵,政治用庄子之语,是圣人之余事.历代那些帝王偷偷学用来活命,也不叫人读懂,思想控制.
我说过,事功是形而之下,道是形而之上,人人论道.不过说一点技巧方法.要不人人都是哲学家了都是王阳明,曾国潘,毛哲东了,都不是.我认为他们很好玩.比如于丹,她用现在人的观点去解,错了.只能说是于丹的孔子,她不如中天,他是进入中国文化的大门,一听就明白是内行话.
我很喜欢朱光潜的一个生态度,以出世做入世的事,这也就我出入佛老,归之儒家这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冯友兰,熊十力,梁漱溟,这几个人都是我很喜欢的中国近代哲学家,毛哲东就不用说了,喜欢呀,可以和王阳明相比,立得立功立言
哲通了,别的一点就通了.
有3种学问1数学它派生理科别的学问2逻缉学,一切发明之源.这是亚里士多得玩的,西方文化的根3哲学,中国的(佛,老,儒),人文学科的根,如管理(治国,治家),斗争(政治......商业,军事....), 人生态度,伦理.修养....
这3种是一切学问之要点,比较深刻好玩,别的学问都是这三种的派生,简明了很多.没有在探思的价值,很多学生上了一生学不过是记点常识而已.学问的门在那就不知,这种人天天叫成功,不成大器,不用观也.
没有和他们谈的必要,体会不到.这一点老子就说过吧.
如果都是这样的人,那么人类没有什么前途.事实不是,有一小部分人学习思考,不是为钱,不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不是为了名,都不是,他们认为学习本身就是在和无知的宇宙对话,这本身就是一个快事.根本不用别的引诱.如颜回,人不堪其犹,回不改其乐.宋儒教人问?回乐何?点到要点上了.为学问而学问,这部分人大器.何用观,就知了.
子说:逝者如逝乎,大部分人都在历史的长江中逝去了,他们有一点片段的知识,做点小事,过了一生.
听说他们都说自已是成功人,我毕业时笑着给我同学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的秦始皇.秦始皇犹是这样,他们又算什么呢,不过暴露自已的自大无知狂.
我对社会是这样的一种态度,我有时会装腔作势,陪他们下下棋.有时我会退后冷眼观之,观人的种种百态美丑.下棋他们是我把玩的对象,观时,他们是我赏析的对象.这也是我做学问的态度,"他们"也是学问种种.
毛哲东在探析学问,各种斗争就是这样吧.
通哲是大器,还是不器
我的哲通了,思了2年.睡了半年,打了半年.
是观是玩,都要定了.